刘浩存出现之前和之后,张艺谋的代表作《我的父亲母亲》看起来有不同意义。
在刘浩存出现之前,《我的父亲母亲》只是章子怡青涩的成名作,没有参照物。
而在刘浩存出现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刘章二人惊人地相似,张艺谋导演的审美一生未变。
这两个人的像都不能用“形似神似”来简单概括,只能说男人对自己喜欢的类型有着迷之稳定性。
张艺谋对章子怡的发掘,和当年的巩俐、后来的刘浩存差不多,都是学校还没毕业的学生。
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改编自作家鲍十的小说《纪念》,同样也由作者本人改编成剧本,张艺谋之前的好几部作品都是这个创作模式。
而且这部电影是继《一个都不能少》之后,张艺谋再次拍摄与乡村教育、农村教师有关的题材。
另外张艺谋的父亲1997年去世,而且在国家走弯路那10年也受到过冲击,所以张艺谋也有借《我的父亲母亲》纪念父亲的意思。
《我的父亲母亲》剧照
影片以孙红雷饰演的儿子作为叙述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偏远小山村的父辈爱情故事。
章子怡饰演的农村女孩招娣是远近闻名的村花,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个乡村教师骆长余。
招娣一下就被文质彬彬的骆先生打动,从此偷偷爱上了这位县里来的文化青年。
但电影里提到,当时那个时代、那个地方,自由恋爱还是件新鲜事,而且招娣作为女性,就更不敢主动向骆先生表白。
她只能偷偷听骆先生上课,舍近求远去井上打水,或者在村里唯一的主干道旁边等着,期望制造一次和骆先生的偶遇。
在村里盖学校期间,每家每户的女人都要给盖房的男人做饭,招娣也希望骆先生能吃到自己用青花碗盛着的饭。
这个青花碗也是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物。
同样作为年轻人的骆先生,不可能get不到招娣对他的爱慕之情。
当时村里有个习俗,老师要到各家去吃百家饭,各家通过这种方式向老师表示感谢。
轮到骆先生去招娣家吃饭,两人暗自确定了感情。
但就在招娣和骆先生定情之后,那件影响整个国家10年的大事件,阴影也笼罩到这个偏远小村。
招娣在一次打水时看到骆先生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吵架,原来村里是让骆先生去当右派。
在骆先生回县里当右派时,注意夏木匠的用词,是“让他当个右派”。
也就是说,骆先生这个“右派”根本就没经过什么严谨的调查,就是摊派任务,每村必须出一个。
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乡村教师,怎么能和右派扯上关系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整个国家的荒谬。
猜测之所以村里让骆先生去当这个右派,是因为他是村里唯一一个识字有文化的人,其他村民都是文盲,不可能是右派。
只能让这个村唯一的知识分子去当右派。
不过无论是骆先生自己,还是村民以及招娣,都没想到这场动乱会持续这么长时间。
招娣摔坏了她和骆先生的传情信物——青花碗,还在大风雪中赶路去找骆先生导致重病。
招娣的病和摔坏的碗都有深意。
电影开头其实和招娣的病就有呼应。
电影一开始,生子回乡奔丧,村长告诉他父亲骆长余是在回村途中风雪太大激着了,然后病逝。
骆长余去世的原因和曾经招娣找他而病倒其实是对应的。
另外招娣在苦等爱人回来期间重病,也是对国家那10年弯路的一种委婉表达,就像整个国家也病了。
那个摔碎后又被锔碗匠锔好的青花碗,也象征那段破碎的历史,后来又被修复如初,招娣和骆先生的爱情也回来了。
在手法上,张艺谋导演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全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音乐家三宝的配乐。
当时章子怡还是个青涩的新人,郑昊(骆长余饰演者)也不出名,全片其实没有太多台词,全靠三宝的音乐营造氛围和制造情绪。
我们听到那些旋律,就能明白剧中人的意思,就能感受到情感。
张艺谋导演在片中把回忆部分处理成彩色,反而把“现实”部分处理成黑白,这样反常的操作是想突出回忆才是故事的主体。
回忆中的爱情是那么鲜艳,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