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大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需要一双能识别食品安全的慧眼,谨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学、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食物当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短,来势急剧,临床表现以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食品卫生学按发病原因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真菌及其毒素性、有毒动植物性及化学性四种。今天,我们来盘点下10种常见的易引起中毒的食物及应对措施。(本文共3645字,阅读完成需要8分钟,没有时间详读的朋友可以先保存或下拉至文末,有总结表格可供查阅,感谢大家转发,评论,分享知识,传递健康!)
一、沙门氏菌感染的肉。在猪、牛、马、羊、猫、犬等家畜类及鸡、鸭、鹅等家禽类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种叫沙门氏菌的细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物的概率很高,主要是由于动物生前感染及屠宰后污染而导致。生前感染指的是家畜、家禽在宰杀前患病如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导致自身携带原发性的沙门氏菌感染,或在它们饥饿、疲劳等原因下,寄生在动物肠内的沙门氏菌也会通过血液、内脏、肌肉引起继发性的沙门氏菌感染;屠宰后污染指的是家畜、家禽在屠宰过程中或屠宰后被沙门氏菌的粪便、容器污水等污染。临床表现以胃肠型为常见:开始头痛、恶心、食物缺乏,随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针对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要重视卫生监督检验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食品、低温储存食品控制沙门氏菌繁殖、彻底加热杀灭沙门氏菌三大环节。
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海产品。我国沿海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高发区。主要中毒食品为海产品,以墨鱼、带鱼、黄花鱼、虾、蟹、贝、海蜇最为常见,其次是腌制盐渍的食物。海水及沉积物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由于食用前加热不彻底或生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初期为腹部尤其是上腹部疼痛为主,继而恶心、呕吐、腹泻、体温升高,脐部阵发性绞痛。预防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方法要做到海产品及熟食要低温保存;鱼、虾、蟹、贝等要煮熟煮透;凉拌食物洗干洗净后在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100℃沸水中漂烫数分钟。此外,生、熟食盛放器具要分开,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三、肉毒梭菌感染的家庭自制发酵品。以家庭自制植物学发酵品为多见,如臭豆腐、豆酱、面酱等,其次是罐头瓶装的腊肉、酱菜、凉拌菜等。由于家庭自制发酵和罐头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加热的温度或压力尚不足以杀死存在于食品原料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反而为芽孢的形成及其毒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脑神经受损等运动神经麻痹为表现:早期头痛、头晕、走路不稳,逐渐发展为语言不清、瞳孔散大,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对食品原料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自制发酵食品时应彻底蒸煮原料,加热温度为100℃,并持续10-20分钟,破坏毒素;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环境储存。
四、霉变甘蔗。甘蔗在不良条件下长期储存,如过冬,会导致大量微生物繁殖。霉变甘蔗质地较软,一般呈浅棕色,闻之有霉味。常发生于我国北方2-3月的初春季节,病情较严重,最初表现为消化道功能紊乱,随后出现头昏、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致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预后较差,可导致终生残废。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加强教育,不买、不吃霉变的甘蔗,严禁出售霉变的甘蔗。不成熟的甘蔗更容易引起霉变,所以应成熟后再收割,存储时间不能太长,定期进行感官检查。
五、河豚。“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斯味不曾比,中藏祸无涯。”民间自古就有各种诗句道出“河豚味鲜美,其毒亦莫加”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对热稳定,煮沸、腌制、日晒均不能破坏。在河豚卵巢、肝脏和肾脏中含量最高。中毒后发病急速且剧烈,潜伏期在10分钟至3小时。起初为手指、口唇舌刺痛的感觉神经麻痹,随后四肢无力、口唇肢端等的运动神经麻痹,重者出现身体摇摆、共济失调的脑干麻痹,最后会导致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引发呼吸麻痹危及生病。不食用河豚是最好的预防手段,忍不住美食的诱惑时选择人工养殖的河豚及正规酒店。鲜活河豚加工时需先断头、放血,去内脏、去鱼头、扒皮,肌肉也要反复冲洗,直至全完洗净血污为止,还要经专职人员检验,确认无内脏、无血水残留,做好记录后才能食用。
六、毒蘑菇。我国可食用蘑菇有300多种,毒蘑菇80多种,其中含有能致死剧毒的有10多种,不易区分,常因误食而中毒。“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亲朋都来吃饭饭;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上半年这首魔性的童谣火遍全网,在戏谑的同时诠释了毒蘑菇的品相、美味及其毒性。毒蘑菇中毒表现分5类。1.胃肠型,以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为主,病程短,很少死亡;2.神经精神型,出现精神错乱、谵妄、迫害妄想症,新闻报道中以为自己勿入小人国的就是误食此类型的毒蘑菇;3.溶血性,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4.类光过敏性,身体暴露部位肿胀、疼痛,嘴唇充血肿胀;5.肝肾损害型,此种最为严重,可损害人体肝、肾、心脏、神经系统。今年7月7日,云南《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中告诉大家远离毒蘑菇的两条金标准。一: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尽量不吃;二:自己不熟的蘑菇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蘑菇。
七、含氰苷类食物。苦杏仁、桃仁、李子仁、琵琶仁、樱桃仁、木薯等,其中以苦杏仁含量为最高。常见于儿童不知其毒性食用后引起,还有是因为吃了加工不彻底的干果仁造成。苦杏仁中毒时口中出现苦涩、流涎,呼吸时可嗅到苦杏仁味,严重者意识不清,常发生尖叫,继而意识丧失,全身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麻痹或心跳停止而死亡。加强对广大居民尤其是儿童的宣传,不吃苦杏仁等果仁,吃苦杏仁时需加水煮沸使氢氰酸挥发,制成杏仁茶或杏仁豆腐食用。木薯中90%氰苷存于皮内,食用时去皮、蒸煮可去除毒素。
九、发芽的马铃薯。绿色、没熟以及发了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易引发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先是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继而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造成昏迷抽搐和死亡。将马铃薯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以及烹调时加醋都能使龙葵素分解,但是还是建议直接舍弃发芽的土豆,做到不吃就不会有中毒风险。
八、亚硝酸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四种。1.误食。由于亚硝酸盐价廉易得,外观又与食盐相似,较难分辨,故容易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而引起中毒;2.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不但能使肉类增色体味,还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不法商家滥用食品添加剂也会引起食物中毒;3.食物中含有。蔬菜储存时间过久、煮熟后放置过久或者腌制时间过短也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引发中毒;4.饮用含硝酸盐较多的井水。用含硝酸盐的较多的“苦井”井水煮饭,存放时间过久,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引发中毒。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会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肠原性青紫病”,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针对以上4个中毒原因做出相应措施应对:加强集体食堂管理尤其是学校等集体机构,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使用亚硝酸盐;严格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进食新鲜蔬菜,少吃隔夜菜,腌菜至少腌制15天后才能食用;不用苦井水煮饭。
十、酒。饮酒中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饮酒过多会引起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等症状,此外还有两种因为酒精引起的中毒也值得引起注意。一:双硫仑样反应。在服用头孢类、甲硝唑等药物期间饮酒就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头疼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及死亡。因此,要注意在用药期间和停药5天内不能饮酒,也不要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类的药物;二:工业酒精。工业酒精纯度一般在95%以上,含有一定量的甲醇、醛类、有机酸等杂质,不法商家用其勾兑成散装白酒进行贩卖,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意识模糊、昏迷,超过30毫升可致死。很多人觉得小酌怡情,甚至认为“红酒软化血管”的说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2018年4月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
中毒食物 | 预防措施 |
禽畜肉类 | 监督检验 低温储存 彻底加热 |
海产品 | 防止污染 控制繁殖 杀灭病菌 |
自制发酵食品 | 原材料清洁处理 低温储存 食用前加热 |
甘蔗 | 加强宣传 严禁贩售 |
河豚 | 谨慎食用 正规渠道 人工养殖 |
蘑菇 | 不熟识的不吃 选择熟识的食用蘑菇 |
苦杏仁 | 加强宣传教育 加水煮沸 |
发芽马铃薯 | 阴凉存放 挖去芽眼 加醋分解 |
亚硝酸盐 | 严禁销售 规定标准 进食新鲜蔬菜 |
酒 | 服用时忌饮酒 正规渠道购买 不饮酒 |
时代在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可供选择的食品越来越多,大家在选购食材时擦亮眼睛,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感谢大家阅读,祝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