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师读书期间,除了萧子升、蔡和森之外,毛泽东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易昌陶,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里面看到的那个生得瘦瘦小小,长得清清秀秀,总给毛泽东缝补鞋子和辅导数学功课的小男孩儿。可惜的是,这个孩子身体素质很差,1915年3月在家乡去世。
1、送给易昌陶的“挽诗”
易昌陶,字咏畦,湖南衡山人,是毛泽东在一师第八班的同学和挚友。1915年5月23日,由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发起,为易昌陶开追悼会。师生共送挽联256副,并编印成册,题为《易君咏畦追悼录》。
当时正值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势危机,毛泽东为易昌陶写了一首40句的挽诗,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造旧世界的志向。
五言诗
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恰同学少年》剧照左边为易昌陶
周振甫先生文《倍极深情的挽易昌陶诗》中按照修辞学的规范分析这首诗歌,说“上一个八句的末两字或末句,转为下一个八句的开头,这在修辞学上成为顶针格。这样的转韵和顶针格,构成了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写这首挽诗时,毛泽东不到22周岁,其文学造诣已经这样高,运用文字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顶针格”用的,即使是专业诗人也会望尘莫及。
这首诗写得婉转幽怨,凄凉无比,为易昌陶的英年早逝,为羸弱中国无端被小日本蹂躏的悲惨境地。这首诗用典很多,但是并不显得芜杂晦涩,可以说是“使才而不矜才,用博而不逞博”,真正达到思维和情境水乳交融的程度。
这首诗的诗眼是“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年的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他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5月9日,袁世凯政府表示基本接受。湖南第一师范的师生将国内知名人士反对袁世凯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为《明耻篇》。
受老师们的委托,毛泽东在封面上写道: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毛泽东在给湘生的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易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
这首五古长诗是可以正式确认的第一首毛泽东诗词,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
李锐这样评价这首诗:“从诗的艺术角度来说,这首五言古风长诗,是可以同汉魏乐府古风比美的。”
另外,毛泽东还写了一幅对联表达对好友的思念: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2、送给罗章龙的“别诗”
中间为罗章龙
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通过报纸上征友,“征”了一个好朋友叫罗章龙。从此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学问,探讨人生,吟唱酬答。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性,改良人心风俗”,会规是不虚伪,不懒惰,不赌博,不狎妓。
新民学会成立后,决定派罗章龙等到日本学习。临行前,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为他践行,毛泽东特地给他写了一首七言古诗。
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共22句,抒发了年轻人的豪情壮志,以屈原、贾谊这些人的才华横溢、胸有大志的先贤来自喻和他喻,以湖湘人杰地灵的文化土壤来自励和他励。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3、毛泽东与罗章龙的又一首“吟唱酬答”
实际上,罗章龙没有去成日本,原因是日本东京发生了警察迫害中国侨民的风潮。
罗章龙便和毛泽东、李维汉、周世钊、萧子升、张昆弟等24名青年为了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一道去北京。车到河南,大雨冲坏了铁路,毛泽东突发奇想,去三国时候曹魏的都城许昌,在这里,毛泽东和罗章龙又来了个“吟唱酬答”: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章龙)
自明本志好文章。(毛泽东)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泽东)
铜雀荒沦落夕阳。(罗章龙)
《恰同学少年》剧照毛泽东
至此,毛泽东的学生时代结束了,他将步入社会。三年后,他成为职业革命家,带领他的同学、好友、家人,为推翻反动统治阶级,为了人民大众翻身得解放,开始了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一个西方人说:一个诗人获得了一个新中国。
这个诗人从韶山走来,从长沙走来,从湖南走来,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