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四季轮回的周而复始,才有了不同的气候与风光。同理,二十四节气由于分布于四季之中,也会随着四季轮回而循环往复。
秋分,作为将秋季一分为二的节气,预示着这个节气之后的温度,将会以凉、冷、冻为主。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一转眼已经到了9月中下旬。按照秋分节气的时间来看,9月22-24日期间必然有一天是秋分。
今年的秋分时间为公历9月22日,农历时间则为八月初六,距离中秋节的时间仅剩9天。
由于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事有关,所以民间有很多相关的俗语或童谣。有一首名为《秋分》的童谣,描绘的是秋分秋收景象,以及丰收的喜悦之情:
“到了秋分,田里干净。家家储菜,准备过冬。辣椒串串,挂上门庭。农家日子,火红火红。”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何为秋分,秋天和“分”有什么关系呢?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的含义非常明了。
“分”可以解释为“半”,合在一起就是秋天的一半。简而言之秋分到来后,秋天将在时间上被分割成两等份。
秋季的前半段,暑气尚未消退,所以大家依然会感觉到很闷热。但是在秋分之后暑热,或者说“秋老虎”便会退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气会越来越凉,到了寒露、霜降节气之时,就不止是天气转凉那么简单了,北方很多地区都已经下霜了。
秋分正好居于秋季90天正中间,说白了就是它平分了秋季。另外的一个原因则是,秋分当天会出现日夜均分的现象,也就是昼夜相等。
但是过了秋分日之后,昼短夜长便会成为接下来的主角。因为昼夜交替以及日夜时间长短,都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
今年农历八月初六的晚上21时30分32秒,太阳将会到达黄经180度,并且直射地球赤道。在那一刻将正式进入秋分节气。
这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秋分释义,简而言之就是将秋天均分为前后两段。
古人对秋分的理解,记录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也有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七十二候”就是每个节气有“三候”,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原本阴雨时常见的惊雷,将会在秋分日之后消失;而之前比较活跃的各种昆虫,也会陆续藏入洞穴中,准备新一年的冬眠。
按照现在的说法,秋分有“四分”之说,分秋季、分昼夜、分南北半球、分太阳直射点,简洁明了的解释了什么是秋分。
所谓“分南北半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地球以赤道为分界点分为南北半球,我国在北半球之内。
秋分日到来之时由于太阳到达黄经180°,此时太阳与赤道线重合,南北半球各一边,所以南北半球各地都是昼夜平分。
这一点其实与“分昼夜”比较相似,大家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秋分,以及秋分的具体含义,才能真正体会到秋分的气候特征。
秋分的含义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此时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频繁的降水。“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在雨水的影响之下会不断下降。
但按照以往的气候现象来看,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并不会很大。但因为地域差异比较大,所以南、北方的气温也有有很大差距。
比如说北方人已经开始穿外套了,但是南方人依然可以穿短袖或裙子,但是气温也会比秋分日前下降一些。
二十四节气作为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不仅是一部集季节、气候、温度变化,为一体的自然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农民耕耘、收获的指南。
在二十四节气中,秋分作为秋季的中轴线,所体现出的气候变化,完全符合这个节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