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苦菜花》改编自冯德英的同名长篇小说,以胶东人民的抗日战争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一位伟大母亲在烽火年代民族与家庭漩涡中的成长道路和革命情操。
作家冯德英
《苦菜花》是军旅作家冯德英创作的第一部小说,1958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最初起名为《母亲》,但因与当时家喻户晓的高尔基小说重名,在出版社的建议下,冯德英想出了《苦菜花》这个名字。《苦菜花》初版就发行了两百多万册,在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起到了很强的教育意义,冯德英也因此被空军党委授予一等功,并当选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
1964年,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率先找到冯德英,希望将《苦菜花》搬上银幕,由张瑞芳主演。冯德英向上级作了汇报,部队领导认为这个题材还是交给八一厂拍更合适。八一厂随即安排李昂担任导演,委托冯德英亲自将小说改编成剧本。
原著是围绕八个女性形象展开的,通过一组女性群像图反映出革命历史时期对敌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改编过程中,冯德英重点突出了革命母亲冯大娘的这条红线,使得剧情更加凝练,也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更大空间,但这样一来,谁来扮演冯大娘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出于谨慎,导演李昂找了包括胡朋、李健、陈立中等在内的好几个以擅演革命母亲的著名演员同时试戏,这其中曲云是最年轻,也是最有优势的一个。
曲云《奇袭》
曲云从小爱好演戏,14时就扮演老太太。1956年,她与袁霞一起从胶东文协文工团被招进八一厂,已经在10多部影片中饰演过母亲的角色,尤其是在《奇袭》中扮演的阿妈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苦菜花》中冯大娘出场时只有39岁,而曲云当时是36岁,与那几位年近五旬的前辈相比,最接近角色的年纪。最重要的是,《苦菜花》是发生在胶东的故事,而曲云就是山东牟平人,与冯德英是老乡,从小在昆嵛山区长大,对于电影所描写的环境和生活十分地熟悉,这为她竞争这个角色提供了先决条件。
之前,曲云曾出演过李昂执导的《英雄坦克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她找到导演,主动要求演出这个家乡的故事。曲云对冯大娘这一角色的诚意打动了李昂,通过向厂领导的积极争取,最终确定由从未演过主角的曲云担纲主演这部电影。
当时曲云已经随《分水岭》剧组前往外景地,八一厂临时用安琪替换下她,接到通知的曲云立刻坐上摄制组接她去的摩托车,一路风驰电掣,赶到了《苦菜花》摄制组。
《苦菜花》上映后红遍大江南北,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演员的表演,这其中,曲云饰演的冯大娘既是农村中常见的普通妇女,又是苦难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坚强母亲的代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除此以外,袁霞饰演的星梅和杨雅琴饰演的娟子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还有空政话剧团演员顾岚饰演的王柬芝,有评论认为他简直把这个汉奸特务演活了。
歌唱家王音璇
《苦菜花》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它的插曲,早在影片开拍之前,李昂就找到上影厂的作曲家萧珩,请他为该片写一首歌。萧珩也是山东牟平人,早年曾参与过《红日》插曲的创作,他一气写了四首插曲,分别是“苦菜花开满地香”、“苦菜花开遍山岗”、“苦菜花开在高山上”和“苦菜花开香又香”,这四首插曲基本采用同样的旋律,全部用女声演唱。独唱部分,萧珩力荐当年没能唱成《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王音璇。事实证明,正是王音璇特有韵味的山东民间小调一下子把观众带入了特定情境,以流畅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赞颂了胶东人民善良而又不屈的崇高精神。
《红日》插曲谁不说咱家乡好为何有两个版本?你更喜欢哪一版?《苦菜花》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