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汉林看来,戏虽然是演的,但大幕一旦拉开,一切都是真的。
巩汉林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不过年轻时候的阴差阳错,还让他与铁饭碗失之交臂。
一切,都是为了心目中的梦想。
1957年,巩汉林出生在沈阳。
父母都是河南坠子演员,父亲伴奏,母亲演唱,行话是“一副架儿”。
所以,小时候的巩汉林,就是在剧团里到处跑着玩大的。
除了了解父母的工作,对于其他曲艺门类,他从小也是知道的门儿清。
他记得很清楚,母亲演出长篇的坠子书,台上的观众听得聚精会神。
于是,他便偷偷躲起来,也模仿母亲的演出,
甚至想象着台下的观众,对于自己的表演会出现什么表情。
耳濡目染,让巩汉林对曲艺更加热爱。
所以上学之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文艺队的骨干。
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哪里都离不开他。
渐渐地,巩汉林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相声。
那时候没有电视,收音机里马季或者唐杰忠的相声,他都能听到倒背如流。
等到十几岁的时候,他便开始试着自己写相声。
然后再把自己的本子拿到学校的文艺队里来演出。
正是这种不断地历练,让他慢慢打磨出了曲艺的基础。
中学时代,他和其他同学,都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
那个农田里的活儿,还有农闲时期的活儿都干。
巩汉林虽然从小身体就很瘦弱,不过在劳动上却从不甘落后。
因为劳动积极,他还担任了青年突击队的队长。
虽然平日里干活很累,但是他内心深处的文艺梦想依旧没有熄灭。
他会在队里,给大家编个画报,或者是宣传画什么的。
平日里大家吃的主食就是高粱米,营养跟不上,所以他的身体更瘦弱。
有一年冬天,队里分给他90斤大米,他当时高兴得溢于言表。
骑了整整一天的自行车,迎着凌冽的寒风,他把大米带回了家里。
所以那种幸福至今让巩汉林难以忘怀。
恢复高考之后,身边大部分的知青都回城参加高考了。
巩汉林也经过复习,考上了辽宁大学中文系。
然而当时政策规定,他的居住地不允许到这个学校就读。
所以没过多久,他收到了沈阳第二教师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学的是政治系课程,但是他心中热爱的是文艺。
所以在学校,除了排演话剧,就不停说相声。
大二那年,他听说沈阳曲艺团恢复了,而且还在招人。
喜出望外的他,赶紧去报名考试。
不过,这一切都是瞒着父母的。
考试进行的很顺利,曲艺团想要让人,不过学校知道后不放人,建议他大学毕业后再去。
于是,巩汉林就耐着性子等到了大学毕业。
因为专业缘故,巩汉林被分配到了教育局。
这在当时,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
一个月工资30块,而且刚入职就是国家编制。
但是巩汉林并不满意,他想的还是如何进曲艺团。
当时国家的相关规定是,如果他想进曲艺团,不能从教育局调过去,而是要辞职。
而且即便进了曲艺团,由于他是新人,只能是学员的标准,每个月工资只有18块。
教育局认为巩汉林疯了,专门找了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留下来。
不过巩汉林已经打定了决心,坚持要走曲艺这条路。
哪怕当三年的学员他也不在乎。
父母最终尊重了儿子的选择,从此巩汉林踏上了曲艺的道路。
而就在踏进曲艺团大门的那一刻,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巩汉林在曲艺团,很快结识了同在团里的金珠。
那时的他,正在团里的舞台上表演故事。
路过的金珠,隔着门缝看到了台上的巩汉林。
她说巩汉林那种眉清目秀的状态,看起来很精神。
就这样,这个年轻的同学,渐渐引起了她的注意。
有一次金珠恰好又看到巩汉林在坐着看书写东西。
这让一个姑娘,对他更为好奇。
毕竟,那个时候,漂亮的金珠身边,围绕的都是一些无事献殷勤的小年轻们。
尤其在团里,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个个嘴巴都十分利索,所以显得都很闹腾。
因此金珠看不上他们,觉得这些年轻人千篇一律。
反倒是巩汉林与众不同的一面,越来越引起了她的目光。
最终,她按捺不住心头的小鹿乱撞,开始慢慢和他接触。
她让他教毛笔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接近借口。
慢慢的两个人也越来越了解彼此。
金珠发现,巩汉林异常努力。
那时候他们都没有具体的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悟性一边表演一边自学。
尤其巩汉林还算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他面临的压力其实更大。
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学习和创作。
最终在22岁那年,他正式地加入了曲艺团。
而他和初恋金珠的恋情,也算是正式拉开了帷幕。
金珠喜欢他身上的那股劲儿,这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与此同时,这个男人还能用巧手,为一个少女编织心中的美丽。
从时尚的风衣,再到连衣裙,一切都是巩汉林亲手为另一半做的。
那个年代物质还很匮乏,大众的衣服都是千篇一律的。
而巩汉林的邻居恰巧是个裁缝,所以年轻的时候,他就请教过她不少做衣服的事。
无论是自己穿的衣服,还是另一半穿的衣服,
只要有时间,巩汉林都是亲自动手。
以至于给金珠做了一件红色的连衣裙,团里领导都找金珠谈话,让她不要穿裙子上班。
奇装异服,走在大街上太惹眼了。
但不管是让穿还是不让穿,能有一个给自己做衣服的另一半,心里终归是很踏实的。
1983年,巩汉林和金珠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随后诞下一子。
那时,二人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的房间十四平米,他和妻子的房间只有九平米。
而且,屋子里不是床,还是搭的炕。
于是,巩汉林把炕拆掉,骑着自行车满沈阳城的去买家具,为的就是找到更便宜的。
床、沙发、高低柜,一件件地像仓鼠搬家一样被他挪进屋子里。
因为家具便宜,柜子上就是光板,没有任何装饰。
他就自己动手,在上面烫出纹路和花纹。
为了让屋子更暖和一点,他还将吹塑纸贴在墙上。
一切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虽然是因陋就简,但两个人也通过这种布置,让感情变得更为紧密。
除了在生活上有了新的开始,工作上也有了新的开始。
那一年,辽宁省的曲协副主席崔凯写了一个小品剧本《如此竞争》。
最初定的演员,身材比较胖,看起来不像是小商贩。
团里看着巩汉林的身材瘦弱,就让他去试试。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巩汉林开始去体验生活。
小品里,要塑造一个卖十三香的小贩。
为了知道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小贩是如何售卖的,巩汉林就一次次跑去买十三香。
买一次,他就请人家给吆喝一段。
那时候没有录音机,他只能一次次跑去市场听。
一边要记住这些吆喝唱段,一边还要观察市场上的小贩们是如何卖东西的。
从神态举止再到谈吐,他反复地磨练。
最终当登台表演的时候,台下的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
后来,这个小品经过辽宁台和中央台播出后,巩汉林一下子有了点名气。
1990年,巩汉林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这是他面向全国观众的起点。
而让他大火并被全国观众牢牢记住的,则是和干妈赵丽蓉的合作。
1995年,他和赵丽蓉搭档,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如此包装》。
小品大火,其中的一句“麻辣鸡丝”更是成为当年的流行语。
而该节目也获得了当年的小品一等奖。
在他看来,作品一定要反映社会的痛点和关注点,一定要真实。
他说,在跟赵丽蓉合作那期间,只要拿到了剧本,赵老师最先是和邻居交流。
她一定要让邻居听一听,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接不接地气。
有的时候,她甚至会去问不认识的人。
那些年,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每年都会预备三个剧本。
最后挑出其中最好的那一个上春晚。
正是因为这种真实和接地气,所以全国观众才能在1996年看到小品《打工奇遇》。
这个小品的创作初衷,就是因为他有一次在西单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卖鞋的鞋托儿。
所以根据这个现象,最终创作了讽刺的饭托儿。
尤其在创作的细节上,都做到了极致。
节目中,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要写货真价实四个字。
节目在最初排练的时候,还要加上童叟无欺的。
后来经过多次排练,为了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把前面的四个字去掉了。
事实证明,《打工奇遇》包袱多而且节目紧凑,
其中的很多搞笑词汇至今都还被人津津乐道。
而且该节目同样也获得了当年的小品一等奖。
难怪赵本山会说,有赵丽蓉的春晚,自己就得靠边站。
随后在1998年和1999年,赵丽蓉和巩汉林,又表演了《功夫令》和《老将出马》。
而《老将出马》中的英文唱段,也成为了赵丽蓉老师的绝唱。
那是她最后一次上春晚。
在舞台上,她那唐山味儿的英语,把全国观众逗得很开心,
然而她的孩子们看着镜头里的母亲却异常的难过。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已经患上了癌症。
就在春晚前的两个月,她依旧带着病痛在学习英文,唱英文歌曲。
正是这种敬业,也深深影响到了巩汉林。
赵丽蓉去世前,对巩汉林说:“我们这一行就是为了服务观众,不能将就”。
多年以后巩汉林还记得,母亲离开那天,他依旧得登台演出。
父母都是演员,知道这个行业的规矩。
父亲还对他说,你去吧,咱们都是干这行的,你母亲能理解。
就这样,他忍着悲痛在晚上照常登台演。
不过在开始之前,他还是告诉了搭档刘流,我妈去世了。
刘流一听,脸上有些异样。
巩汉林告诉则告诉他,谁也别告诉,照常演。
父亲去世的时候,因为要到美国慰问华侨,因此父亲离世第三天,他只能再次匆匆出发。
他很清楚,只要站在台上,就不能把个人的情况带上去。
2010年,巩汉林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和黄宏一起合作了小品《美丽的尴尬》。
这是巩汉林第17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之后经常参加一些影视剧的拍摄。
如今,巩汉林已经离开春晚舞台11年了,期间春晚也曾向他发出邀请。
但是,巩汉林却拒绝了,对此,他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说,是因为没有遇见合适的剧本,不能对不起观众。
其实,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巩汉林的心脏也频频出问题。
有一次演出,他的心率达到了160,幸好演出场地对面就是医院。
刚下舞台,他就被送到了医院。
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来,你的心脏可就崩了。
演员就是这样,在他看来,只要上台,大幕拉开,一切都是真的。
虽然在台上他很拼命,但是台下的巩汉林,也十分的享受生活。
在家里,他几乎把所有的家务活儿都包揽了。
以至于朋友走进他家,都会说,你这房间看起来就像是样板间啊。
顾家的巩汉林,也从来没有跟妻子吵过架。
尤其是妻子做的很多决定,他作为丈夫,都会无条件的支持。
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他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
只有艺术的生活,才能领悟到生活的艺术。
换言之,生活需要去经营和不断完善,而这份赤诚的心,则是一切的基础。
如今,巩汉林和妻子已经携手走过了38年,他们在荧幕上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
而得益于手机和短视频平台,偶尔他也会在视频的那头,用新的包袱继续逗笑大众。
前段时间,他们一家三口就一起出镜,
用小品的方式,来提醒大家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护好自己。
作为一名喜剧演员,从小有家庭的熏陶,
长大后有自己的努力,甚至为了梦想不惜放弃安稳的职业。
正因为有内心的爱好和初衷,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才能在舞台上不断给观众贡献笑声。
8月26日,一则新闻显示,中央戏剧学院将开设曲艺本科班。
巩汉林和冯巩、姜昆等人,将担任曲艺班的授课老师。
当年,巩汉林就是从曲艺团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如今,他也将把自己多年来对曲艺的心得,转化成经验,传授给热爱曲艺的新一代。
有传承,曲艺的舞台才永不落幕。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