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帝王时代,史官们喜欢将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吹捧得无比高尚,殊不知它只是宫斗的"遮羞布"而已,充满赤裸裸的谎言,远没有想象中那般温情脉脉。
其实,关于"禅让"的真实面目,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荀况、韩非等人看穿,其中韩非论述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见《韩非子·说难》),真可谓一语中的!
在尧的时代,神州大陆遍地洪荒,大水泛滥,因为舜治水有功,尧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希望舜好好努力帮忙治理天下。
尧在位的晚期沉迷于修仙,逐渐将摄政权交与了舜,然而舜却开始消除尧的势力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
在尧决定将王位传给太子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架空了,舜已经接管了天下大权。舜直接囚禁了尧和太子丹,授意给朝臣催促自己上位,最后才以"禅让"之法坐上宝座。
舜即位后将尧手下几个重要的官员全部流放或者杀掉,共工流放到幽州,欢兜流放到崇山,三苗驱逐到三危,而鲧流放到了羽山,最后再暗中一个一个除掉,坐稳天子宝座。
天下洪水泛滥,舜不得不启用世代治水的大禹,但是因为大禹是鲧的儿子,舜对他有杀父之仇,因此一直防范着大禹,大禹在舜的旁边时总迈着小步走,连大气都不敢出。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没时间回家,而是不敢回家,要知道当时舜一直防着大禹,大禹怕自己的身边有人监视,怕进了家门以后回来家就不见了,哪里敢回家,只得忙着治水。
舜虽然要防着大禹,但是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调用这些东西都需要有足够的权力才行,因此他不得不下放权力给大禹。
大禹也开始走上了舜的老路,掌控舜朝的人力物力,打造自己的班底,架空舜,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软禁太子商均,授意天下诸侯请他上位,名正言顺"禅让"得天下。
在三国时期,曹丕更是开创性的发明了"禅让"的仪式,虽实质上是篡位,但所有的礼仪、流程一应俱全,自导自演了一出君臣和睦的好戏。
仪式之后,喜不自胜的曹丕感慨:"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尧舜当年的事,我总算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语道破所谓的"禅让"真相。
在这之后,每次臣子篡位夺权,都要效仿曹丕假模假式的"禅让",为自己的行为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