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泛称人体体表或体内凸起的病灶。皮肤上也有,胃,胆囊,子宫里也会有,但是彼此不相干,因性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只要胃里面发现凸起物,都可以称为息肉,但并非都跟胃癌有关。
真正有可能转变为癌症的,其实是腺瘤性息肉。所以当你接受完胃镜检查后,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有没有息肉?有的话,是哪种息肉?这样一来,才能获知比较完整的信息。
首先,咱们先来看一下息肉的分类
腺瘤性息肉:
胃腺瘤性息肉其实应该叫做息肉状腺瘤,是一种真性肿瘤性腺瘤,发生于胃粘膜的各处,幽门区约占一半,是胃腺瘤中较常见的类型。
专业点说:胃腺瘤性息肉单发最多见,也可多发。常为广基无蒂,也有时有蒂。体积比增生性息肉大,直径一般约2cm。镜下结构为排列规则的管状腺体,腺体扩张成囊状的偶见。腺体被复单层柱状上皮,排列较密,细胞浆少,粘液分泌活性减少,核深染呈柱状,体积大小一致,可见核分裂象。常见有肠上皮化生于腺体中,间质主要由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构成,而其中可见有程度不等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胶囊胃镜检查到的胃息肉
好了,我知道大家看不下去,来直接看结论吧:
胃腺瘤比胃癌远为少见,约占所有息肉的25%,多发生于胃部的粘膜上皮,大都由增生的胃粘液腺构成,这种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
增生性息肉:
这种息肉较常见,癌变的风险较低,分布于胃内的部位不定,多数倾向于发生在胃炎的部位,50岁以上成人几乎将近一半的人会有这种息肉,愈年长愈多,抽烟者也会比较多。
胶囊胃镜检查到的胃息肉
发炎性息肉:
这类息肉有时候看起来红红的很吓人,常被误以为是已经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其实它不太会进展为癌,但是由于血管丰富,偶尔会发生出血,所以有时候医师还是会把它切掉。
胶囊胃镜检查到的胃息肉
青年性(幼年性)息肉:
这种息肉多半发生在较年轻的族群,鲜少会癌变,但是跟发炎性息肉一样,有时候也会出血,所以医师也会把它切掉。
胶囊胃镜检查到的胃息肉
哪些息肉要割除?
并非所有息肉都是必须切除的。
一般而言,腺瘤性息肉是一定要切除的,至于其他息肉是否要切除,就看医师的诊断能力与临场判断。
在某些状况下,部份非肿瘤性息肉在内镜下看起来像肿瘤性息肉的时候,医师为了不遗留肿瘤性病灶在胃里面,也会先把息肉切除后,留待病理化验出炉再进行最后诊断。
胶囊胃镜检查报告
息肉的大小与数目重要吗?
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数目,与未来再长出类似病灶(腺瘤性息肉),甚至癌的风险是有关系的,也是胃镜检查后进行风险分级非常重要的资讯。
在单次胃镜检查中发现超过三颗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人,未来数年内再长出腺瘤性息肉的风险,会高于只有一两颗小腺瘤或完全没有任何腺瘤性息肉的人,因此必须定期进行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