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何叫“广州”
来源: 羊城晚报
广州自战国时期以来,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地名:楚庭、南武城、任嚣城、赵佗城、越城和番禺城等。自周朝“五羊传说”,又有五羊城和穗城的别名。
乾隆《南海县志》载,广州城自周赧王(公元前314年-前256年在位)初越人公师隅相度南海地,始筑城,号曰南武。南海人高固相楚时,有五仙乘羊衔谷穗于楚庭,遂称五羊城。
秦任嚣、赵佗相继增筑,周回十里,是为越城。汉筑番禺城于郡南五十里,迁为刺史治。及建安十五年,刺史步骘辟番山之北以广故城,复徙居焉。
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定南越国后,将南越地重新划分为9个郡,而这9郡属上一级政府交州州治,因赵佗城毁于战火,上一级政府定在广信(今广西梧州)。
公元210年三国时期,交州属东吴管辖,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步骘修建毁坏了的赵佗城,又将交州治所从广信迁到番禺。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管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广州”是取广信和交州而来。
“广州”的名称,这时开始在历史上出现,但这是一个大行政区的名称,并不同于今天众所周知的广州市。
越城内原有番山和禺山,在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龑(917年自立为帝)凿二山以为宫阙,而番、禺遂平,南汉国都城又叫兴王府,但番禺地名一直存在。
直到公元1279年元朝,在广州地方成立广州录事司,专管广州城厢居民。这就是广州第一次成为一个建制城市。
但元朝灭亡后,广州录事司被取消,广州城区又恢复过去南海、番禺分治的情况。《南海县志》和《番禺县志》都有记载,南海分管城西,番禺分管城东、城南、子城。
直到1911年11月裁府留县,大行政区不再称“广州”, 南海县和番禺县机构分别迁出广州,“广州”之名才归广州市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