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听过一句老话:“唱美声的看不起唱爵士的,唱爵士的看不起唱流行的。”
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可是仔细想来其实也不无道理。唱古典美声的人,会认为爵士歌手的发声技巧不够科学;唱爵士乐的人又会觉得流行歌的旋律和节奏太简单,太无聊。
我听过很多声乐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唱流行歌都不费劲儿,没有难度,唱完我都感觉没唱一样。” 前段时间有一个节目,某个大牌声乐老师,非要把美声的声音放在一首流行歌上,然后还要嫌弃歌手的声音不好听……其实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其实抛开声音来说,每一种音乐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这些魅力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觉,这个感觉不对,技术再牛其实也无济于事。
所以,首先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一开始就看不起这件事情,又怎么能够做得好这件事呢?!如果一个学古典美声的人,真的,真的想学唱流行歌。首先得从心理层面上说服自己:古典美声我很喜欢,流行音乐我也很喜欢,所以它们在我心里的位置应该是平等的,它们都是音乐。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的低下头去学习,去感受,去探索。否则,永远都会用地球上的行为准则去要求火星人。
*按逻辑上说,的确,两者都需要科学的发声,可是对于声音美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唱古典美声的人在音乐厅中不需要麦克风就能把声音传到观众席的最后一排;跟交响乐团合作的时候,自己的声音还不能被乐队盖过;声音不管是在高声区,中声区还是低声区都要求统一的音色。
唱流行歌完全不一样,话筒是必备的,而且话筒的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因为有了话筒,音量并没有硬性要求;声音在唱摇滚,或者情绪到位的时候可以嘶哑;表达性感的时候,可以沙沙地带着气声;唱到动情的时候还可以带着哭腔;这些都是古典美声不允许的。
所以说,学古典美声的人想要唱流行歌,首先得改变声音美感上的追求。流行音乐不需要永远都是美美的声音。
*古典美声要求的是声音,声音,声音;流行歌要求的是感觉,感觉,感觉。
真的是这样吗?古典美声多数运用在歌剧中,要求共鸣腔体完全打开,歌声明亮,圆润,通透,用声音去诉说人物,去表达情感,去完成一个角色。高音是用来传递情绪的高涨,用high C或者更高的音去渲染极致。
而流行歌大部分是去诉说自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去建一座自己和听众的桥梁。流行歌也有高音,但不是完全靠共鸣腔体与音量去传递,而是借助麦克风把情绪传递出去。纯粹的追求声音到最后,只能是一个唱歌的机器,并不是歌唱。
皇后乐队有一首流行乐坛公认的神曲——《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里的神曲是真正的大神,不是搞怪。在这首歌里,也用到了古典美声的元素。难道它就不属于流行音乐了?并不是。
音乐是美好的,我们用音乐来传递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如果古典美声追求的是高于生活的阳春白雪,那么流行音乐追求的是人世间柴米油盐的个性。
因此,如果真的想唱流行歌,有一些不完美的声音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神是完美的,人不是。
*有一些唱古典美声的人一唱到流行歌就很虚或者很厚重。
这是很多人的困扰,很多来我这里寻求唱腔转化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女生)中低音区无法稳定,(男生)中低音很厚重。
这里有一个小秘密:流行歌曲的中低音区就在我们说话的音域。所以,既然和我们日常说话时候是一样的音高,中低音区就是在说话。我的意思是,真正地用日常说话的声音去唱。这个时候更多是朗诵带着音高的感觉,而不是在唱歌。
小结
流行音乐之所以叫Pop Music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大家能朗朗上口。也就是说,古典美声在某一个时期里,也是流行歌,因为当时也有很多人喜欢,很多人会哼唱。所以,如果一个唱古典美声的人想要唱流行歌,首先不能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第二,每一种音乐的魅力都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感觉,不要用一种感觉去对待不同的音乐;第三,流行音乐不需要永远都是美美的声音,有时候真的要改变一下对声音的要求;第四,只要是歌唱,就是在传递情感,声音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后,流行音乐的确会真声比较多,所以更要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术上。
原创: Tommy 铁肺唱将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