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正在经历阵痛。就上市险企年报和全行业数据看,过去这一年,不仅保险难卖,保险公司以往依仗的“千万销售”团队也正在削减。
过去一年 保险股全线萎靡
过去一年,保险股持续萎靡。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太保、中国平安近一年股价跌幅均超过30%;新华保险、中国人保股价跌幅则都超过20%;中国人寿近一年累计跌幅也超过15%。
2021年3月底,A股这5大上市险企总市值约2.89万亿元,到了2022年3月底,减少到2.16万亿元。一年下来市值“蒸发”7300亿元,超过海南GDP总量。
3月15日,更是出现一个罕见时刻:5大上市险企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4家破净。所谓“破净”,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当某一行业破净股集体出现之时,往往被视为市场触底信号。
股价反映了基本面。在万联证券西安营业部投顾屈放看来,保险股低迷与四原因有关:一是保费增速缩窄,影响市场预期;二是疫情对保险板块冲击;三是传统保险营销和投资模式来到瓶颈期;四是低利率环境对险企利润及价值体系均产生不利影响。
二级市场表现不如人意,机构对保险股热情也降到冰点。据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5大上市险企均未曾获得过机构调研。A股以保险为主业上市公司里,只有天茂集团在2021年5月曾经获得机构调研。
同时,保险股遭到公募基金“用脚投票”。据浙商证券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对保险股的重仓持股占市值比例降至0.88%,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4月8日,上市险企中,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天茂集团等仍破净。
“踩雷”房地产 “保险一哥”中国平安业绩再降
股价跌跌不休背后,保险公司业绩不再光鲜。
2021年年报显示,中国太保净利润同比增长9.15%,这已是5大险企里增速最快的一家。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业绩增速分别为 7.82%、4.57%和1.32%。“行业一哥”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1016.18亿元,相比2020年下降28.99%。
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5大险企业绩增速曾达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2020年上市险企业绩集体负增长。2021年虽有恢复,但难与之前的高速增长相提并论。
尤其是中国平安,业绩已连降两年且降幅扩大。对此,中国平安称,2021年净利润下降近三成,主要受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影响。
曾几何时,房地产可谓是险企对外投资的心头好,中国平安也不外如是。
不过,楼市急转直下,融资收紧加上部分房企违约让行业风声鹤唳。近两年深陷债务危机的华夏幸福,更是拖累大股东中国平安。去年9月,因华夏幸福控股股东华夏控股的持股被强制执行,导致持股比例下降,“平安系”被动成为华夏幸福第一大股东。
据中国平安测算,2021年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估值调整及权益法损益调整金额合计为432亿元,对(中国平安)税后净利润影响金额为243亿元。
投资收益下滑,让昔日的“香饽饽”——房企股权,遭到保险巨头抛售。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减持了万科A、招商蛇口。此外,富德生命人寿、大家人寿等非上市险企,减持金地集团。
费率下降 中国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同比减少
投资“踩雷”导致减值计提,只是影响险企业绩原因之一。
以中国平安为例,作为国内知名综合金融集团,业务涉及保险、银行、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等。当然,保险业务是平安基本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2021年表现不佳。年报显示,其寿险及健康险规模保费5672.81亿元,同比2020年下降5.36%。其中,个人业务保费减少288.17亿元,新业务、续期业务保费收入均不及2020年。
财险业务在2021年也遭遇了车险综改、天气灾害及供应链重塑等挑战。
以中国人保为例,由于费率下降,车均保费同比减少,人保财险机动车辆险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552.75亿元,同比减少3.9%。
对于今年的车险市场,中国人保在近期的业绩发布会表示,预计2022年车险费用率稳中略降,将通过多种方式稳定和提振股价。
另外,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人保财险泰州市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等案由被罚。据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日前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市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跨区域经营车险业务,被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49万元。
据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4.05%。而在2020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6.1%。
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0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而在2020年,全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6.7%。
据了解,从2021年6月起,国内保险行业汇总数据暂剔除了部分处于风险处置阶段的机构。所以,若对比2020、2021年保费收入累计规模,国内多地不增反降。
“千万销售”成历史 代理人去年锐减252.1万
开源困难或带来节流——保险业务依仗的代理人正在锐减。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截至2021年底,全国保险公司在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为641.9万人。其中,代理制销售人员590.7万人。2020年末登记的代理制销售人员842.8万人。一年时间,保险代理人减少252.1万人。
保险业曾创造的“近千万保险销售员”记录已成为历史。
2020年6月底,全国保险公司在系统执业登记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达971.2万人,其中代理制销售人员910.2万人。一年半以来,保险代理人减少319.5万人。
西北大学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表示,保险营销员资格考试取消降低了行业门槛,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充规模而依赖“人海战术”,前几年代理制销售人员迅速增长。近两年,保险公司提升考核力度,加大人员清虚,大量产能不高的代理人由此退出。
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在谈及保险代理人数量下滑时,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曾表示:后疫情时代,就业选择偏向保守,代理人队伍规模预计不会再有大幅度增长。
拿走全行业过半保费收入的5大上市险企,代理人减员也成为常态。
截至2021年底,中国人保“大个险”营销员为18.59万人,相比2020年减少22.83万人,减员幅度55.11%。中国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减少到60.03万,减员幅度为41.4%。中国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为53.5万人,同比下降29.9%。新华保险个险营销员38.9万人,同比减少21.7万人。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约89万人,同比减少56.8万人。
销售减员,直接影响是险企新业务价值(相当于新保单等业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下降。
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称,由于短期人均产能提升不足以弥补人力下滑,所以对保险公司业绩和新增现金流影响不小,预计保险业在今年上半年仍难见复苏。
保险业破局关键 在于重拾公众信任
近两年不少行业受疫情影响发展困难,公众收入不确定因素增多,投保成为一种奢望,保险业难以独善其身。而在未来一段时期,保险公司还将面临更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政策放宽和取消限制,外资险企加速布局国内保险市场带来竞争。截至2021年11月底,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66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万亿元。而在2018年时,我国仅有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
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仍在蚕食市场份额。据中金公司预测,2021-2030年国内互联网保险将实现24%的复合增长率,互联网保险规模将增长到2.5万亿元。
好消息是,相比饱和的欧美市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资料显示,我国保险密度,只有发达国家保险市场10%不到,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问题在于,面对这么一大块“蛋糕”,险企如何突破当前瓶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保险购买行为中,不少保险代理人的亲友会跟着代理人一起购买,如果代理人离开,那么不排除相关亲友也会退保,这实际是对保险业务模式的拷问。
此外,长期以来保险消费纠纷不断,监管层施以严监管纠偏。
一个直接表现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保险行业罚款又增多了。
据慧保天下统计,2021年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对保险机构罚款2.81亿元,同比增长39.8%,共涉及全国35个银保监局。其中,寿险公司里,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罚金总额较多;财险公司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罚金总额较多。除保险机构外,2021年,还有一些银行因保险业务“牵连”被罚,共计约737万元。
转型阵痛之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重新架构产品策略和销售渠道、健全相关服务,这是保险公司必须要去做的。一个行业想发展得更好,不仅是规模堆积,更关键是获得公众认可。 华商报记者 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