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
2024-06-29 12:50:52  作者:伊露晨曦  网址:https://m.xinb2b.cn/sport/fzg373045.html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1)

今年出梅以来,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我市持续晴热高温,降雨偏少,市气象部门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二级应急响应。面对多年未遇高温旱情,全市涉农部门及各新城区战天斗地、科学抗旱,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截至8月21日,全市累计启动灌溉泵站、涵闸、水库等设施765处用于灌溉、引水、调水等,灌溉水量共计2143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8万亩。目前,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现有因旱受灾面积6.95万亩,约占全市在田农作物面积2.3%。

农民在田头通宵值守

开闸为稻田送甘霖 带着钉耙巡逻沟渠保通畅

搭个简单竹床住在泵站值守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2)

江夏区乌龙泉街道三合村村民在梁子湖清淤,确保泵站抽水机正常运转。记者许魏巍 摄

8月21日,江夏区乌龙泉街道三合村杨忻海泵站内,工作人员陈本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仪表数据,观察抽水机的运作情况。15平方米的泵站内热浪滚滚,一台电风扇是仅有的降温工具。

近日,三合村不少农田出现缺水干旱情况,杨忻海泵站自7月底启用以来,已为三合村540亩农田实施灌溉。“村内农田大多种植水稻,现在正值拔节孕穗期,田间缺水不利于水稻中后期生长。”20天前,本有其他工作的陈本发接下泵站任务,“当时唯一想到的就是希望能帮助村里尽快缓解旱情。”

“我不仅需要密切关注抽水机各项数据是否在正常状态,还需要及时清理泵站积水,以免烧坏电机。”陈本发说,一台抽水机的运转牵动着百户农业生产用水,所以需要24小时处于监测状态。简单搭个竹床,他与同事每12小时一轮班,成为泵内全天候运行的“安全摄像头”。

距离泵站200米远的水渠边,是陈本发必到的观测点,这条路他每天往返不下6趟。“从这里我可以更好地判断引水渠水量多少,以调节抽水阀门大小。”他介绍,水流太小会影响周边农田灌溉速度,水流太大则会溢出输水渠道,损害设施造成水资源浪费。若渠道出现淤泥堆积影响抽水速度,他还会同清洁队伍一同清淤,畅通灌溉通道。

“看到抽水机将渠水高效输送到附近农田,保障村民种植收成,让我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陈本发笑着说。

打着赤脚踩着泥土感受菜苗干渴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3)

18日,在东西湖区东山街道巨龙湖荷塘湿地,辛勤的农民冒着高温采摘莲蓬。通讯员高国鹏 摄

按下手中遥控器的关闭键,眼前10亩大白菜苗的喷灌完成,东西湖辛安渡街道东风大队村民王芳云打着赤脚、踩着泥土走出田地。“脚能被田里的泥没过,育苗的水就浇到位了。”王芳云说,多亏大队不久前开闸引水,不然育苗的关键期就要错过。

东风大队以种植蔬菜、茄果为主,共有农田4200亩,现下正是农作物的育苗期,用水量较大。东风大队三队队长栗晨翔介绍,为保障农作物用水,8月开始,大队内的北十三支沟开始从府河抽水,并保证支沟内水位在1.5米及以上,随后通过支沟旁的东风一队泵站将水引入台渠,再流入各家农田,目前每天抽水时间在6小时至12小时不等。

“王芳云所在的合作社,农田面积较大,但离他们最近的沟渠出水较小,满足不了需求。”东风大队书记胡一龙说,在合作社提出需要加大用水量后,大队决定打开另一条沟渠闸门,从远处引水。

为保障引水沟渠通畅,东风大队每天都有专人对泵站和沟渠进行巡逻。泵站外的支沟内,栗晨翔将一根竹竿放置于水中与抽水管道垂直,以防止空气进入管道影响设备运行。

泵站对面便是良田,满眼郁郁葱葱。栗晨翔沿农田旁的渠沟巡逻,手中还拿着钉耙,看到沟渠中有树枝、落叶,他就用耙子打捞起来,保证沟渠内水流通畅。

据悉,目前东西湖区13.9万亩农田用水需求基本满足。

家人送饭到机站全程看守不离身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4)

21日,东西湖辛安渡街道东风大队,村民正在为大白菜苗喷灌补水。记者胡冬冬 摄

8月21日上午8时,蔡甸大集街道伏牛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杨家红来到村泵站机房时,村支书杨远威已在此等候。两人合力手动开启进水阀,启动真空泵排出空气,按下启动键,水泵开始工作,轰鸣声响起。

后官湖水顺着泵站的管道,逆流而上,直奔小山头处15亩大小的水库,水再沿着水渠分流到村湾各处田地。

村民杨家松来到自家的4亩水田,涓涓细流漫过田埂,田地里湘莲、水稻在水的滋润下长势良好,地里的水浸过部分田埂。杨家松说,现在水稻正在打苞抽穗,水是关键。前些时,田地里看不见明水,自8月11日村里泵站启动后,大家心里就不慌了。

“天气干旱,往年水库平均深度3米,最深的地方有5米。水泵开启前,水库深度只有1米多,水一天能蒸发5厘米。”杨远威介绍,7月底,在街道办事处的部署下,村委会对灌溉渠进行了清理,确保沟渠畅通。水泵启动后,机组从早上8时运行到晚上10时,只用了4天时间就把水库装满了。

机站运行,杨家红全程看守不离身,吃饭由家人送来。他说,水泵最初运行的两天,隔一、两小时会“罢工”,需要赶紧关闭电源。13日,街道安排人员检修,供电部门更换了线路后,水泵状态良好。水库满后,隔三天补两个小时水。

“9月中旬,水稻就可以收割了,期待今年丰收。”杨家松说。

专家指导农户科学抗旱

瓜蒿轮作 希望今年收入不减

农技人员送来定心丸好收成有盼头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5)

高级农艺师胡江勇(左)在基地指导育苗。记者周韧 摄

这些日子,蔡甸区侏儒山街道五姓口村的脱贫户刘新五的日子过得可谓跌宕起伏。他种植的60多亩水稻正处于抽穗扬花灌浆期,如果稻田灌水不足,水稻不能授粉会影响结实,产量就上不去了。

五姓口村有一个大泵站,两台75千瓦的泵从庙五河取水,灌溉村里1200多亩的水稻田。随着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村里沟渠里的水慢慢变少,村支书刘爱国领着村干部去巡查时才发现,村里沟渠的闸口出了问题。庙五河前阵子进行河堤加高工程,施工时把水闸口上的挡泥板挖垮了,挡泥板正好把水闸的进水口挡住大半。

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挖通闸口。但请来的施工人员表示,要等水位再降一点,挡泥板完全裸露才方便施工。所以村支书刘爱国、村干部、农户们都一天无数遍去闸口看。

眼看着村里的稻田水越来越少,“不等了”。刘爱国大手一挥,早就准备好的大挖机就位。可挡泥板太大,大挖机又停在岸边淤泥里,完全使不上劲。施工半天没有进展,又换小挖机上场。先把挡泥板一点点“啄”碎,再一点点清除碎掉的垃圾。堵塞的水闸口通了,庙五河的水汩汩流入村里的沟渠,几个小时功夫田地里的水就满了。

水有了,种植户们悬着的心依旧不能放下来。市农科院包区服务技术服务团队及时赶到村里实地查看,为村民排忧解难和打气,相关负责人周争明对种植户说:“稻谷基本没有受影响,情况还不错。”

农技人员告诉农户,在目前这个时期,稻田里水的高度一定要达到8厘米才能保证生长,水不够要及时灌,同时要喷洒一次叶面肥,保证稻谷的品质。后期如果干旱持续,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如果有虫子增多的趋势,一定及时通知我们来,提前防,比后期治更能保收成。”

刘新五说,现在水给力了,技术人员也给了定心丸,今年稻谷依旧会有好收成。

趁本周天气转凉抓紧扦插藜蒿苗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6)

村民在处理准备扦插的藜蒿苗。记者潘璐 摄

七月八月一般都是农户育秋苗的时候。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干旱,很多农户不敢育苗,或育苗不理想。近日,市农科院技术团队来到蔡甸区薛山村,为这里的藜蒿种植户做育苗指导。

武汉市逐梦田园合作社是薛山村的藜蒿种植大户。往年这时,种植大户王敏种的头茬藜蒿都已经收割,马上要大面积种第二茬了。“今年勉强种了五六亩地,现在看来即使这批苗能活能长,品质也不太好。”大户都只敢试种。

高级农艺师任俭到薛山村地头仔细查看了藜蒿苗后,告诉种植户,趁着本周天气转凉抓紧早晚凉快的时机。“天亮前完成扦插定植,晚上再对扦插了苗的田地进行大水漫灌。藜蒿的水一定要给足,不要中午灌水,避免上晒下煮的情况,水不够要分次灌不能急,出芽前每天都要灌水。”

王敏告诉记者,在市农科院的技术帮扶下,她和附近农户采取瓜蒿轮作模式,前期瓜地的收成还不错。藜蒿每年七八月种下,一直可以收到来年三月份,能收五六茬。“虽然目前头茬受损,我们在专家指导下,认真做好田间管理提升品质,希望今年的收入不减。”

储水近万吨确保育苗供水三月无忧

我市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显成效(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2.32万亩)(7)

21日,武汉南岸嘴公园露出大片沙滩。记者何晓刚 摄

8月21日,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胡江勇来到位于黄陂区武湖生态农业园的维尔福种苗基地指导生产。这里是全市最大的工厂化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有逾4万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组培中心及育苗车间,运用领先的穴盘育苗技术,通过规模化生产的各种秧苗整齐度好、成活率高,农户移栽后管理简便,商品性产量可增加二至三成。

记者现场看到,一盘盘如巧克力形状的育苗托盘,从自动生产线不断下线,每分钟可以完成128粒种子的精准播种。然后,托盘进入温度可控的发芽室,让每颗种子在72小时内发芽。之后再转至专用温室大棚,芽苗25天左右长成约10厘米高的植株,农户就可以移栽至田间地头了。

“4个专用温室育苗大棚,每个面积都有1500平方米,可一次性育苗100万株,基本满负荷运转。”胡江勇说,7月以来订单骤然增长40%左右,当日赶工的是生菜苗,这笔订单共50万株。部分种苗本来从8月10日就可以出厂,由于持续高温干旱推迟到现在,无形中增加了基地的维护成本。他提醒农户,“为了确保上市档期,很多蔬菜种苗需在10月前后完成定植,像莴苣、甘蓝等最佳育种期,只剩10多天了”。

在基地中央,胡江勇指着一个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大型蓄水池告诉记者,水池深约6米,可储水近万吨。水池与基地内的雨水收集管道、沟渠及地下水泵房、净水装置、温室大棚联结成网,常年保持储水量充足,“尽管日耗水量5至10吨,可保基地种苗繁育供水3个月没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张衡 潘璐 周韧 见习记者栾嘉雯 实习生田莉 通讯员姜亮平 吴政 李寒梅 周雄 张远 冉志平 金莉 周琦 瞿玖红 统稿:周韧)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白菜丝炒饼丝的做法(单身食谱肉菜主食一体化的圆白菜炒饼丝)
  • 2024-06-29单身食谱肉菜主食一体化的圆白菜炒饼丝Hello~北京最近天气不错,有蓝天白云,气温也上升了,虽然偶尔有点风,但总体感觉舒适今天分享的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学到的圆白菜炒饼丝姐姐我觉得这道美食很符合单身食谱的调性,稍加改造,拿来分享给大家这道美。
  •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价格表(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
  • 2024-06-29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作为近代钱币中精美铸币之一,其确实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正面铸有铭文,上方刻着“湖北省造”四个大字,底部刻着“当十”二字,珠圈上刻着“光绪元宝”四个大字,中间绣着一朵八瓣。
  • 6所大学校名野鸡却实力不俗(这两所大学校名)
  • 2024-06-29这两所大学校名如今高考竞争压力大,考上大学已算不上成功,还要看所考入的大学综合实力如何现在企业招聘不仅要看学历,还要看应聘人员本科院校排名,综合实力,以及专业方向多种因素,可谓是十分严格这也就是名牌大学竞争力大,报。
  • skp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处不胜寒的SKP能否保住)
  • 2024-06-29高处不胜寒的SKP能否保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英赫时尚商业评论SKP的又一次爆火,是因为vlogger曹导的视频一个“SKP不让外卖员进入”的明文规定,一句“怎么着?SKP就人上人了?”的反问句,让大家伙愤怒了,也让平日里高。
  • 男女男是什么字怎么读(嬲字在方言中应该怎么读)
  • 2024-06-29嬲字在方言中应该怎么读嬲(niǎo):方言用字,很多时候用作脏词通孬在普通话中意为戏弄、搅扰,或纠缠之意在内蒙古以及晋北方言中,意为:神气、得意,或志得意满之意粤语中意为:生气在方言中的读法:(1)嬲,声发阳平,表示粘连的。
  • 湖南2023年预计开通的铁路(湖南省入粤的6条铁路通道)
  • 2024-06-29湖南省入粤的6条铁路通道我们都知道,湖南省在粤人数有500多万人,是广东省外来人口排名前三的省份,目前连通湘粤两地的只有三条铁路,其中一条是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即京广高铁,还有两条为洛湛线和京广线铁路,是设计时速120。
  • 王者荣耀详细图解(王者荣耀超详细)
  • 2024-06-29王者荣耀超详细王者荣耀S25赛季的更新中,英雄调整、王者峡谷调整、装备调整会直接影响英雄强度,影响游戏的对局体验,但除了这些调整外,还有一处调整虽然小但也会对游戏体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没错,我说的正是英雄技能特效。
  • 关于单招你应该了解的这些事(带你搞懂什么是单招)
  • 2024-06-29带你搞懂什么是单招大家好,我是西海岸爱国老男孩,外号“苏乞哥儿”每年春节过后,就到了春季高考-单招考试的时间了,就拿山东省来说(各省不同),2022年春季高考-高职(专科)单招考试时间定在2022年2月27日—3月1日。
  • 男子遭杀猪盘网恋被卖到缅甸 小伙遭遇交友杀猪盘
  • 2024-06-29男子遭杀猪盘网恋被卖到缅甸 小伙遭遇交友杀猪盘来到网恋女友工作的茶叶店喝茶聊天,为何仅消费两次费用就高达21万余元?为何与女友及其朋友喝酒后不省人事,醒来竟被告知自己侵犯了女友的朋友,还被拍下了不雅视频?一连串的离奇经历让小明(化名)感到走投无路。
  • 偏圆的脸型适合戴什么眼镜(什么脸型戴什么眼镜)
  • 2024-06-29什么脸型戴什么眼镜hi姐妹们好呀~最近抖音上各位“眼镜杀”的小哥哥真是太迷人了,有些男生戴上眼镜,秒变斯文败类,超级撩的感觉~白敬亭小哥哥就很完美的诠释了这点但是作为近视眼的姐妹们,一戴上眼镜不仅遮住了我们花费了好几个。
  • 劳动创造美好实干成就伟业(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
  • 2024-06-29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光明日报记者任欢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全社会再次弘扬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过去一年来,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