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系列文章,回顾成都15年房地产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房价变迁。
2009年 成都楼市在2008年遭遇了汶川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下滑45.11%。2009年,成都房地产市场强劲复苏,压抑已久的刚性需求得以释放。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投资型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也大量入市。
牛年的成都楼市,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印象。这一年初,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还让开发商心存顾虑,房地产开发速度比较缓慢,地产行业备受关注,争议颇多。似乎没有人想到这个行业会如此快速的复苏,就连社科院蓝皮书都预测“房地产行业的萧条今年难以改观”,那个时候议论最多的是地产商如何度过冬天?悲观者说,萧条期至少会延续到2012年。谨慎乐观者说;楼市将会是“河床形”走势,2009年是房价底部盘整期。即使高度乐观者,也只能预测楼市是缓慢复苏的“U”形走势,但短期内,楼市不可能重回2007年了。然而就像“变脸”一样,全国许多城市在4月份左右成交量却突然上扬,紧接着房价“噌噌”往上蹿,成都市场也未能免俗。
逆袭 2009年1月,许多人还在猜测“2009年可能是楼市史上最难的一年”时,3月,第一波楼市热潮来袭。许多“专家”称那是小阳春,也有不少“砖家”说那是报复性反弹,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房价的“V”形反转之路已然开始。直到楼市热度从春季房交会持续到秋季房交会,恐慌性购房的浪潮席卷成都,购房者又开始围堵售楼部,楼市房价飞涨,几乎没有卖不出去的楼盘,人们才猛然发现,从极度萎靡到极度高潮,成都楼市在短短一年中实现了一次惊天的逆袭,“牛气冲天”已经成为这个市场的最好注脚。
新高 2009年,成都楼市的强势复苏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旺盛的需求让整个成都楼市的供应显得有些吃紧。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商品房新批准预售面积为1165.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9%。其中新增供应主要集中在临近房交会的4月、9月和震后购房优惠政策结束前的12月,当月新增供应面积分别达到141.61万平方米、173.60万平方米和142.14万平方米。而2009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商品房成交面积高达1550.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31.22%。多数购房者为了抢搭购房优惠政策的末班车,12月底成都楼市迎来了签约和备案高峰,商品房成交面积达317.23万平方米,再次刷新了成都楼市单月成交的最高记录。
六成土地入“豪门” 除了夺目的成交数据之外,2009年的土地拍卖也让人记忆犹新。从2009年土地成交数据来看,2009年以工业用地成交为主,共成交125宗工业用地,占比达48.83%;综合用地(含住宅)成交94宗,成交面积565.1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810.82万平方米;住宅用地成交21宗,成交面积135.4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3.17万平方米;商业/办公用地成交16宗,成交面积32.5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45.50万平方米。
其实,在2009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存量房源的去库存化,让开发商们紧张了一年的钱袋在当年快速地鼓了起来,不再吃紧的资金链条,让开发商们产生了对补血性拿地或战略性储地的渴求,而国土部门不失时机地加大土地供应,正好与这一需求对接。于是,大大小小的开发商重新回到拍卖场,使整个土地市场再次躁动起来。
虽然大大小小的开发商都动了,但纵观2009年成都主城区的土地成交记录,行业大腕仍然是土地市场的绝对主角。从“2009年成都主城区开发商拿地规模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几乎均为房地产行业的大腕型企业,他们拿下了本年度主城区供地总规模中60%的土地。从地块条件看,出让的优质地块绝大多数被行业大腕竞得,中小企业鲜能染指。多数的、优质的行业资源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意味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行业大腕对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央企“当家” 同时作为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钱囊殷实的央企2009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掀起了拿地狂澜,是2009年中国楼市最扯眼球的现象。虽然成都没有出现某些一线城市央企频频制造“地王”的现象,但央企的发力,也是今年成都土地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是保利,其在2009年一举夺得了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市场拿地规模和拿地金额的双料冠军。
2009年,保利在成都市主城区共拿下7宗土地,总规模达774.5亩,共投入了38.9亿元,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从保利的拿地记录来看,两宗位于城南,四宗位于城西南,一宗位于城西,加上保利·公园198所在的城北,保利已在成都形成了半围之势,其战略布局的意图十分明显。
从拿地规模榜和拿地金额榜中可以看出,前十名开发商共拿下了2641.3亩土地,拿地总金额为165.7亿元。其中,保利、华润、中海、中粮四家拥有央企背景的企业,拿地总规模为1388.51亩,占前十名总量的一半;拿地总金额为83.6亿元,也占到前十名总额的一半,是2009年成都土地市场一股最生猛的力量。
房价过万 2009年除了土地市场与成交量全面复苏之外,房价也开始了疯涨之旅。仅仅经过了一年的光景,单价上万元的楼盘在成都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不但林立并且茁壮。而就在2008年,单价万元以上的房价,在成都还是别墅的专利,除了别墅,其余上万的楼盘可谓星星点点、气候难成。 这一切始于城南,以誉峰和城南一号为代表的项目“揭竿而起”,誉峰一登场,不但捅破了高层电梯豪宅的天花板,并且受到了市场激情的追捧。此后成都各个地盘的积极响应者纷纷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二十四城、金域蓝湾等项目都有个别单品卖到万元以上。在2009年之后,品牌楼盘过万再也不是新闻。
精装房当道 房价飞升之际,精装房渐渐在成都崛起。其实在2009年以前,如果听说周围朋友要买个精装房,那简直就是一时尚潮人。而从2009年开始,精装房逐渐在成都火了起来。从年初到年尾,据不完全统计,恒大、万科、龙湖、富力、绿地、合景泰富、雅居乐、新希望、力迅等多家地产企业纷纷推出精装修项目。其中万科的金色海蓉,一期300套房源全部精装。而西城公馆则请来了高文安,号称要做顶级的精装公馆。鹭岛国际社区,7500元/平方米买精装,而且明码标价有150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龙湖三千城,也高调推出60万元购买90平方米的精装修房,装修用材全大牌。
在一个个大牌房企都走精装路线的情况下,不断有小道消息传出,其中诸如万科等开发商提出今后只卖精装房的豪言壮语,也有某业内人士抛出“成都裸奔房子必然退市”的大胆预言。可以说,2009年的成都楼市,精装房无论从质还是量,都顺顺当当完成了从小众到主流产品的过渡。
2009年,可称为灰空间年。年初,一批项目挺起胸膛宣称自己是最后一批拥有赠送面积的楼盘。下半年,在各个楼盘的宣传广告上,一变二、二变三、三变别墅的辞藻层出不穷。 地铁1号线 随着地铁1号线、成灌高铁次年开通,轨道物业进入倒计时阶段,所有楼盘都掐算着自己与地铁出口的距离往上加价,就连二手房中介都拿自己代理的房子与地铁站隔多少米说事儿。 买房半径 有机构统计:成都主城区人口的买房半径,在2009年扩张了50%以上。按圆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也就是说,成都老百姓的置业面积和选择面膨胀了2倍以上。 通宵排队买房 2009年的11月末和12月初的两周时间里,成都房价急速攀升,一天一个价,天天往上飙,一号难求、连夜排队、内部认购、托关系找熟人。究其原因,无非是货币宽松和通胀预期下的保值、追涨和投机行为,最后都归结到两种心态——盲从与恐慌。 远郊疲软 2009年的楼市热度,主要集中在市区与城南两大区域。当成都市区的楼盘价格纷纷过万,城南房价隐隐有超越市中心的势头之时,新都、温江、龙泉驿在整整一年中,这些区域的房价却仍未回到当年的水平上。 叫停小产权 在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小产权房被紧急叫停的当口,成都郫县三道堰的小产权房又能否顺利突围,于是成都报道就此展开了调查,并推出《郫县小产权房“集体转正”疑云》专题报道。整个三道堰的小产权房的均价在1500-1800元/平米左右,低廉的价格让三道堰小产权房大火了一把。 居住潮困 12月10日,成都报道当期见刊的《潮困》一文,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购房者的热烈反响。越来越多的楼市创新产品改变着成都的居住形态,但其实没有多少人了解成都的居住的潮湿问题,那些临水的一楼底跃户型、河岸别墅和带地下室洋房,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2009年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回暖,成交价格节节攀升。
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不迷路。
上一篇:2008年
下一篇:2010年
点开头像就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