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江影评
影片简介
1926年的洛杉矶,一个炎热的夏日,墨西哥裔移民曼尼作为打杂工为Kinoscope制片厂高管举办的放荡狂野的派对去送一头大象,在这里他邂逅了来自新泽西底层的金发女孩妮莉;她刚来到洛杉矶,狂放粗鲁,却又野心勃勃,希望在好莱坞成为一个电影明星,而曼尼也对她一见钟情。
参加这场派对的还有当时已声名大噪的中年男演员杰克·康拉德和华裔女演员朱菲,还有尚在打拼的非裔爵士小号手西德尼。在派对上,曼尼还结识了杰克·康拉德,并在后者的引荐下来到了电影的拍摄现场工作,并因其过人的工作表现而受人赏识。同时,在片场的另一边,妮莉也因其惊艳的舞蹈和表演而被发掘,拍摄了一部让她声名鹊起的无声电影。
在后来的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上映,这永远地改变了电影工业与好莱坞的格局:
曼尼把握住了时代的机会,逐渐成长,成为了电影制片人;
妮莉却因为自我放纵,无法再跟上有声时代的步伐,逐渐沉沦,被制片厂要求强行改造;
杰克·康拉德因其表演能力已不再适应有声时代,进入了备受煎熬的中年和事业双重危机;
朱菲因其同性恋身份,无法再被日趋保守的好莱坞包容;
西德尼成为了黑人爵士音乐片的演员,却被要求“把脸涂得更黑”以迎合刻板印象。在此之后,五人的命运都急转直下,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似乎在此逐渐消逝。那些曾经在影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也在变革的阵痛中被历史抛弃,在时光流转之下被世人遗忘......
《巴比伦》是由达米恩·查泽雷自编自导, 布拉德·皮特 / 玛格特·罗比 / 迭戈·卡尔瓦 / 珍·斯马特 / 托比·马奎尔 / 麦克思·明格拉 / 李丽君 / 约翰·艾德坡 / P·J·伯恩 / 卢卡斯·哈斯 / 奥莉维亚·汉密尔顿 / 罗里·斯卡沃 / 凯瑟琳·沃特斯顿 / 弗利 / 杰夫·格尔林 / 埃里克·罗伯茨 / 伊桑·苏普利 / 萨玛拉·维文 / 奥利维亚·王尔德 / 菲比·汤金 / 斯派克·琼斯 / 詹妮弗·格兰特 / 弗雷德里克·凯勒 / 托德·吉贝哈恩 / 克洛伊·菲内曼 / 乔纳·普拉特 / 肖恩·奥布赖恩 / 鲍勃·克莱德宁 / 马科斯·A.费拉斯 / 达蒙·冈普顿 / 雷恩·哈珀联合出演的剧情喜剧片 ,于2022年12月23日在北美广泛上映 。《巴比伦》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好莱坞从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的故事,片中涉及许多真实和虚构的人物,是一部大胆、风格化的R级原创剧情片。
巴比伦,这座古国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迅速达到鼎盛,又在他死后迅速走向没落。而这个名字,既可以解释为“上帝之门”,又可以被诠释为“变乱”。
一种迷人的复杂性凝聚于“巴比伦”三个字之中:
繁华之后就是腐朽,璀璨之中孕育着混乱。
《巴比伦》几乎是对一个时代乃至整个影史进行了回顾,技巧和调度尤其是大场景的景观和人物调度能够做到如此恢弘,简直可以称为奇观电影。各种族各主角命运走向的叙事完成度也都很高,政治正确却不惹人厌。
特别是用拉丁裔的刀去杀戮其他族裔的桥段很有戏剧张力,黑人不够黑的一幕很震撼,堪称绝佳表演。本片也可以看成20到30年代的好莱坞浮世绘,是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对一个震荡电影时代的旁观。白、黑、亚和南美,四个族裔在那个荒诞、纵欲、疯狂又无法形容的时代,跟随电影工业从无声到有声的变迁,各自走向不同的结局,令人无尽唏嘘。电影最后看似混乱的蒙太奇,恰巧贴合着那个时代好莱坞的混乱,但这也正是电影借助光影,穿梭时代,表达着对电影这项艺术、或是工业的一种期待。看着男主角面对时代变迁后的影院泪流满面时,真心希望电影不死,我们可以永远面对大银幕,永远可以热泪盈眶。
《巴比伦》与达米恩·查泽雷的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或者说它与最近另一部由感性泛滥的导演拍摄的动人电影---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造梦之家》的共同点,在于其讲故事的活力。正如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了解他自己的过去一样,达米恩·查泽雷了解好莱坞的传说,而且无疑在筹备和研究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细节。在《巴比伦》长达189分钟的大部分时间里,正是这部电影中的精彩轶事,而不是任何戏剧性的情节转折,使其引人入胜。本片还将这些传说照单全收,附以传奇的光环,既突显了古典好莱坞的真实事件,也强调了它的荒诞奇闻;这些故事似乎生来就是要被达米恩·查泽雷搬上大银幕的。
《巴比伦》和《造梦之家》,以及萨姆·门德斯的《光之帝国》,构成了一组「电影魔法」三部曲,笼罩着一种熠熠生辉的复古光芒---对好莱坞往昔辉煌的怀旧崇拜。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设定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萨姆·门德斯的电影设定在1980/81年,两人都将那些时代的电影视为救赎之作。《巴比伦》这部电影所推崇的,以及达米恩·查泽雷似乎喜欢的,是那些使好莱坞赖以成名(而又臭名昭著)的特质---具有远见的大胆和纷繁浮华的过度,轻佻无忧的粗俗和漫不经心的麻木,广阔机会和自我毁灭。
达米恩·查泽雷呈现了无声电影拍摄时那种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大喊大叫、嬉戏作乐、在镜头前说废话、激烈的即兴表演、最后一刻的惊险动作。他认为,以这种方式拍摄的电影展示了人们的真实面貌,与有声电影早期摄影棚内有条有理的庄严和戏剧性的技巧形成鲜明对比:
无声电影的片场活像马戏团,本质上是大象派对的一种延伸,派对和无声电影片场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吵闹,既然没有录音,导演可以在画外大喊大叫,两部类型迥异的电影可以在片场相邻拍摄,互不干扰,他们就像马戏团中的一个个小舞台。而这个马戏团的主舞台,就是由杰克出演的中世纪史诗片,上百群众演员扮演士兵同样带来了一场叫做战争的派对,和所有其他派对一样吵闹,疯狂;而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使这场吵闹的派对戛然而止。这时好莱坞电影的一体两面随之改变,电影外的派对被欧式的宴会替代,片场也从露天马戏团搬进了安静的摄影棚,因此为派对而生的妮莉和杰克在安静的片场感到无所适从,妮莉变得不会表演了,杰克念台词的方式令人发笑。
关于文化或工业巨变的艺术作品,往往非常宏大。这样的美学追求意味着,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捕捉历史进程,让虚构的人物说出「从那以后,就再也不一样了……」之类的话,又或是像达米恩·查泽雷的《巴比伦》中所说的,「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不是吗?」
达米恩·查泽雷百科全书式地聚焦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好莱坞,将其描绘成一个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之间、在《海斯法典》之前的自由和严格的传统主义之间的深渊边缘摇摇欲坠的神话小镇,这样的构思如此广泛和宏大,以至于它随时都有可能沦为浮夸之作。
通过将其宏大的美学野心与精选的历史节奏结合在一起---艳俗的大型派对、无声电影里的「狂野西部」、有声电影的多产带来的破坏性、有色人种在这个行业的边缘化---《巴比伦》相当于一场穿过陈腐的好莱坞的长途跋涉。
作为影迷,我却对电影技术不感兴趣---电影既是梦境,何苦破坏它?而这部电影我从头至尾都是在看一个梦境的破碎---而不是真实的延伸:开始的城堡奢靡滥交是梦、认为自己是角儿是梦、一步登天是梦、走入欲望的井道也是梦、妄想自己借电影改变自己人生轨迹仍然是梦...梦中不必追求逻辑,只要好好享受,梦醒也不必探究原因,只需静待下一个梦境走来。
然而梦慢慢扩大了边界。一开始的梦在开幕与谢幕之间,后来技术保存了演员的青春与美,就说不清何时谢幕;然后声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再然后是肤色和性向;到了今天,演员慢慢献祭了自己的所有:所有的历史与未来,所有的亲友与爱情,所有的病容与丑闻——一切都是造梦的原料,而一切终将不朽!
《巴比伦》是个神奇的地方,许多东西就像靠劣质伟哥量产的erection,姿态不雅,来去匆匆,却又在银幕上得以永恒。而那所有的荒诞、荣光、辉煌、不堪、可笑、可悲、可耻、可怜、野心勃勃、满腔鸡血、装腔作势、黯然神伤、令人作呕、热泪盈眶……统统放在一边,三十年后,不论怎样,在所有荒诞癫狂璀璨糜烂的派对全都散场之后、在所有恐惧落寞痛苦的记忆全部归于平静之后,或许你能理解,我们还是会坐在漆黑的影院里,为一场又一场的幻梦、为电影本身而流下眼泪!
《巴比伦》制作精良,称得上是顶级的视听盛宴,影片里占据大部分篇幅的群戏,各式各样的人演绎着自己的生活、好莱坞的生活:爱情,友情,成功,失败,吸毒,情色,梦想,政治,种族……那是一个荒诞不经戏谑不堪,却引得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是一个包含了几乎所有艺术的工业;那是一个经得起推敲遭到无数谩骂却仍然被人喜爱的艺术。
《巴比伦》让我们看到那时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幕后的粗糙与快销,仿佛所有的传世之作都站在欲望贪婪色情暴力堆砌的地基上,所有的美人都是赌徒,所有的男主角都被名望割掉了喉咙,所有的导演都背负着人命,所有的制片人不是大佬就是老鸨...
我们在电影里见证各个国家的历史,彼此间的战争,它是政治历史文化生活时代的产物,它也在其中对一切作出描述与反思;它有着多社会恶与美的真实揭露,也有着各种美学思潮的进步。
我们爱电影里的荒淫无度,里面令人感伤向往却想一直珍惜的各种情感和多元化的爱;爱里面有时怪诞有时夸张有时美好的剧情,爱里面的各式各样的故事,爱里面的有着各种性格与特点的主人公。爱里面的形式与技巧,更爱它的内容,我们在艺术片里沉浸也会被商业片所感动。即使好莱坞是一个即神秘又肮脏的地方,我们依然爱它,爱它所制造出来的东西---电影。
如今面对新冠、流媒体导致的观影习惯变革,流媒体盛行,很多人怀念过去,希望可以回到从前。但就算再不愿意接受改变,也必须要跟着时代、技术的变化而去调整、学习、适应。但是就算你再不舍,必须要把眼光放远,不断看到未来的趋势,不断调整,不然就会被淘汰。现在,梦马上就要扩散到更远的地方,我们不仅仅是没有谢幕,也不必熄灯,很快也不再铺垫,不再有邻座,不再有共享的记忆,甚至不再有演员,人人都将是演员,梦随时可以进,梦可以定制,梦永不结束,没有真实也没有虚幻——你准备好了吗?
欲知更多引人入胜之电影评论和最新电影推荐,请关注zhongjiangyingping。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小编:自由的射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