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勰
✍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在很多场合对对子,那么在做对子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首先字数要相等,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使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但是情况是极其少的;其次,对联是允许同一个字多次出现,但是要尽量避免同一个字在上下联中同时出现;并且对联中,上下联相对应的字或词的词性要相同;同时,上下联的结构也应该相同,这里的结构指语法结构;除此之外,上下联节奏也应该相同,就是说,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这篇文章本来早就应该来完成的。朋友多次邀我看看南城门楼南侧的对联,朋友何以执意要我去看,显然并不是朋友闲极无聊,应该是对联本身的问题引起了朋友的质疑,为印证心中疑惑,故特来相邀。然而对我而言,本就不是惹是生非的年纪,很多事情已形成了不想再谈、有意沉默的秉性!所以迟迟没去看,也就迟迟没有写文章。
但当我看到《武威日报》两位熟人的煌煌之作后,似乎刺激了我的某根神经,我发觉那副对联,在熟人笔下竟然可以不顾硬伤胡吹冒聊,那种强烈的互利共荣倾向,那种置章法格式于不顾而一味粉饰其谬的做法,实在令我心生不妥。因为目下,受疫情反反复复的影响,南城门游客少,丢人尚在一定范围内!而在今后,倘若游客多了时,如此正式地高挂在武威南城门楼的对联,就如武威人的脸面一般迎来东西南北的游客,到那时,这幅醒目的对联,恐怕会丢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脸!
著名古典诗人、楹联高手武建东先生就因武威南城门楼南侧“对联”而写了好几首讽刺诗,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张克复先生也关注了这副“惊世之作”,写了些文字,令二人最闹心的是:此联不是对联当对联挂,不是佳联当佳联赏!
四川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王阳来我办公室也提及此“奇文怪作”,让我看看!我是“长怀千岁忧”的文人,眼看着热心人都在关注着武威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我,如何还能继续沉默下去?至此,我不得不援笔为文,提出我的疑惑了。
虽然这么多年来,随着时间的月磨日刓,我也渐渐地变的“世故与麻木”了;虽然,我也知道,过于认真会被某些“文化人”憎恨或最差也被认为是忿争,有抵脰求胜的坏性情,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还是把自已对这副对联的感受与意见表达出来,坦率而无畏地“说三道四”了;虽然如此,我还不得不说武威文化中潜伏着的“郑屠”或“牛二”会因我的“道四”与“说三”而做出对我不利的惊世骇俗之举,担忧是大大的有,但还是说说的为好!为了不让武威文化走下坡路,为了武威人的脸面,同时我也认为,对这一“惊世之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价值判断,应当被视为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先把这幅“神联”请出来,为了更便于分析它的问题,为每一字都注了音:
关guān 山shān忆yì梦mèng回huí,车chē马mǎ相xiāng xiàng交jiāo错cuò,人rén烟yān扑pū地dì桑sāng柘zhè稠chóu
雪xuě映yìng祁qí连lián白bái ,吹chuī笛 dí 岸 àn 花huā香xiāng,只zhī zhǐ将jiāng jiàng qiāng诗shī思sī sāi入rù凉liáng liàng州zhōu
首先可以明确,这副对联依次出现了六位诗人的诗句,分别为高适、温子升、元稹、胡釴、岑参、李益。由此可知这是集句联。
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集句联(jí jù lián)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写集句联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则:
一、不管集一人之句,还是集两人甚至多人句,必须含意深刻,思想贯通,对仗合理,浑然天成。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也不能叫对联,而只能叫句,如:袁安卧雪 仁杰望云。两句都有典故出处,从词意、声调看对得较为工整,但内容却不相关,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不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韵味索然,只对而不联。
二、同一作品中的现成对句不能算集句,只能算摘句。
三、不能修饰和改动原句中的字,否则,不能称为集句,而只能称为仿改联。
四、上下联文字和意义忌重复,即使部分合章,也是不允许的。
这些都是对联在创作与发展中必须遵守的规则。2010年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了《联律通则》,其说法与上面四点要求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在此一并明确出来:
一、字句对等(上下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词性对品(上下联对应字词性相同,虚实相对)。
三、结构对应(上下联对应词语结构关系一致)。
四、节律对拍(上下联节奏音步和谐一致)。
五、平仄对立(即上下联平仄相对。一般遵循仄起平落和两两交替的马蹄韵的规则。一联之内或按古韵,或按今韵,不得混用)。
六、形意相对(上下联形式对偶,意义相关)。
就让我们依此标准细细看看这副对联的硬伤吧!
“上联”三句诗共十七个字;“下联”三句诗共十七个字。乍一看,意思很好,字数相等,无可挑剔。可倘要从楹联创作的要求来看不免大吃一惊:字数虽然相等,但是断句是否一致?词性是否相对?结构关系是否一致?看下面的分隔便一目了然:
(上1)关山忆梦回 (下1)雪映祁连白;(整句不对)
(上2)车马相交错 (下2)吹笛岸花香;(整句不对)
(上3)人烟扑地桑柘稠 (下3)只将诗思入凉州;(整句不对)
关山-雪映(不对);忆梦回-祁连白(不对);车马-吹笛(不对);相交错-岸花香(不对);人烟-只将(不对);扑地-诗思(不对);桑柘稠-入凉州(不对);
山与映:一个名词一个动词不相对;忆梦与祁连:动宾结构与名词不相对;回与白:动词与形容词不相对;车马与吹笛:名词与动宾结构不相对;相与岸:副词与名词不相对;交错与花香:形容词与名词不相对;人烟与只将:名词与副词结构不相对;扑地与诗思:动宾结构与名词不相对;桑柘稠与入凉州:名状结构与动宾结构不相对。
根据上下联字词相对应关系分析来看,此联的特点是上下联每一句都是各有各的美好,但呼应不起来,与对联中对偶艺术这一关键要求无半点瓜葛!
另外,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是对联艺术的创作规则。传统习惯是平起仄落,即上联末字用平声,下联末字必须用仄声。在实践中,对联所遵守的平仄规律与律诗所遵守的平仄规律是一致的。一般上下联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不必严格要求,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必须要相合。
文字定四声,分平仄,是南朝沈约开始干的。他把文字读音的清、浊、升、降、短五韵,以清韵为上平声,浊韵为下平声,升韵为上声,降韵为去声,短韵为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从那时以来,凡写作韵文者,莫不以它为准绳,其后虽经过一些变化,但至宋刘渊编定的诗韵(世称平水韵)问世以来,所有写作旧体诗词和对联用的平仄声律都依照它,一直沿用至今。该韵分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共一百零六韵。我们手上拿了它,想知什么字是平,什么字是仄,翻开一看,即可明了。凡入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龙、侵、覃、盐、咸等三十个平声韵的字都是平声,其余七十六韵都是仄声。
南城门楼南侧此“惊世之作”从楹联“仄起平落”要求看:此联中最后一个字“稠”chóu 在律声中属“平”声;周:zhōu 在律声中属“平”声。可见无论从平水韵(古韵)还是今韵来看,上下联末字均为“平”韵,这便是不成为对联的又一硬伤所在。
我们再看看这副对联的平仄:
上联:
关guān 山shān忆yì梦mèng回huí,车chē马mǎ相xiāng xiàng交jiāo错cuò,人rén烟yān扑pū地dì桑sāng柘zhè稠chóu
下联:
雪xuě映yìng祁qí连lián白bái,吹chuī笛 dí岸àn花huā香xiāng,只zhī zhǐ将jiāng jiàng qiāng诗shī思sī sāi入rù凉liáng liàng州zhōu
从平水韵(古韵)看---
上联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下联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从今韵看————
上联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下联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可以看出这副对联在平仄方面的几处硬伤:
马mǎ与笛dí出韵;交jiāo与花huā都是平不相对;烟yān与将jiāng都是平不相对;地dì与思sī都是仄不相对;
从以上分析可知,这不是对联却当对联看,不是佳联却当佳联看!明明是鹿,可为什么要说是马呢!看来武威文化人中,类赵高者多矣!
综上所述,集句体出现于宋代,而大兴于明代,成为文人炫彩使意的重要文学体式,常称为“巧体“。而集句联,要求集诗句而成,另则符合对联之语意、对称、格律等诸多要求。南城门新制对联,上下联共六句,出自五代至清1500多年间高适、温子升、元稹、胡釴、岑参、李益六位诗人的诗句,创意不可谓不新、用意不可谓不创,一新一创,大有滋味可言。但以对联之标准而观此联,不禁让人喷饭,两两十七字中,竟挑不出一词相对者,称联而不对、言巧而失体。巧而不对之联,挂于城门楼这一历史文化地标,不知其最终所彰显的是凉州城文运之盛还是文运之衰?真实评判恐怕不会趋向正面。
另有二点,其一,所选六人语句,远不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之句有名,且关联性几不可见,放之不熟悉之人,恐怕断句都成问题,不能诵读之联,能成功否?
其二,凉州城自汉武帝之军威之威、盛唐 扬 一益二凉三之盛、凉州会盟之要,在其联中皆不可见,内容在格律、语意之中,更见气势之差、概括力之弱,恐怕这样的对联挂在城门楼上,苍白而无力,画龙点睛之不可谈,反流于画蛇添足东氏笑颦缘木求鱼之嫌。铁架木匾,不只为增添辛丑年之年味,更有长久悬于城门楼供万姓瞻仰之意,这样文弱、意差、律误之联,恐怕难以匹配制作者之良苦用心吧!还是趁早去了为好!
最后为了便于读者更清楚了解实际,我把这几句诗之出处也缀于文后,以飨读者:
上联:
1.“关山忆梦回”出自: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作者:高适 (唐)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2.“车马相交错”出自:
凉州乐歌
(北魏)温子升
远游武威郡, 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 歌吹日纵横。
3.“人烟扑地桑柘稠”出自: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
(唐代)元稹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下联:
1.“雪映祁连白”出自:
凉州 (清) 胡釴何日开此疆,英雄汉武皇。诸番分两界,一道出中央。
雪映祁连白,飞尘大漠黄。由来形胜地,矫首意苍茫。
2.“吹笛岸花香”出自: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长字)
(唐) 岑参
谁宴霜台使,行军粉署郎。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 酒影摇新月,滩声聒夕阳。江钟闻已暮,归棹绿川长。
3.“只将诗思入凉州”出自:
边思
(唐)李益 腰悬锦带佩吴钧,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为飨读者之兴,我再附上两副现代人集联名句,并将分析也附于后:
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系集李白诗句而成。
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
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上联中“炉火照天地”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赵朴初先生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看到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以上两联,都是现当代人遵循对联之要求,特别是集句联之规则而创作的名联,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精妙绝伦!不像武威南城门楼之“神联”,可谓邯郸学步,买椟还珠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