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少年夫妻老来伴”,原本的意思是年少的时候,只是男女在一起做夫妻,生活中可能有分歧,有恩爱,有离和,有团聚……掺杂了生活中间太多的喜怒哀乐。但是,一旦到了晚年的夫妻,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才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生伴侣。但是前段时间摄影师在豫西的地坑院采风期间却遇到了这样一对老夫妻,年轻时生育了两个女儿,前几年女儿出嫁后,同在一个院子里他们却不住一个屋不吃一锅饭,一起看看咋回事?
豫西陕州的地坑院历史悠久,数量也很多,大都连片而建,有几个村子已经把地坑院开发成旅游景点,没有开发的村子很多地坑院如今已经废弃,即使有人居住在里面,也大多是一写老年人在里面养老,而且基本上都在地坑院上面修建了平房,只是天气热了在下面避暑,今天要说的这个地坑院也不例外的在地坑院上方用彩钢搭建了几间住房。
摄影师在地坑院上面打过招呼后下到地坑院里,下午时分正是做晚饭的时候,院子里的这个6旬大叔当时正在和面,看见我们下来,虽然着急慌忙的洗了把手,但他红润的脸上依然还沾着面粉,看起来非常憨厚,客套话也不多,只是嘴里一直念叨着家里比较乱,你们不要笑话。
炎炎夏日里,大叔居住的窑洞里凉意十足,一个大炕一张大床,除了一个昏黄的灯泡,再没其他电器,由于堆放的东西比较多,的确是显得比较乱,买回的菜随意堆放在地上,不过恒温的窑洞储存蔬菜却是个天然的冰箱,大叔比较喜欢听戏,炕上放着一个唱戏机还在咿咿呀呀的放着豫剧。
我们在和大叔交流的时候,从另一个窑洞里出来一位大婶,我们刚下去的时候她穿的黑色上衣在地上捡柴火,这次再看见她,已经换了一件格子衬衫,准备在门口的柴火灶上烧水,问起她做的什么饭,她咿咿呀呀说了半天我们也听不明白,只是隐隐约约听见说了饺子2个字,我们猜想她应该说是包的饺子,今天吃饺子。
问起大叔这是不是自己的老伴,大叔含糊其辞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只是哼着答应说是,也算是应答了我们。当时我们也没弄不明白他俩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我们和大叔说,我们就是随便看看,你忙你的不耽误你做晚饭,大叔返回窑洞在门口的椅子上继续和面。说是晚上准备吃面条,刚把手放进面盆里开始和面就听见我们说话,才急忙洗了手出去。
这个窑洞看起来就是大叔平时做饭的地方,由于常年烧柴火做饭,窑洞里已经被烟熏得发黑,窑洞里的家具上到处都是一层灰,就连案板上也只有平时使用的一块是干净的,只有锅灶上的铁锅倒是刷洗的擦得油亮让人觉得这里还经常有人在生火做饭。
和面时候大叔说他这个老伴,脑子不清楚,有点智障,自己和她结婚后生育了2个女儿,小女儿智力正常还非常聪明,大女儿天生也有点智障,前几年2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小女儿还给他们在窑洞顶用彩钢盖了几间房子,只是暂时还没有住上去。
再次回到院子里和大婶交流,由于她属于半哑没法正常交流。她也许是看我们一脸茫然,就喊我们去窑洞里看看。进去后我们看到了她指的东西,仔细一看还真是包的饺子,只是这些包好的饺子让人不忍直视,她也不好意思的努力给我们说:“包不成精,不会包”。看来她是真不会包饺子,只是今天确实是想吃饺子了,所以才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包了这些她自己所谓的饺子。
水开了,她要下饺子了,善良朴实的大婶还一直努力的给我们说着全部下了,你们也吃点。看到窑洞里的摆设和生活用品,我们可以看出,院子里居住的她们两个平时不生活在一起,连吃饭也是自己吃自己的。
她在煮饺子期间还给我们指着窑洞顶的彩钢房咿咿呀呀的说是女儿盖得,看起来一脸的自豪。再问起女儿的其他情况她就不说话了,也许是苦于没法用语言组织,也许是他就说不清楚,但是她却十分肯定房子是女儿给盖得,满眼都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身体的缺陷也抹灭不了她心里对孩子的爱。
大叔和好了面出来给我们说,老伴在孩子出嫁以后,这几年和自己过不到一起,由于沟通困难,就由着她,分开住在这边的窑洞里,平时各住各的,各吃各的。虽然是夫妻,却过着陌生人一样的生活。
我们劝大叔说老了住一起互相照顾着多好,大叔一脸无奈地说,她虽然智障却为自己生育了2个孩子并抚养长大,也是吃尽了苦头,如今她老了,不愿意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就由着她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吧!平时的生活用品都是他买回来给她送过去,只是她不会做饭,吃饭有点麻烦。
再次看到大婶,她已经把煮好的饺子准备捞出来了,还热情地问我们吃不吃。就是一位这样的智障母亲,还为大叔生育了一双女儿并抚养长大,并且在自己晚年的时候决定自己一个人居住生活。期间她和大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决定一个人生活,具体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
带着心里的疑问走出了这个地坑院,小编心里在想,父母养育孩子们不容易,这个智障的母亲养育两个孩子更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希望小女儿能经常回家帮助父母收拾打理一下,多给她们一些关心和照顾。在这里也希望这对苦难夫妻在以后的生活里互相照顾,健康生活!对于这对智障夫妻的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