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门起源于民间的口头艺术,尤为注重语言的运用及表达。北京相声前辈高德明先生就曾提出:“相声演员嘴里要干净,得清清楚楚的把每一个字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字正腔圆、吐字清晰是说相声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这对于少数专业从事相声表演的人,却成了一项有难度的挑战。
众所周知,“单口大王”刘宝瑞和素有“小侯宝林”美誉的刘文亨都有结巴的毛病。但他们在台上表演时,观众非但丝毫没察觉到演员口吃,反而留给众人以潇洒大气的舞台形象。要做到这点,需要付出极大的辛苦。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必当背后受罪。本就天资欠佳,想吃上相声这碗开口饭,不下一番狠功夫是绝办不到。口吃是说相声的致命的硬伤,而说话含混不清的, 同样难以在这行立足。青年相声演员李寅飞则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2006年,李寅飞作为第一批鹤字科学员曾在德云社学习相声表演。在此期间,德云社总教习高峰就曾多次以他口齿不清为由向班主郭德纲提出劝退他。后因学业李寅飞离开了德云社,并加入清华大学艺术团。然而口齿不清依然是他相声表演的阻碍。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他开始山后练鞭,每天坚持背贯口、绕口令,以此达到增强面部的肌肉的作用。表演时也有意着重把握每句台词的发音吐字,不夸张的说已经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
在猴年春晚上的《我知道》以及元宵晚会上的《话说成语》,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李寅飞的相声表演功底,机智沉稳的表演风格,幽默中不失潇洒。《话说成语》这块新活通过逗哏的歪批歪讲以及捧哏的假意迎合构成了对成语的“歪解”。整个作品包袱分布均匀,语言逻辑清晰。但客观来说,表演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李寅飞没能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也导致他进入的人物观众不能充分认可。好在叶蓬在这块活里“直工直令起秧子”的捧哏风格为逗哏演员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也间推动着整个作品的进行。
绝大多数的相声演员都是各有所长,并非人人都是相声全才。李寅飞则更善于表演批讲类和仿学类的段子。虽说不是从小在园子里“熏”出来的,但有搭档叶蓬的帮衬和众多相声名家的提携,使李寅飞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上革故,在创新中融入时代特色。满足时下观众欣赏口味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丰富相声内容。
比如他创作的《新卖布头》,整个作品由做买卖吆喝入活,通过对传统吆喝的改编进而产生新旧吆喝的对比。紧接着由此矛盾引出对卖布头唱词的改编,唱出“彩虹”色布头。出身京剧世家的叶蓬向来是以“尖柳”著称,吆喝出来古色古香。李寅飞的歌柳也不逊色,再加上新编的词更贴近观众的实际生活,使得演出效果异常火爆。十多年后站在相声舞台上的李寅飞,早已和当年在德云社学艺时不可同日而语。这或许就是青年相声演员在艺术上的一种自我修炼。
人有说“说相声的就是耍嘴皮子”。这话得分两面理解,相声演员耍嘴皮子不是低俗贫气,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靠幽默博观众一笑。可相声演员又的确要耍嘴皮子,没有清脆悦耳的嗓音,没有口齿伶俐的嘴皮子,也很难称得上合格的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