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供于堂,悉灵识孕养,承天启地,修于心,行于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供奉神灵起作用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供奉神灵起作用吗
“凡供于堂,悉灵识孕养,承天启地,修于心,行于识。”
供奉的“偶像崇拜”,都是靠自己的灵识来孕养的,所以那些装藏、开光的斋谯科仪的本意是通过这个行为建立联系,接引“天”“地”(宇宙天体,实质),是指导供奉者修行的提示,引导和纠正一些偏颇的行为。
“凡受供养,莫过于心,香烛灯火,均不及操持之德。”
供养,不是流于形式,其实是对供养者本人的供养,是自己在供养自己。通过焚香燃灯这些种种形式,磨炼性格意志,清洁安静修养自己的身心,忏悔自己的功过,总结自己的得失。
“世俗之人,不开灵智,皆以供养生妄念,意图消祸祈福,亦或求财求色,皆不可得。”
盲目的“偶像崇拜”,是因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以为供养神像,就可以趋吉避凶,或者求财求色,其实不是这样的。
“经者,初识悟字,精进达意,再识明理,精进者修,而后明悟方知,字非字,文非文。”
经文,刚开始的时候先要认识里面的字(很多经文的字经过多次变更修改已经与“本字”不同,给后来习经者带来很大困扰,更加迷惑),然后是理解这些字的意思,通过这些字的意思明白一些道理,然后通过这些道理来“修”(更好的习惯养成),达到一定阶段以后才知道,经文中的那些“字”其实不是字(这里的“字”代指“符号”“符文”,有时候一个“字”代表很多意思,绝大多数无法翻译和表达),“文”也不是文(这里的“文”是说方式方法,一种“记录下来的行为和推演过程”)
综上:
供奉的其实不是有所指,固定的哪位高德大能,供奉的本意其实是供奉者本人自己。具体的“偶像形象”都是“意识的代指”,更直观的一种体现形式。例如供奉一位“护法”,其实是表达了自己“意识”中的“本我”的一些“修”上面的需求,结合了“勇敢”“不退缩”“寻求庇护”“威严”“公正”“执行力强”等等很多方面。
日常的修行、功课等等也是对自己“意识”的一种修养。例如,清洁工作,祭拜,仪式等等,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认同,是自己的“天”“地”对应的一种联系和认知过程。
经文中所要传递的道理分为很多个维度,表面看起来,字,字的意思都能让人有感悟,各个不同类型的宗教经文都有这种特点,先认字,然后连起来看句子段落表达的涵义,再从这些涵义中感悟道理,再然后才发现这些都是建立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而已。
道法自然,有缘者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