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肺痨(学名肺结核),大家或许会想起鲁迅、林徽因、肖邦等名人,直到上世纪40年代链霉素发明之前,结核病都被视为绝症,肺结核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我们对它足够了解,给予足够重视,肺结核必会远离大家,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患者晚期身体重度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等导致肤色苍白,所以肺结核被称为“肺痨”和“白色瘟疫”。
肺结核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有的症状比较轻微,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视,或仅有咳嗽、咳痰,误以为是感冒,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如果持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需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并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此外,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一般不超过38.5摄氏度,常为午后发热)、夜间盗汗、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但并非所有的肺结核患者都有传染性,只有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才有传染性,才可将结核杆菌排入空气中,传染给周围人群。
当排菌的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喊叫时,会喷出含菌的飞沫,如果健康人离患者很近,就可能吸入含菌的飞沫而受到传染;如果患者把含菌的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时,结核杆菌就会附在尘埃上,遇刮风或打扫地面的时候,含菌的尘埃飞扬起来,如果吸入肺内就可能受到传染;排菌患者吃剩的食物或用过的碗筷上可能沾染结核杆菌。如果吃了这些剩余食物或使用未经过刷洗消毒的碗筷,也有被感染的可能。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只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有大量结核菌侵入时,才会发病。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肺结核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若按照“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治疗方案,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一般对以后的生活没有影响,可以正常工作、学习。
但由于部分患者对肺结核缺乏正确的认知,自行停药,不按时复查,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让原本不难治疗的肺结核进展为耐药型肺结核,相比一般的肺结核,耐药肺结核传染性更强、诊断更复杂、治疗难度更大、治疗周期更长、副作用更大、医药费用也高昂。
针对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目前有一些新的药物已投入临床使用,例如贝达喹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强、天然具有交叉耐药率低的优势,临床疗效好,可组成有效治疗方案,还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长,是WHO推荐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首选药物之一。
我们相信,新药将为更多结核病患者带来福音,也会为世界传染疾病的防控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