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店镇居民张女士向“解放热线·夏令行动”反映,位于沪太公路西侧的美丹路,是罗店大居居民前往轨交7号线美兰湖站的必经之路。道路施工多年,终于从烂泥地变为柏油路;但不知为何一直被施工挡板拦住,迟迟未向居民开放。
地图上,美丹路至沪太公路处被拦腰掐断,成了断头路。而罗店居民若要前往沪太公路上的地铁站,需要绕行年吉路或美兰湖路,非常不便。美丹路何时能够开放,为何迟迟没能与沪太公路打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打通美丹路可少兜一大圈
7月15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沿沪太公路刚进入罗店镇区域,道路指示牌就提示了前方美丹路的通行方向,但导航显示,美丹路并未与沪太公路接通,无法左转拐入。
于是,记者从南侧的美兰湖路,经陆翔路绕至美丹路上。此处距离沪太公路还有800多米,路口被施工挡板拦住了一大半,有专人看守。穿过施工挡板,向东这段美丹路两旁多为在建住宅、商圈工地,可以看到道路两侧停放了不少大型卡车、挂车,有多个工人休息的集装箱临时住房。整条路面设施相当完善,沿路的红绿灯、路灯、道路标志、绿化带俱全。但再往东可以看到,道路尽头被白色挡板拦得严严实实,不远处可以望见轨交7号线美兰湖站。
尽管路不通,却有不少居民往这边走。他们在快到沪太公路时,都往向北的一条岔路上走,地图显示为蓑衣湾路。据记者观察,这条岔路原本只是连接美丹路和北面的美康路,为方便居民乘坐地铁,蓑衣湾路与沪太公路临时打通。居民将电瓶车停放后,可步行至沪太公路,抵达美兰湖站1号口天桥的入口。
△地图上美丹路断头处及通往沪太公路的临时通道。
罗兰佳苑二期的居民朱女士说,岔路并不好走,但这是小区前往地铁站最短的路线,不然则要从年吉路或美兰湖路兜一个大圈子,费时费力。“开通美丹路就可以减少10分钟的出行时间”,一些居民表示,蓑衣湾路作为临时通道并非长久之计,相关部门应该抓紧打通美丹路与沪太公路。
△美丹路断头处。
大居入住居民已超过2万人
据了解,罗店大居启用后,2018年开始就有居民呼吁,尽快解决东西向道路至沪太公路的打通问题。当时,东西向道路美康路、美丹路还未翻新,居民为了快速抵达地铁站,需要通过一段烂泥路,雨天泥泞不堪,通行十分困难。一直到2019年9月,居民穿越烂泥路的情况仍然存在,苦不堪言。“烂泥路、断头路,苦了上班族;美康路、断头路,谁堵住了去地铁站的路?”说的正是周边居民迫切需要一条快速抵达美兰湖地铁站的道路。
居民们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呼吁,宝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接到投诉后称,美康路在规划中将向东连通至蓑衣湾路后向南,由规划的美丹路连通至沪太公路。考虑到居民出行困难,区规划部门建议相关部门先协助开通辅助道路。最终由宝山区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受理投诉。不久,美康路和美丹路提前进行规划铺通,结束了烂泥路的窘境,后续居民才有了现在的这条临时通道。
行人暂且可以从岔路步行,私家车却走不了,临时通道作用有限,居民对彻底打通美丹路的诉求越来越集中。如罗兰佳苑一期的张先生反映,其朋友居住在沪太公路另一侧。每次自驾前往,需绕道年吉路、沪太公路,结束聚餐后,又要沿着沪太公路,绕道美兰湖路返回。早晚高峰时期,沪太公路沿线十分繁忙,堵上20分钟是家常便饭。
打通这条路,不仅仅是方便出行。目前,入住罗店大居的居民已超过2万人,未来规划的居住人数将达到12.5万人。由于罗店大居银行、医院等生活配套服务仍在完善,居民们认为,打通美丹路和沪太公路,还能大大方便居民的生活。居民前往美兰湖客运站、国妇婴美兰湖分院、美兰湖中学等等配套设施,也能节省不少的时间。
△蓑衣湾路仅允许电瓶车进入停放。
△居民的电瓶车露天停放点,无人看管。
搬迁121根管线有些麻烦
沪太公路是上海联通外省市建设最早的公路,也是宝山区南北城镇化建设的主轴。可以想见,随着罗店大居的发展,沪太公路两侧的交流将越来越频繁,打通美丹路势在必行。美丹路路幅宽度约50米,打通工程施工量并不大,缘何迟迟没有动工?为此,记者向宝山区建设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咨询原因。
据介绍,美丹路是罗店大居的配套道路,而沪太公路是市管道路。两条路打通需要开辟出相当大的转弯空间,涉及道路面积较大,需要与市级的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其次,沪太公路两侧的美丹路尽管都是四车道,但建造阶段不一样,路幅宽度和高度都有差距,要重新设计道路方案。再次,沪太公路全天候车流量很大,建设期间既要考虑公路的正常通行,还要兼顾到人流量较大的两个地铁站出口,在施工期间要确保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
对方表示,以上都不是最大的困难,难度最大的部分在于美丹路靠近沪太路路口的地下管线异常复杂。经排摸,路口管线数量多达121根,包括1根中美海底光缆、12根军用光缆。由于光缆排设的位置较浅,处于道路施工的结构层,必须要对光缆进行搬迁。而这需要和光缆所属单位一一沟通,实施保护措施,相关程序办理时间较长,目前正在努力沟通当中。
△美丹路断头处东侧即沪太公路,以白色围挡隔断。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车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