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即将停战,为何毛主席仍要调30万大军入朝?事后才知高明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个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一句至理名言。这话一直被后人牢牢记住,无数男儿保护脚下疆域。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我们爱好和平,不主动挑衅别国,但是面临的外交考验非常多。迫不得已也会自卫,譬如朝鲜战争,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印战争,从来没有怕过。
抗美援朝那一场战争当中,更是一炮成名,也让美国人知道中国解放军威力。不过这时发生一个小插曲,快要结束时候,毛主席却反其道而行之,调30万大军进入朝鲜。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多年之后,不少人称赞非常高明。
抗美援朝背景
每次国际战争背后,都有着复杂政治背景,远非表面想得那么简单。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看似是朝鲜和韩国之间战争,背后就是中国和美国交锋。还牵扯到国际上外交纠纷,那时美国和苏联正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国和苏联关系一向颇好,美国人其实也想利用朝鲜战争来欺压一下中国。
以李承晚为首的南朝鲜,主动要求美国援助,对于美国人来讲,成为想要染指朝鲜乃至亚洲的一个借口。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杜鲁门总统批准了打过三八线的计划,麦克阿瑟将军率领所谓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
有了美国的加入,朝鲜人民解放军吃了败仗,不得不向中国求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识破美国人计划,做出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了好几年,中国真正的目的就是将美国人赶出中国,避免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动手。对于当时中国来说,自然是以尽早结束战争为好,避免造成更大损耗。
战场上变化
巧合的是朝鲜战争期间的时候,美国政府正好赶上总统换届选举,决定它的走向。杜鲁门败选艾森豪威尔,后者当上了美国新一任总统,想要结束这场战争,但是希望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毕竟他是军人出身,更享受胜利者荣光。
哪怕战争上美国形势不利,他们也坚决不肯放弃。上甘岭战役就是他们试探中国人态度和战斗力关键,不过形式对他们来讲,似乎有些不对劲。哪怕你们有再多的子弹和炮弹,结果43天之后,就让其彻底失望。联合国军损失了接近15,000多兵力,不单是战场上输赢,更让美国意识到再打下去,自己也赢不了这场胜利。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他们不得不选择来到谈判桌,想要结束这场战争。不过骨子里还是不服气,想要从其他地方来“找场子”,包括一些敏感的地带。对此中国冷静地面对,你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眼看人家没搭理自己,美国政府不得不改变之前策略,决定以谈判方式来尽快地结束战争。
中间过程一波三折
这次谈判有“幺蛾子”出现,就是大韩民国首位总统李承晚,对于自己以及联合国军失败,自然是不肯承认。坚决不肯承认投降,表示大韩民国坚决不妥协。事实上军队几乎被打得落花流水,碰到志愿军几乎是落荒而逃。
在谈判的时候,屡次在谈判桌上“做手脚”,导致双方的谈判彻底破裂。眼看几次谈判都难以达成,美国人坐不住了,直接毫不客气地撇开。无论是美国人,以及中国人,都想要快点结束战争,毕竟战争上消耗挺大。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国际环境,美国的欧洲盟友不满,美国把战争资源浪费在朝鲜,让自己承受苏联在欧洲的压力。
1953年6月8号,双方最后一次谈判中达成了一致,美国在停战书上签字。但是李承晚坚决表示不妥协,似乎要战斗到最后一天。对于我们来说,想要结束战争不假,如果你是这种态度,那么就等待几天。既然你不肯妥协,那就给你好好的上一课,中央做出决定,停战签字必须推迟。给南朝鲜军最后的打击。
调30万大军入朝
并且毛主席还做出一个决定,这次打仗不是由人民志愿军来打,把第二十兵团调往朝鲜来作为最后一战主力。不少人本能反应,真的有这个必要吗?眼看战争快要打完,有必要再次从国内调兵,事实上做出这个决定,主要从未来考虑。
未来不排除,还会有别的战争打,这次参战部队都是高水平。无论是南朝鲜,还是联合军队军队,使用武器都很先进。与他们进行交战,极大锻炼部队的作战能力。事实证明领导人真的很有远见,这个在日后果然是大有裨益。
1953年7月13日,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正式打响。第2次兵团主力和南朝鲜军队展开决战,双方心中都明白快要结束,我们这边打得非常厉害。南朝鲜军队很快就抵挡不住,出现分崩溃。迫不得已,李承晚被迫向美国求援,对此美国早就预料到结果,基本上没有参与。这场战争以中国大胜而告终,朝鲜战争算是顺利结束。
其实毛主席这么安排,也是有自己的考量,不光是狠狠打击南朝鲜军,特别是李承晚的嚣张气焰。最起码让其失去,与中国再次较量勇气,确保朝鲜半岛安全。同时也狠狠地震慑住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保持克制态度,达到最初的目的。
小结
那个时候中国外交环境,几乎说是群狼环伺,不少国家有想要对我们动手心思.这场战争也让他们见识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豺狼之心暂时消停。打仗只是点到为止,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主动与我们建立好外交关系。最关键的一点,还就是大大锻炼了解放军战斗力,提高战士们的军事素质。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的大,伤亡率相当高。从历史角度来讲,无论是前期志愿军入朝,还是后期那30万大军入朝,都反映出国内领导人高瞻远瞩。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值,最大程度争取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前辈们为后人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