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科学有段子
作者 清凉醴
加个关注交个朋友呗。
侏罗纪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长达5千360万年。
而侏罗纪早中期,大约距今为1.996亿~1.612亿年前。
从三叠纪进入侏罗纪,地质板块运动活跃,因而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大陆(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
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向南移动,缩小了特提斯洋。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
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三叠纪恶劣的气候和令人生畏的鳄类捕食者,如今都已远去,消逝在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浩劫中。
这次大灭绝使许多威胁早期恐龙生存的捕食者灭亡,从而拉开了恐龙在侏罗纪崛起的序幕……
双嵴龙
学名:Dilophosaurus。
含义:具有双脊冠的爬行动物。
双嵴龙又名双冠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双冠蜥蜴”,因它的头顶有两个冠状物,用来吸引配偶。
它是恐龙王国中最奇特的肉食动物之一。虽然头部的脊冠让这位捕食者的外表显得有些滑稽,但它具有锋利的牙齿、尖锐的爪、狡猾的个性和敏捷的身体,这些因素组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在其环境中无可匹敌的猎杀机器。
这位“猎人”是其所在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捕食者。它锋利的爪牙和迅猛的速度让猎物闻风丧胆。
冰嵴龙
学名:Cryolophosaurus。
含义:冰冻的有脊冠的蜥蜴。
冰嵴龙又名冰冠龙或冻角龙,是一类中型的双足兽脚亚目恐龙,在其头部有一个像长梳子的奇异冠状物。
冰嵴龙是双嵴龙的近亲,尽管它们生存的栖息地稍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处于掌控地位,毋庸置疑地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蜥蜴、哺乳动物和翼龙都是冰嵴龙常见的猎物。
冰嵴龙头部多彩的脊冠对当地的植食性恐龙来说,是大难临头的预兆。许多原蜥脚类在感受到致命撕咬前,最后看到的东西就是冰嵴龙鼻孔上方扇叶状的薄片突起。
单嵴龙
学名:Monolophosaurus。
含义:长着单脊冠的爬行动物。
单嵴龙又名单冠龙,是中型的兽脚类坚尾龙类恐龙,体型与灰熊相近,生存年代约在中侏罗世的卡洛夫期至牛津期,因头顶上具有一道纵向脊冠而得名。
单嵴龙与双嵴龙、冰嵴龙类似,用它头部顶端的脊冠吸引配偶,用牙齿和尖爪攻击猎物。
与前面那两类恐龙相比,单嵴龙是一种更加进步的兽脚类恐龙。它属于大型捕食者,凭借躯体、速度和锋利的爪牙来伏击长颈蜥脚类恐龙群。
美扭椎龙
学名:Eustreptospondylus。
含义:圆滑弯曲的脊椎。
美扭椎龙又名优椎龙,是斑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是典型的兽脚亚目、双足的肉食性恐龙:有坚实的尾巴、强壮的后肢、直立的姿势及小型的前肢。
美扭椎龙长着大而突出的眼睛,具有敏锐的嗅觉,是一种聪明的捕食者,能相对轻松地快速解决大型猎物。它特别偏好长颈蜥脚类和背部长着骨板的剑龙。
巨齿龙
学名:Megalosaurus。
含义:巨大的蜥蜴。
巨齿龙又名巨龙、斑龙,是种大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约9米,体重约1吨。
巨齿龙的体型与较后期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如霸王龙比起来,不算特别大的兽脚类,但力量和敏捷性弥补了其体形上的不足。它们常聚集成群,共同猎食大型蜥脚类恐龙。
气龙
学名:Gasosaurus。
含义:“汽油”蜥蜴。
气龙是一属坚尾龙类的兽脚亚目恐龙,拥有粗壮后腿和较短的前肢。身长约3.5至4米,体重约150公斤。但因对它所知甚少,学术界有些研究人员对它的体重估计值较大,认为能到400公斤。
气龙与单嵴龙等大型兽脚类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为避免与这些大型捕食者争夺猎物,气龙凭借它体形较小的优势,主要猎食恐龙幼年个体和小型哺乳类动物。
巴拉帕龙
学名:Barapasaurus。
含义:粗腿蜥蜴。
巴拉帕龙又名巨脚龙,是已知最早的蜥脚下目恐龙之一,体长约18米,体重约48吨。它的臀部高约5.5米。属于植食性动物。
巴拉帕龙是它所处时代中最大的恐龙,也是当时生态系统中最大的陆地动物。仅是简单地站在自己的领地,低头凝视着敌人,就能让它在与最凶猛捕食者的对峙中胜出。
畸齿龙
学名:Heterodontosaurus。
含义:长着不同牙齿的蜥蜴。
畸齿龙又名异齿龙,是一种小型草食性的温顺恐龙,虽然拥有锐利的犬齿,却具有一副“万人迷”的可爱外貌。
虽然它的主食是植物,饿急眼了也不排除会有吞食小型哺乳动物和蜥蜴的可能。
这种小型杂食类动物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鸟臀目恐龙。鸟臀目是一个较大的恐龙类别,所包含的物种多样,如剑龙类、三角龙类和甲龙类。畸齿龙不同于它的许多近亲,它速度快、体形苗条,偶尔也可能会吃一些肉类。
火山齿龙
学名:Vulcanodon。
含义:火山牙齿。
火山齿龙是种早期蜥脚下目恐龙,它是草食性恐龙,身长约6.5米,前肢第一指有大型指爪。
火山齿龙是长颈蜥脚类中体形最小的一种,体形稍大于现今的大象。它以南部非洲河岸边的茂盛的绿色蕨类和灌木为食。
棱背龙
学名:Scelidosaurus。
含义:腿部粗壮的蜥蜴。
棱背龙又名腿龙或肢龙,是装甲亚目的最原始物种之一。这是一种四足、有较少骨板、草食性的恐龙,身长约4米。
棱背龙是甲龙类的一种原始近亲,依靠厚重的骨质铠甲来免受敌人的伤害。
蜀龙
学名:Shunosaurus。
含义:我国蜀地(四川省)的蜥蜴。
蜀龙是一种独特的蜥脚下目恐龙,根据原始估计,蜀龙身长约11米,体重接近10吨(注1)。
这种笨拙的蜥脚类,在它所处中亚地区的闷热而潮湿的生态系统中,算是最大的动物,比同时代任何捕食者的个头都要大。它声音低沉的咆哮甚至能让最凶猛的兽脚类望而却步。
在侏罗纪早中期,大自然给予了恐龙空间和自由,使其进化出一系列不同的体形和外表。
三叠纪的恐龙体形小,具有较相似的骨架,但侏罗纪早中期的情况与之截然相反:生活着一系列奇异的动物,从丑陋的肉食动物到体重将近500吨的长颈蜥脚类恐龙。
恐龙再无须面对干旱和洪水,开始在各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泛大陆这个超大陆渐渐分裂为较小的陆地,每块陆地都生活着独特的恐龙。
注1:
后来随着更多、更完整的化石被发现,蜀龙的身长估计值越来越小。201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蜀龙的身长约9.5米,体重约3吨。
参考文献:
^ 4.0 4.1 4.2 4.3 4.4 Kazlev, M. Alan (2002) Palaeos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July. 22, 2008
^ Carroll, R. L.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New York: WH Freeman. 1988. ISBN 978-0-7167-1822-2.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access= (帮助)
^ 6.0 6.1 Haines, Tim (2000) Walking with Dinosaurs: A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ing, Inc., p. 65. ISBN 0-563-38449-2.
^ 7.0 7.1 7.2 7.3 7.4 Behrensmeyer, Anna K., Damuth, J.D., DiMichele, W.A., Potts, R., Sues, H.D. & Wing, S.L. (eds.) (1992),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hrough Time: the Evolutionary Paleoecology of Terrestrial Plants and Anima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ISBN 0-226-04154-9 (cloth), ISBN 0-226-04155-7 (paper)
^ Late Jurassic. scotese.com. [200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3-02).
^ Jurassic Period. [200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