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靠谱”青年有力量!这位2020年最美大学生“穿沙赴海”种绿洲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刘晓晶、刘昊1月12日报道:在云南洱源方言中,“板扎”一词意为“靠谱、能干”。刚刚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2020年“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在他支教的云南洱源县,就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板扎老师”。不仅如此,这位“靠谱”的年轻人从5年前开始,就与伙伴一起在腾格里沙漠植树治沙,目前已“战退”黄沙两千余亩,造林三千余株。
刘智卓同学荣获2020“最美大学生”称号
在“沙”里:防风固沙种下千顷绿林
2016年夏天,刘智卓和9位同学在大一暑期实践时第一次前往腾格里沙漠。他们从上海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又经过6小时的汽车颠簸,到达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这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最后一片绿洲,被称为无边沙海一叶舟之地。
刘智卓在腾格里沙漠
在此后的5年中,刘智卓带领这支10人小队创立了“绿格”公益实践团,招募志愿者范围从交大扩展到30多所高校,如今成员规模近800人,共制作麦草方格十万余个,固定黄沙两千余亩,造林三千余株,这群热心于防风治沙的大学生们,自己也从青涩的“绿苗”成长为有担当、有力量的“大树”。
在沙漠里,刘智卓和他的伙伴住的是露天大棚,吃的是酸汤面片,“沟通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原本白净的皮肤从沙漠中出来都会变得黝黑蜕皮,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走进沙漠的过程中,千顷绿洲悄然成型,“交大林”也在腾格里深深扎了根。
“绿格”公益实践团成员
实际上,当刘智卓第一次走进民勤县时,当地村民对这群“城里来的”年轻人想要治沙种树并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这些白白净净的孩子是来“闹着玩的”。但此后的每个夏天,刘智卓与伙伴们总是准时“报到”,顶着烈日扎麦草格子、制作沙柳障、种梭梭树……日复一日,热火朝天,用他们的汗水和实际成果向当地人证明了“他们是认真的”,也深深打动了乡亲们的心。
刘智卓介绍参加公益实践的心得体会
在采访中,刘智卓向记者分享了“一杯葡萄酒”的故事。在2018年暑假的时候,刘智卓和伙伴们借住在当地农户的家里。就在他们结束这次实践临走前的那天晚上,农家的阿姨把刘智卓拉到卧室里,拿出了自己酿的葡萄酒。“然后跟我说,他们酿得不多,给我一杯,让我喝。”尽管只是一杯酒,却让刘智卓在那一刻感受到无比真挚的信任。“这样一个很朴素的举动,让我觉得他们已经把我当成自己人了。”
推广肉苁蓉嫁接助力脱贫致富
防风治沙只是第一步,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是第二步。刘智卓发现,荒漠化和贫困是一对无法分开的“双胞胎”,民勤当地正是面临这样的困境。通过调研走访,刘智卓注意到寄生植物“肉苁蓉”具有很高的经济附加值,这种植物能够寄生在梭梭树上,成熟后可作药材出售。
辛勤劳作
多一个嫁接的步骤,就能实现治沙和致富“齐步走”,这也将大大激励当地农户的种树积极性。于是,刘智卓马上开始投入到推广肉苁蓉“嫁接模式”的工作中。他联系到顶尖的业内专家,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制作嫁接技术指导手册……目前已助力形成了肉苁蓉七千多亩的种植规模,而另一种可药用的寄生植物锁阳更是达到一万多亩。
在“海”边:支教扶贫播撒心灵绿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就犹如“植树”。刘智卓不仅在西部荒漠里治沙种树,也同样将他的能量播撒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的一群中学生身上。
给学生上课
本科毕业时,刘智卓加入了交大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被誉为洱海之源的洱源县,在当地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老师。在那里,刘智卓负责教授7个班的数学、生物和普通话课程,服务期内共教授了612个课时。刘智卓告诉记者,因为他所支教的学校是职业中学,孩子们的数学基础都很差,“甚至有些高一的同学还背不下99乘法表”。于是,刘智卓就多次在晚自习结束后留堂,一边教授新知识,一边帮学生查缺补漏,复习初中的数学知识。“就在前不久,当年因为背不出99乘法表而脸红的学生兴奋地和我说,刘老师我的数学考试及格了!”而在刘智卓离开学校的最后一节课上,“平时被我批评最多的同学,成了全班第一个哭出来的孩子”。
和带班学生们在一起
在刘智卓所带的班级里,曾有一位同学濒临辍学,最后是刘智卓苦口婆心的一番话将那个孩子留在了课堂。原来,那位男生家庭条件不太好,母亲又患了重病,需要定期去医院治疗,花费比较大,而当时他的弟弟也因为意外不幸身亡,“多重的打击让他觉得在学校里面读书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然后(他就)想要去回家务农,帮他爸爸分担一些家庭的责任”。
最美大学生发布仪式现场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刘智卓说:“我就问他,我说你觉得如果你现在回家,选择务农了,等你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你的孩子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也要面临和你一样痛苦的选择?他跟我说是的。我说,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做这样痛苦的选择,你只有一条路,就是坚持把书读下来,学好一技之长,以后才能改变命运。”最后,这个男生被刘智卓说服,决定继续留在学校里念书。短短几句话,却也可能成为扭转一个孩子命运的关键。因为这件事,刘智卓被当地人称赞为“板扎老师”。就在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刘智卓所在的支教团也荣获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在交大校园
目前,刘智卓已经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回到校园继续他的学业。与此同时,他所带领的绿格扶贫创业项目在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对于未来,刘智卓计划在做好志愿公益和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用公益创业的形式,让绿格模式在更多地方扎根,推动荒漠治理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回顾过去在西部地区的点滴岁月,刘智卓动情地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知识和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乃至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也让我认识到了环境治理工程是一件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事业,而这种认知时时刻刻都在督促着我。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扎扎实实做好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努力增长才干,把自己的人生扎根在为祖国绿水青山事业奋斗的道路上。”(傅文婧 刘晓晶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