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读错了不要紧,但是别总是错下去,如果你读错是人名,对方可能以为是你认错了人,但读错了地名,也许你还跑冤枉了路甚至会找不到地方,看看咱们河南这些地方的字你经常读错的有几个。
赵振超丨文
郑州东边有个中牟(mù)县
提起中牟就想起西瓜和大蒜,中牟西瓜外观好、瓤色正、味道美,吃过中牟西瓜的人都这样形容“籽如宝石瓤如蜜,中牟西瓜甜到皮”,中牟还是全国闻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县,素有蒜乡之称,当地人也把这个字读错,不知道是故意读错还是炫耀。
中牟(mù)县
驻马店有个泌(bì)阳县
泌阳因位于泌水之阳而得名,上学时经常说的一个词“分泌”,是不是因为这个词语读习惯了,让不少人在感官上对这个字产生错觉,泌阳的瓤梨不一般,内质细嫩无渣,果心小,味甘甜泛香,香甜酥脆,凉爽可口,一吃忘不掉。然而当地人自称bei阳。
三门峡市有个渑(miǎn)池县
第一眼这看个名字,长得的确有点像“绳”,这个字不是常用字,估计人不认识。仰韶酒发源于渑池,仰韶酒继承和发展了古代"醴泉春"的传统工艺入口芳香,窖香浓郁,甜绵爽净,回味悠长并略带苹果味,是喝酒人的佳品。
渑(miǎn)池仰韶村遗址
鹤壁市有个浚(xùn)县
“浚”是个多音字,读jùn的时候多用于人名,深沉的意思,但作为地名就变了读音,在全国也只有河南的地名中有这个字。浚县的子馍很有特色,在放入油和盐的面饼胚中加入肉馅,然后放到铺满石子的平底锅中,用加热的石子来烤,待饼烤至六七成熟时取出,将饼切口灌入鸡蛋液继续烤制,两三分钟后,一个金灿灿、热腾腾的子馍就出锅了。我想,子馍应该是石子馍的简称吧。
浚(xùn)县
郑州有个荥阳(xíng)市
“荥”和“荣”长的确实像,估计有人写字比较草,看的人故意读错以示抗议,大概是这个原因吧。荥阳是诗歌的故乡,诗经诸多篇章都描述了荥阳的风土人情。大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甫等都在荥阳留下足迹,中唐诗人刘禹锡和晚唐诗人李商隐都长眠于荥阳檀山原。
商丘有个柘(zhè)城县
秦朝时开始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县治历史,这里是华夏朱氏、胡氏、陈氏宗亲发祥的根脉。
柘(zhè)城故城遗址
境内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文物古迹。柘城的鸡爪麻花是杠杠的,刚出锅的麻花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据说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
新乡有个长垣(yuán)县
长垣因“县有防垣”而得名。只要睁大眼睛,别把偏旁认错就好了。绿源双黄家雁蛋是长垣县的名优特产之一,因其蛋内有两个蛋黄而得名。双黄,是因为食料好、连续排卵、形成双黄。平时我们很少见双黄蛋,而这里每个蛋都是。而且,长垣还出厨子,原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侯瑞轩就是长垣人。
汤阴有个羑(yòu)里城
羑里城,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国家监狱。西伯侯姬昌称王之前,曾被商纣王关在羑里。这一关不要紧,姬昌反而把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羑里是周易文化的发祥地。“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羑(yòu)里城
焦作有个武陟(zhì)县
知道武陟是因为油茶,油茶出名得力于清朝皇帝雍的宣传。据说,当年雍正皇帝亲临黄河岸边的武陟县视察,为了皇帝的饮食,县令找到一位当地名厨精心制作了一碗油茶献给皇帝,雍正一尝拍案叫绝从此,武陟油茶便出了名。
永城有个酂(cuó)阳镇
乍一看,有点像赞,是不是按形声字的读法读习惯了,形声字也有例外,赶快纠正过来吧。酂城的历史悠久,商代为邑、秦初置县,造律址更是名扬天下。这里的明代石桥,汉画像石墓、姜固堆和王油坊遗址等等都是龙山古文化的重要见证。
酂(cuó)城汉画像石墓外景照片
修武有个郇(huán)封镇
郇封位于河南省修武县东南6公里,北与辉县、南与武陟、东与获嘉县接壤。相比这些邻居,郇封的名气不大,但是这里却埋葬着一位大人物——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吕布死后埋葬在这里。
许昌有个椹(shèn)涧乡
椹涧乡人文景观非常丰富。东汉末年,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蔡顺为避王莽之乱,携母生活于此,蔡顺拾桑椹,青色的未熟自食,黑色的已长熟奉母,此事感动赤眉军,士兵皆洗眉撒锏而去,椹涧名称即源于此。如今,洗眉河、赤眉城古风尤存,当地百姓为彰蔡顺之德,集资将蔡顺孝子祠翻修一新,成为弘扬文化,淳化民风,缅怀古人的一处观光旅游景点。
椹(shèn)涧乡汉孝子蔡公祠
尉氏有个洧(wěi)川镇
如果洧川镇真有大山,读有川还像回事,不过那里真没有。洧川镇的名字和我们的祖先--皇帝起的名字,很牛吧,据说始祖黄帝曾在洧水一带建立部落,号为有熊氏。当时,此河还无名,黄帝一部下建议在有熊氏的“有”前加三点水取名。黄帝颔首,也就定下了一个“洧”字。
荥阳有个汜(sì)水镇
汜水镇流行一种叫做“笑伞”民的间歌舞,别名秧歌,传说源于隋末。当时,瓦岗军巧扮民间舞蹈艺人,边唱边舞进入荥阳城内,里应外合,一举取胜,“笑伞”就是义军当时表演的节目。
汜(sì)水镇“笑伞舞”
延津有个胙(zuò)城乡
胙城乡有个城隍庙在方圆百里闻名。在城隍庙南200米处有一古老铜钟,与开封相国寺内一铁钟遥相呼应,敲响一方,另一方即可听到其传来的声音,相传为“雌雄钟”。
杞县有个圉(yǔ)镇镇
圉,是指养马的地方。文言文中圉人也就是养马人。圉镇镇相传是三国时期曹操军营的养马厂,因此有这个名字也就不奇怪了。圉镇镇在东汉出了两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蔡邕和蔡琰父女二人。圉镇镇上特别大的一条街蔡白街就是来源于蔡邕的字蔡伯喈的谐音。不过,现在由于“圉”字的难以辨认,多数情况下这里都写成了于镇镇。这样一来,字是简单了,可是历史内涵却没了。
圉(yǔ)镇镇蔡文姬雕塑
唐河有个昝(zǎn)岗乡
有个好朋友姓昝,所以这个字我读的比较准确。在昝岗乡有个房云寺,传说唐朝敬得建庙时,正值炎夏,工匠挥汗如雨,有一工匠说道:老天如果能飘来一层云朵,遮着太阳那才好哩。工匠的话刚刚落地,天上就飘来了一层云。挡住了炎夏的烈日。从此,这里便有了房云寺的传说。
武陟有个圪(gē)垱店乡
“圪垱”意为土岗、土丘之意。关于圪垱店村名由来,传说是宋朝时孙二娘在此“圪垱”上开店,后人定居形成村镇。
潢川有个踅(xué)孜镇
踅孜镇位于潢川县境北部准河与小潢河交汇处附近,因隔准河与淮滨县、息县相望,素有“鸡叫狗咬听三县”之说,因水陆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生意兴隆,又有“胜似江南小汉口”之美誉。
踅(xué)孜镇河边景致
开封有个繁(pó)塔
繁塔不是地名,虽然知道他不读“fán”,但在打这个字的时候我还是用“fán”的拼音打了出来,习惯了。繁塔原来叫兴慈塔,其兴建于繁(pó)台之上,俗称繁(pó)塔。它是开封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繁(pó)塔
是不是很纠结的地名,知道不是这么读,但还是忍不住读错,正所谓“谎话重复一百遍就变成了真话”一样,今天的错误有些或许就成为明天的正音了,读音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语音规范,并不是长久不变的。但,起码在当下,我们还是应该读对我们所处时期的读音的。其实不用刻意去记,要是我肯定到这个地方看看,那种记忆相当的深刻。
作者简介:
赵振超,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平顶山市骨干教师,现供职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