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例举之四:字形辩疑十种
汉字六书说和文字的产生
中国的书法艺术基于文字,有文字才有书法的产生。那么什么叫文字呢?古文字学家研究认为:1954年在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片上的刻画符号,即陶文,就是汉字的初始,至此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后人根据已有的汉字结构,分析归纳出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许慎《说文解字》云:“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
文字是依事物的类型取象来制作的。以象形来说,有的取象于自然界,应物象形,如日月山川之类;有的取象于器物,如舟车弓矢之类;有的取象于动物,如牛马鱼鹿等等,使人一看便知是何物,表示何意义。以指事字来说,它是象形的发展和补充,以符号象征的办法来表示抽象概念造字方法。如“上下”两字,按大篆的写法,一横表示地或天,在长横(表示地)上面加一短横或一竖表示“上”。长横(表示天)下面加一短横或一竖表示“下”。以形声字来说,大多是一半象形以为意,半取声以为音。如“江”字,江水之声“轰轰”然,以“水”为形,以“工”表声,则为“江”字。如“河”字,河水之声“呼呼”然,以“水”为形,以“可”表声,则为“河”字。此外还有会意、假借、转注,合称六书,这就是文字创造的由来。随着文字的产生,融合了先人审美意识的书法也就产生了。
【异体字】
异体字是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所组成的,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不等于繁体字。
异体字是文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差异现象其形成原因,一是沿用着上代书体的写法或结构;二是当时社会通用的俗体字极个别的是书家的某种书写习惯。如右例“藏”、“历”为减增笔写法。
1、藏
藏(cang,zing)
“藏”,形声字。小篆的“藏”字,上部是“艸”(草),从“艸”表示与谷物有关系,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下部是“臧”,是“藏”字的初文,读“zang”,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上形下声的形声字。形体线条化,多有曲笔。隶书、楷书“卿”写作“草字头儿”,笔画化。“藏”字的本义是把谷物保藏起来。引申为收存或储藏,如“收藏”“珍藏”“冷藏”“藏书”。又为躲藏或隐藏。《说文》新附:“藏,匿也。”表示这些意思时读“cang”“藏”又指贮藏财物的仓库或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如“宝藏”。又指佛教或道教经典的统称,如“佛藏”“道藏”“大藏经”。还指西藏,也指藏族。表示这些意思时读"zang"。
二、历
历(歷)
“历”,形声字。“历”是“歴”和“曆”的简化字。《说文》:“歷,过也,从止,(li)声。”意思是经过。《说文》新附:“曆,麻象也。从日,声。”“曆”是“歷”的后起字,意思是历法。简化后的“历”,可以理解为从,力声的形声字。“”和“歴”作为异体字停止使用。“历”字的本义是经过或经历,如“历时三年”“历尽千辛万苦”“历程”。作名词,指亲身经历的事,如“简历”“阅历”“来历”。又指历法,如“阴历”“阳历”“公历”。还指记录年、月、日和时令季节的书、表、册、页等,如“目历”“年历”“挂历”“台历”。形容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如“历年”“历代”“历次”。用作副词,表示一个一个地,如“历游名山大川”“历访各位专家”“历数”。
三、虚
虚(xu)
“虚”,形声字。小篆的“虚”字,里面是“丘”字,“丘”本指土山,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外面是“虍”(虎头),读“hu”,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内形外声的形声字隶书、楷书“虍”(虎头)不变,“丘”的形体变化较大,笔画化“虚”字的本义是大丘、大土山。此义今少见。现在多指空,与“实”相对,如“座无虚席”“空虚”。引申形容虚心或不自满,如“谦虚”。又指空隙或弱点,如“乘虚而入”。形容体质弱,如“虚症”“虚汗”。形容虚假,如“虚情假意”“虚张声势”“虚伪”。形容胆怯或勇气不足,如“心里发虚”“胆虚”。又为指导实际工作的思想、理论等,如“以虚代实”“务虚”。又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作副词,义为白白地,如“虚度年华”“弹(dan)无虚发”。
四、虑
虑((lu)
“虑”,形声字。“虑”是“慮”的简化字,小篆的“慮”字,外部是“声”,读“hu”,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里边是“思”,从“思”表示思考问题,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构成内形外声的形声字。隶书“声”形体有变化。楷书笔画化。现在通用的简化字“虑”,是从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声声的形声字。“虑”字的本义是思考,如“深熟虑”“考虑”。引申为担忧,如“忧虑”“顾虑”“过虑”。
五、餐
餐(can)
“餐”,形声字。小篆的“餐”字,下部是“食”,从“食”表示与吃饭有关系,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上部是"歺又”,读“can”,有残裂穿通义,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下形上声的形声字,形体线条化,多有曲笔。隶书、
楷书构字部件同小篆,笔画化。“餐”字的本义是吞、吃,即吃饭。又指饭食,如“夜餐”“快餐”。可用作量词,一顿饭叫一餐,如“一日三餐”。
六、绿
绿(lu)
“绿”,形声字。“绿”是“緑”的简化字。甲骨文的“糸彔”字,左边是“系”,从“系”表示与丝织品有关系,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右边是“彔”,后写作“录”,又作为“錄”的简化字,读“lu”,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小算构字部件未变,“彔”的形体有变化。隶书、楷书笔画化,“彔”的形体又有变化,现在通用的简化字“绿”,是从乡,录声的形声字。“菉”作为异体字停止使用。
“绿”字的本义是用青黄二色混合起来染丝所呈现的颜色,即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如“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碧绿”。表示这个意思时读“lu”。“绿”字读“lu”时,意思与“绿(lu)”相同,用于“绿林”“鸭绿江”“绿营”等词语。
七、度
度(du,duo)
“度”,形声字。《说文》:“度,法制也。从又,庶省声。”金文的“度”,从“又”,即“手”。古代不少长度单位都与人体有关。如“寸”“尺”“寻”的长度就是古人根据人的指、手和肘确定的。从“又”表示与长度有关系,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庶省声”,“庶”读“shu"”,(写时省去四点)构成内形外声的形声字。小篆线条化,多有曲笔。隶书、楷书笔画化。
“度”字的本义是计量长短的标准和器具,如“度量衡”。引申指法则或准则,如“法度”“尺度”“制度”。又指划分地球经(东西)纬(南北)的单位。又指限度或限额,如“挥霍无度”“适度”“过度”。还指人的气质或风貌,如“度量”“气度”。“度”也指跨过或越过,如“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时间上)经过或经历,如“虚度青春”“欢度春节”。表示这些意思时读“du"。
“度”读“duo”时,表示揣测、估计,如“审时度势”“度德量力”等。
八、鼻
鼻(bi)
“鼻”,形声字。甲骨文的“鼻”字写作“自”,是象形字,像人的鼻子之形,即“自”是“鼻”的本字。当“自”被假借为他义之后,在“自”的下部又加表示读音的“界”,构成形声字表示本义。金文就变成从自,界声的形声字。小篆同金文。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稍变。
“鼻”字的本义是人或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引申指器物上突出如鼻状的部分;又引申指器物上能穿过其他东西的小孔,如“门鼻儿”“针鼻儿”。还指开始、最初、开创。“鼻”字是个部首字。汉字中由“鼻”构成的字大都与鼻子有关,如“鼾”“劓”等。
九、咒
咒(呪)zhou
【字源】咒字本写作祝,指请神降福或降灾。后来以祝字表降福,并将祝的示旁以口旁代替,分化出呪字,表降灾之义,构形发生变化后,呪字讹写作咒。
百度释义:咒:一字词,单音单义, 拼音是zhòu。象形文字,意思是双方代表辩论,众人临听,当一方说得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时的经典言辞为:咒,并加以(区分)命名。
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某些宗教、巫术中被认为可以帮助法术施行的口诀;神话故事中认为可以起到特殊效果的词语或密语。
释义(动〉:祷告。范晔《后汉书・谅辅传》:“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咒日。”
(动〉诅骂,咒骂。焦延寿《易林・噬嗑之未济》:“夫妇咒诅。”
(名)一种佛教经文。李白《僧伽歌》“问言通咒几千遍。”
(名〉某些宗教或巫术的秘语口诀。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真个唐僧就念紧箍儿咒,勒得那猴子眼胀头痛。
十、苦
苦(ku)
“苦”,形声字。小篆的“苦”字,上部是“艸”,从“艸”是表示与草本植物有关系,在字中表义,用作形符;下部是“古”,读“gur”,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上形下声的形声字。隶书、楷书“艸”写作“草字头儿”,笔画化。
“苦”字的本义是野菜名,即苦菜。引申为苦味,即味道像苦瓜或黄连一样,如“酸甜苦辣”“苦胆”。又指劳累、艰辛,如“苦工”“苦功”“苦练”“苦战”“劳苦”。还表示竭力地,耐心地,如“苦劝”“苦苦相求”。也表示难过、痛苦,如“苦日子”“孤苦伶仃”“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