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至宜兴S2号线的意义,或许远远超出现有的考量。除了有利于无锡南融入宁杭线之外,其至少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无锡至宜兴S2号线是苏锡常融合发展之线。
由江苏规划的一条从苏州到硕放机场的轨道,锡宜S2号线越过太湖进入无锡太湖新城,最后进入硕放机场,就意味着这条线,最终接入了苏州。那么,沿着这条线,苏锡常就可以实现沿线的区域融合发展。苏州本地户口1000万,加上外来流动人口700万左右,可以为沿线带来庞大的人流。当然,如前所述,借助这条线,无锡南和武进太湖三镇也可以融合发展。如此将一改过去沪宁线的苏锡常格局,而新增一条太湖方向的苏锡常融合发展带。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是一个新的视点。
当前无锡要做的,可能不仅仅是规划太湖新城—马山—宜兴的湖湾,还要重点协调对接从太湖科技园到苏州高新区的交通与规划,以让整个S2号线与苏州至硕放城际成为融合发展之线,成为新的发展点。
二、无锡至宜兴S2号线将改写“苏锡常”的历史格局。
千年以来,苏州府和宜兴,并没有多少关系。S号线与苏州至硕放城际线,让宜兴融入苏州府,让无锡南成为融合发展区,让武进太湖地区融入苏锡,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无锡应积极争取苏州方面对宜兴的关注,那将意味着及早与苏州共同启动苏硕城际轨道交通。
三、无锡至宜兴S2号线有助于解决无锡城建的困境。
无锡走到目前的地步,对比全国许多城市,城建上再不追赶,将付出代价。S2号线实现了东西两个方向的突破。西部的宁杭方向,能实现多少资源的整合,目前来看,也只是一个假想——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假如西部宁杭方向并不如所设想的那样,能集中多少优质要素,无锡建设向何处去?是否需要有后手?——所以,整合太湖科技园,硕放到苏州高新区的全部规划与要素,是必须的后手。好比下棋,想下一步,先想三步。而太科园——空港区——苏州,该地区的整合,将通过地铁四号线与城际轨道交通,顺势带活梅村和锡东新城的发展,甚至带活鸿山片区物联网小镇的交通。这将有利于,在出现湖湾地区要素集中不理想的情况下,以东片和东南片的发展来弥补的局面。
无锡要将锡东新城、湖湾地区的发展规划,通盘整体考量,齐头并进,他们看似不相关,较远,实则同呼吸、共命运。
各城都在发展,时间并不多。目前来看,从江阴东到无锡东,再机场—太湖新城—马山—宜兴的S2,好比是无锡城建与发展的微笑曲线。
四、锡宜一体化将助常州城建在一体两翼中腾飞。
常州的城市发展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过江通道的建设,二是金坛区能否打通宁杭线,让常州主城区融合宁杭发展,包括镇宣铁路能否经停金坛或过溧阳,三是环太湖湾与无锡苏州的融合发展。从文化传统与经济现实来看,第三点的收益是最明显的。最近一个月,宜兴S2沿线,包括周铁芳桥地区随和苑等,苏州人抢房的现实就是一个明证。锡宜融合发展,能让武进太湖地区发展。常州要担心的是:无锡能不能真正让S2进入太湖新城,最终进入机场,并和苏州地铁相连?如果做不到,反而不利于太湖地区与苏锡的融合。
常州同样需要一体两翼:金坛与太湖三镇。如果无锡能贯彻S2进入太湖新城,并在硕放与苏州地铁相接,常州很可能在此收获不亚于无锡的一体化收益:只需建设一条从常州主城区到太湖三镇的轨道交通,一来能大大促进常宜一体化,二来能在此吸纳苏锡资源。而且,这个副中心,很可能是最容易建设,成本最低的常州之翼。此一翼可能还会产生一个作用:常州人口组成中,不如无锡的,是老市民的人口,或者就算是本地人的人口吧,因为无锡曾在一五计划时期大量导入人口,这些人几十年下来也是本地人了。
建议常州市:一是大力支持锡宜一体化,在宜马通道上给予配合,甚至可以允许湖上高架;二是由于无锡S2已明确从周铁至马山,可更改的可能性已很小,那就让常雪轨交在马山接入,这样,如果无锡S2将来不跨湖进入太新半岛,马山到常州城的时间,很可能还少于马山到无锡老城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