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长安,建成史已有3100多年,周、秦、汉、唐,中国历史最强盛、最辉煌的时代都在这里书写,对于东方人来说,这已超越了人类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代。这也凝结成了今日西安人们的质朴纯贞且豁达的性情。
让我们一起跟随南洋迪克一起梦回长安古城。
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自古就与世界相交融,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奇观。而在秦汉时期开辟的海、陆丝绸之路,则是紧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与纽带。
陆上丝绸之路始自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由欧亚大陆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任何文明的前进都拒绝固步自封。开放的民族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既将自身文明远播四方,又积极地吐故纳新,汲取外来文明精粹,开创时代之新。
李白
李白幸运,生于盛唐;李白不幸,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历史的不可测之处也就在于,他们造就了李白的悲伤,却也让一个不老的诗仙——悲伤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他秉承儒家教诲,是个用心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他一直在等,等长安天子的召唤。他终究是等到了,42岁那年,由一个道士引荐,他应召入京。
那时,他感觉自己化为一个任情恣意的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就是他那时最好的写照。他作文曾让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但好景不长,在长安的第三年,他正因不能放下自己的个性,受权贵排挤,被流放出京。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李白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全化为泡影,“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总是受挫,在幻想的完美和现实的残酷中,他也只能承受这巨大的落差了。
悲伤的李白也只能“举杯消愁”,却得到了“愁更愁”的结果。他终日与酒为伴,尽情释放内心的悲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终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于声色犬马,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官场一片黑暗,他永远也回不去了。时光飞逝,自己却功业无成,他,也只能写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愤填膺的诗句了。
白居易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他五六岁时便学做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
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
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赞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千古传诵,全诗是这样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诗中的名句,诗句通俗浅显,但含蕴极为深刻,给全诗增添了活力,使之如古原春草一样,生命不衰,成为千古绝唱。
生活智慧“卷帘陌上青青柳,花间斜椅酒一壶,三月言语曼谷到,他乡长安梦里寻。”演绎梦回古长安城的禾气空间,散发着自然的文化底蕴,宁静舒适。在起居室看书、喝茶聊天、会客接待,就如当年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在这里开始探索更深层的生活底蕴。
西安人的尊贵,更是体现在舒适精致的生活细节,品尝家人的手艺、喝茶聊家常,淳朴而真实的生活面貌。仿佛让人不断演绎着优雅平和的生活态度,显现出生活本真,让简单的家添加了分外温暖的质感。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南洋迪克的禾气系列就是以“古丝绸之路”为主导线索,将人们的记忆带入西安还被称为长安的时候,写意一处惬意休闲与居住的文化空间,一起梦回古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