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雷锋日”
在你心中雷锋精神是什么?
一辈子
一颗心
一块砖
一颗钉
一团火
一滴水
一线光
一把油
一家人
一分钱
榜样
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见
义
勇
为
不怕苦
善良
感恩
奋斗
助人为乐
把“傻子精神”进行到底
毫无保留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
勤俭节约
雷锋精神是什么?时代不同,解读各异。
从年近百岁的“20后”抗战老兵,到“吃着薯片、玩着芯片”长大的“00后”青年官兵,在每代人心中“雷锋”都代表着不同的精神符号。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四位不同年代的军人,听听他们与“雷锋”的故事。
文
傅家德
“
2
0
年
代
”
赵久祥老人出生于1923年,是一位95岁的抗战老兵。
赵久祥年轻时的照片
1940年赵久祥报名参军,1963年赵久祥成为了一名转业军人,同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为人民服务”成了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座右铭。
也是从那时开始,雷锋就成了赵久祥心中的榜样。
赵久祥翻阅雷锋相关书籍
在赵久祥家附近有一饺子店,小店老板是外地人,独自打理,经营困难。
赵老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店里帮老板摘菜、刷碗,收拾马扎……风里来、雨里去,赵老坚持了5年。小店老板多次想付给赵老报酬,赵老坚决不要。
赵久祥老人给青少年讲革命故事
赵老还认为,除了做好自己之外,把红色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也是自己的责任。每年暑假开学、重大节日,他都到学校现身说法,给青少年讲革命故事,以自己的烽火岁月教育年轻一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从子弹壳里滚出来的老兵,军人的革命本色不能丢,雷锋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愿终生学雷锋!”如今年近百岁的赵老说这番话时仍充满热情。
文
云俊德
“
7
作为一名“70后”,我是听着雷锋故事、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成长的路上我自己也受到过不少“雷锋”的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来自农村,家中姐弟三个,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父母为了供我们上学节衣缩食,母亲过年时买的唯一一件新衣服就是一双一块钱的袜子。
上学期间,老师对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没有一点区别对待,担心我们吃不好一到周末就喊我们到家里吃饭,还经常塞给我们些三块五块的零花钱。
我能考上军校穿上军装,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也正因如此,能“像雷锋一样帮助别人”就成了我一个小小的愿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作后,我在单位食堂遇到一个小姑娘,她当时十七八岁,来自西部省份的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父母为了让弟弟念书,无奈之下让她退学,出来打工供弟弟读书。
当时工资没多少,我把自己攒的几百块钱塞到信封给了小姑娘,并附了一封信承诺自己隔几个月就会给她寄一次钱,只希望她能拿着这笔钱回家告诉父母想继续上学。
不久后小姑娘回到老家,并来信告诉我父母已经同意她继续上学,我也遵守承诺每隔几个月就给她寄几百块。
但后来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我与小姑娘彻底失去联系。
云俊德与受资助人部分聊天截图
就在今年春节前,突然有个陌生人发来短信,说是我资助过的小姑娘,我一下想起来是她,那个“17岁”的小丫头。
联络上后,她告诉我如今她在一个国企上班,嫁了一个退役军人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孩子。
在聊天最后她讲了一句话:“你对我的帮助我无法报答,我只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雷锋精神这么多年不“倒”,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传承。
文
关磊
“
9
对我们90后来说,雷锋好像太久远。《雷锋日记》是我小学时候学习的一篇课文,当时老师的要求是全文背诵,至今对课文内容还深有记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当兵后发现,在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平凡的事做好,成为一颗不可缺少的螺丝钉。
陈阳(左)为战友做简单治疗
中越边境广西扫雷队的军医陈阳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为扫雷队军医,陈阳常挂在嘴边的是:大家的健康是我最高兴的事。平时不给大家看病时他也不会闲着,总爱给自己找事儿做。
陈阳和地方医护人员对接交流
自扫雷队成立以来,无论是训练还是扫雷作业,他都全程跟随,没有落下过一天。
扫雷转场频繁,每转场至一处雷场,他都会去联系最近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在雷场和医院之间规划一条最畅通、用时最短的路线。
休息时间,其他战友都去看电影、打篮球,陈阳就一头扎进药房摆弄瓶瓶罐罐。每样药品的摆放位置、服用剂量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战士一有不舒服,他总能快速开出药方。
他常说治疗就要和时间赛跑,治疗越及时效果也会越好。
陈阳为战友准备午饭
扫雷队为了节省路途时间,午饭都是在雷场上,有次午饭少了一副碗筷,陈阳称自己感冒吃不下饭,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在角落里啃馒头顶了顿午饭。
被发现后别人问他是不是嫌弃别人用过的碗筷,他说:“让作业人员急匆匆吃完饭把碗让给我多影响他们下午作业,我一没搬炸药二没搜排的,吃几个馒头就够了。”
陈阳为战友送去安全头盔
全程跟随扫雷作业,出勤率百分之百,虽然陈阳没有搜排出一枚地雷,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扫雷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这就是我心中的螺丝钉精神。
文
兰培轩
作为一名“00后”,我第一次知道雷锋是在一本注音版的《雷锋的故事》中。我没见过雷锋,但对雷锋精神一点都不陌生。
我是四川人,2008年,一场地震摇晃了所有川娃子的心。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但那场地震中发生的很多故事仍在我心里。
我记得有老师用生命护住了躲在讲台下的学生;记得有解放军战士签下生死状高空跳伞,只为给灾区人民投送物资;记得当时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在短短几十秒内,几进几出,将四五个同学转移到安全区域,只因为一句“我是班长”。
不论是千里之外的捐款捐物,还是近在咫尺的生命相护,当时的我,不自觉的将这些与老师们常说的雷锋精神联系在了一起。
时间流逝,我们00后一路成长一路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雷锋”。
他们有的是扎根偏远山区的支教志愿者;有的是迎接太阳的城市清洁工;还有的,是火灾现场“最美逆行者”。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以不同方式诠释着相同的质朴而伟大雷锋精神,也不断完善着我对雷锋精神的认知。
如今“00后”的我已经穿上军装,希望我也能成为后代心中的“雷锋人”。
虽然雷锋逝去,但不断涌现的雷锋传人却提醒着我们,雷锋精神从未走远、永不过时。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傅家德 云俊德 关磊 兰培轩
编辑:李响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