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行》韩王历史原型: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欲夺位被废黜,最后却便宜了他
文/无计读史
《骊歌行》已经快要进入尾声了,这也意味着整部剧的大高潮即将来临。这里的大高潮不是指男女主走到一起,而是朝局会发生变化,因为太子要谋反了。他与亲弟弟韩王因为各种误会和被挑拨离间而反目成仇,太子想要暗杀韩王,但被盛楚慕看穿诡计后失败。太子妃的种种恶行随即也被曝光,太子走到了绝境就想要谋反逼宫,只可惜邪不压正。不过韩王已经彻底黑化,他会那么轻易放过太子吗?这还要看之后的剧情了。
但在历史中的韩王并没有放过太子,《骊歌行》作为一部古装剧,故事情节和不少人物都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相似。剧中的太子历史原型就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而韩王的历史原型就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李泰。
李泰小字青雀,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与长孙皇后生下的次子,而且刚出生的他就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宜都王”。两岁的时候,进封“卫王”还被授予上柱国。这对李世民来说,是受到了父皇极大的恩宠。
李世民即位称帝后,年仅9岁的李泰就被封为“越王”后又被封“魏王”,封地多达22州。关于李泰受到的晋封还不止于此,之后甚至更加。因此历史上就把李泰看作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没有之一。有一个成语“宠冠诸王”用形容李泰受到的恩赏恰好不过。
除了晋封、赏赐外,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在行动上也很明显。一天不见李泰,李世民就要写书信去问,因为李泰身材比较胖,李世民担心儿子行动不便就允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知道谏臣说李泰的不是,李世民就会生气斥责,就连李泰的长子李欣都被爱屋及乌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李欣在四岁的时候就被接进宫照顾了,和小叔叔李治年龄相仿所以一起长大感情很好。长孙皇后也非常喜爱这个皇孙,对他赞不绝口。
如果说这些还不能证明李泰“宠冠诸王”的话,那在长孙皇后离世后,李世民的表现更加明显了。他因为不舍得爱子要离开自己去封地,所以想要下旨让李泰搬进靠近太子东宫的武德殿去住。但这个想法被魏徵给阻止了。
历史上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叹:“其宠异如此”。不过李泰也值得李世民的喜爱,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很优秀的人。历史上记载李泰用了四个字“聪敏绝伦”,可见他本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不仅主编了《括地志》还保存下了周穆王的《八骏图》。他的实力并不比自己的哥哥太子李承乾差。
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对于帝王家的孩子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泰太好了,引起了李承乾的担忧,特别是在知道李世民想要让李泰住进武德殿后,他就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有所动摇。加上这么些年来,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李承乾都看在眼里,所以兄弟俩的嫌隙也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就连李泰自己都生了异心。他享受着李世民对他的各种宠爱的与称赞,因此李泰有了把哥哥李承乾拉下太子之位,自己做储君的想法。与此同时,李承乾也想要铲除李泰这个威胁,因此想要暗杀他。只不过暗杀失败,李承乾又想要效仿“玄武门之变”逼宫李世民退位,但还是失败了。最终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但李世民保住了他的性命。
在看到太子之位空出来后,李泰就开始盘算着做下一任太子了。他在李世民面前吹风,说将来自己做了皇帝的话百年之后一定杀了自己的儿子,然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世民原本信了李泰的话,真的准备要立他为太子了,但却被褚遂良看穿计谋。李世民听了褚遂良的话后,发现自己差点被忽悠了,他不信李泰将来回杀子将皇位又给弟弟。所以李世民最终将李治封为太子。
李泰的这一举动伤了李世民的心,无奈之下李世民贬“魏王”李泰为“东莱郡王”,李泰也离开了京城去了封地。但是李世民在京城一直都很思念这个儿子,在李泰被贬的第四年,李世民又晋封他为“濮王”,也还在大臣面前表达他的思念同时赞赏了李泰的各种好。
后来在李世民驾崩后第三年,李泰也去世了。当时做皇帝的李治厚葬了自己的哥哥李泰,不得不说李泰的这一生已经算是过得很好了。如果他没有产生争夺储位的想法,没有做出让李世民失望的事,也许他还真的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