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天和大家聊聊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
说到这响器,它就是旧北京城里的小商贩或者相对的手艺人,手中的一种能发出声响,从而用来招徕生意的工具。老北京沿街叫卖的,除了单纯靠嗓子吆喝外,往往还配有响器,不同行业响器不同,它们节奏快慢各异,音调高低不一,有时几种凑到一块儿,听起来是十分的有趣味。它能让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别样的乐趣,同时它也是一种市井生活艺术化的沉积和升华。那下面儿,就给大家介绍几件儿老北京的响器。
第一个是:铁拍板。它叫做“震惊闺”,俗名“卦连”,也可以叫做“惊闺叶”。它是磨剪子磨刀的商贩使用的响器。这种铁拍板之所以叫“震惊闺”,有两种说法,一是:使用这些刀剪工具的基本上都是院里的女人,所以要告诉她们修理的人来了。二是:因为磨剪子戕菜刀是个和泥水打交道的脏活,所以这些手艺人都是有些说话粗俗、浑身沾满铁锈泥水的脏了吧唧男人。“震惊闺”强调的一个“震”字,就是就是告诉家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千万不该有失的体面的抛头露面,自己出来送待磨的剪子和刀。事实上一般都是倾向于第二种说法,那时都是要由家里的男人或老人出来送剪子送刀来。这行人的规矩是,剪子或刀磨完了后,磨刀手艺人也绝不能将磨好的刀剪送还送磨的人家,需要耐心等待送磨人家自己来取。
第二个是: 铜点。俗称“点子”或“报君知”。它是早年间,算命,占卜的人所使用的响器。其类似于的铜锣一类的,敲击型响器。那时候的人们都是比较迷信,所以在当时“算卦”行业比较兴盛,因此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很多,盲人的算卦先生一手持马竿探路,要不是盲人则是一手持布帆。另一只手则是拿着一个可以击打的小铴锣,锣锤和木柄连在一起,轻轻转动手腕,便可可敲响铴锣。
第三个是:打硬鼓的。俗称“敲小鼓”或是“打小鼓”。 这种小鼓只有掌心大小,是以硬木和牛皮制成,木是空心木。又配一个长条的敲锤。是古时收购古董、老物件的商人所用的器物。这类商人专门挑选一些落魄的富家子弟,由于家中落魄只得贩卖家产。但是却是非常的要面子,所以这些收古董的商人就会上门了。到谁家去然后把这“硬鼓”放在门上敲,这里面就有讲究了。这商贩去的时候谁也看不到他手里拿了什么,这是为了主人家的面子。“硬鼓”藏在手心,敲锤则藏在衣服后面的领子里。平时看不到,到了主人家再对着门拿出来这么一敲,主人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而平时在走街串巷的时候则是拿在手里边走边敲。
第四个是:小鼗。又名“货郎鼗”,“货郎鼓”。或者叫“惊秀”,“惊闺”和“唤娇娘”。它是卖百货的,也就是卖针头线脑、糖果纽扣、胭脂水粉等杂物的商贩所使用的响器。它是由云锣和小鼓组成,摇动起来,锣鼓齐鸣,声音非常动听。这种商贩,也可以“以物换物”。他们流走于街头巷尾,是早年间女孩儿和儿童们最喜欢的一位商贩。还有些小商贩是专门卖妇女儿童生活日常用品和针头线脑的,专门就是为吸引大院深宅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出来买东西的,所以也被雅称为“唤娇娘”。
第五个是:大鼗。俗称“大摇鼓”。很像现在的拨浪鼓。它是卖布和卖木炭的商贩所使用的的一种响器。老北京人在冬季时,一般家里取暖都是用煤,炭生火的。北京西山产煤,当地居民就把开采出来的煤,或者烧出来的炭以低价批发给卖炭的,卖炭的商贩在挑着担子来城里售卖。手里摇晃的响器就是这个大鼗。
第六个是:铜锣。它是京城耍猴人常用的响器。他们用绑着布头儿的木棒敲锣沿街招揽观众。还有胡同里吹糖人的手艺人也使用铜锣作为叫卖的响器。
第七个是:冰盏儿。又名冰婉儿。老北京时俗称为“打铜碗儿”。这冰盏是老北京十分常见的响器,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它走街串巷的声响。夏季是卖酸梅汤、雪花落等冰镇饮料、瓜果梨桃等,冬天是卖柿饼、杏干等各种干鲜果品和冰糖葫芦的专用响器。
第八个是:棒子。老北京胡同的梆子声是比较特别的,因为有许多行当的“唤头”都是梆子。比如卖香油,卖豆腐,卖馄饨、汤圆、糖芋艿、糖粥之类的小商贩大都敲梆子。他们用梆子制做的不同材料或敲打的音节长短高低不同来区分各自的行当,人们听到不同的梆子声,就知道做什么生意的小贩来了。比如说卖豆腐的敲的梆子,是一根两头有节的竹筒。卖油的用的,是木制的梆子。
第九个是:九音锣 。九音锣,是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一种,又称云锣。用十个小锣编排而成,第一排一个,以下三排各三个,装置在小木架上。各个锣的大小相同但厚薄不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最上面的经常不用,表示为锣的“母亲”,下面的九面为“孩子”,所以被称为九音锣。因为不能打母亲,所以上面的那个锣不打。只能打孩子,所以打下面的九面锣。它是用于婚丧嫁娶开业等行业的响器。
第十个是:牛扇骨。也叫作鼠来宝。它一种民间说唱艺人使用的用牛扇骨制成的响器。唱数来宝本是老年间乞丐谋生的一种手段,是典型的老北京曲艺曲种,昔日名为“善人知”,牛骨板又叫“金钱骨”或“哈拉巴”,两块板上分饰铃铛和大红绒球,把儿上系着红布条,看着就喜庆热闹,有着吉祥如意,驱鬼避邪的良好寓意。
这老北京的响器,有铜的,有铁的,有木头的,有竹子的,有骨头的,还有用葫芦瓢的。不管是在材质上,还是在造型,用途上,真的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多种多样。随着时光的流失啊,这些收悉的声音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是它作为,老北京劳动人民的,那种特有的暖意和质朴的象征,一定会留存在很多人的心中。
那好了啊,今天呢,就先和大家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