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的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兴起,资产阶级的革命胜利使英国专注于剥削农民与扩张殖民地,英国成了全球贩卖奴隶和走私人口的中心,在这样野蛮扩张、驳杂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孕育了很多的自由思想。
英国的乡村牧师目睹了英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并匿名出版了《人口原理》一书,书中提到了:人口增长速度与物质生存资料增长速度的极度不匹配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危机,也即是"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爆炸式的指数级增长,而生存资料的增长方式则是缓慢的算术级增长,过度膨胀的人口和物质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力极度不匹配,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度低下从而引发饥荒、战争、瘟疫等消灭多增加的人口以达到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形态。这就是"马尔萨斯陷阱"带来的危机。
通俗来讲就是:蛋糕太小时分的人太多,必然用某种方式使一些人消失掉(战争、瘟疫)否则每个人都吃不饱(饥荒)。
马尔萨斯陷阱讲述的这种人类社会危机似乎揭示了朝代更替、兴衰轮回的必然社会规律,一个朝代初期人口较少而资源富足,资源分配相对公平。
随着朝代发展人口增长资源紧张,贵族优先的分配导致极端的不公,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由此周而复始无可避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历史周期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朝历代更替,毛主席将民主作为跳出周期律的求生之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但历史周期绝不仅仅是人民监督就可以跳脱的,必须了解周期的成因,才可以避免"人亡政息"
历朝更替与其说是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或群体反抗剥削阶级或群体不如说是在人均资源极其低下的社会中存在不可调和的贫富差距,从而导致的原有资源分配制度被推翻,资源重新分配。而社会动荡造成的人口减损和"盛世"又似乎存在某种关联
西汉初年中国历经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秦末巨鹿之战、楚汉相争,人口从战国初期的3000万人(占世界人口的15%)到汉初只有1600万人,占世界人口的8.5%,锐减的人口加上科技思想进步造就了中国三大盛世之一——文景之治。
唐朝开元时期中国历经三国争霸、五胡乱华、隋朝南征北战江都之变从汉末的近5000万人锐减到唐初贞观年间1200万人,唐玄宗励精图治造就了中国三大盛世之二——开元盛世
清朝康熙时期中国历经明清四十余年战乱、饥荒、瘟疫,人口从万历年间的1.9亿人锐减到清初康熙时期的8000万人,人口锐减如此之多,以至于此间盛世延续140余年——中国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
我们可以看到,改朝换代的战争越是惨烈,人口损失越是严重,那么下个朝代就越会造就一个盛世,幽灵般的马尔萨斯陷阱无形控制着社会人口,如果人口越过红线,那么就会社会动荡战乱四起,而人口如果远低于红线那么便国泰民安、辉煌盛世。
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各种生育政策来限制出生率,可一个国家和地区若没了人口,何来"强盛"一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口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是依靠人来支撑的,有人的地方才有希望、有未来。
比如北上广深的人口净流入居高不下,只能采取限制措施提高落户门槛,而人才流失的地区发展更为缓慢造成了"人才虹吸,强者恒强"的局面,现实中各国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实力,不可能选择大幅降低本国生育率。
而过度膨胀的人口无处安放导致每一代都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就业压力,更稀缺的生存资源,每一代都比上一代更难以积累财富资源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最终会导致朝代更替,社会变迁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历史周期律,是轰轰烈烈革命式的整个社会的结构性改变和消耗,是"马尔萨斯陷阱"揭示的社会"宏观质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动荡和战乱只是一时的无序,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才是常态,事物发展到宏观质变阶段需要有不断的微观量变积累,朝代更替、兴衰轮回也是如此,那么"马尔萨斯陷阱"的微观量变积累阶段表现在哪?
最近的热词"内卷",是"马尔萨斯陷阱"量变阶段的最好表述。"内卷"最早出现于清北的学霸圈,后扩散到全高校被大学生们广为流传,是指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而导致的内部成员们进行同质化的非理性竞争现象。
通俗来讲,"内卷"就是向内发展,越来越精细、复杂而模式却一成不变毫无创新。相比于轰烈、宏观的历史周期律,"内卷"则显得更加平淡、微观。
高考是典型的内卷现象,大学录取的名额有限的同时家长又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学,大家只能选择没日没夜地备考,以求超过同样参加考试的"对手",形成恶性竞争。
还有诸如:看电影时如果一个人为了更好的观影效果站起来看了,那么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观看,那么第三个人也被迫站起来观看,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
工作时一个人先以高学历应聘低薪酬岗位,其他人为了保证自己能拥有工作,也只能考取更高学历来参加原本低学历的工作,到最后"本科遍地走"。所有人不得不进行和学历不匹配的工作。
抢票时一个人先开通抢票会员,其他人也只能购买会员才能保证买到票,到最后大家都开通了会员,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
可以看到,"内卷"的过程是恶性竞争,结果是毫无意义的结果。人们在复杂的内部恶性竞争中浪费掉精力、时间、金钱甚至生命。结果却和之前的社会发展程度别无二致。
那么我们为什么甘愿进行这种恶性竞争呢?
因为工作岗位、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而参加分配的人是过多的,由于社会教育的普及和社会信息的开放和共享,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胜任之前稀缺的工作,瓜分社会资源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而新蛋糕的创造速度很慢。
最终,导致人们不得不通过建立自己对他人的和工作毫不相干的其他相对优势来打败竞争对手赢得社会资源,而这种与工作不相干的优势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去变得平庸、复杂。这种内卷加剧了社会资源的消耗,是马尔萨斯陷阱揭示的人口危机的微观量变积累阶段。
在我们身边"内卷"不断现在,马尔萨斯陷阱论述的人口和生存资料不匹配的危机依旧存在,那么我们如何逃离"马尔萨斯陷阱"?
逃离"马尔萨斯陷阱"的方法就在工业革命史中。
人类社会历史上唯有两次脱离马尔萨斯陷阱——两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幸福度高升,生育率和人口增长速度爆发式上升。
到了19世纪中叶紧随其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再次爆发式增长,大工业时代来临,连续两次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爆发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是蛋糕过大而吃的人太少的问题,于是20世纪大量的资源浪费,消费主义奢靡之风由此盛行,人口也不断指数级增长。
这告诉了我们,脱离"马尔萨斯陷阱"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极大的生产力来满足膨胀人口的物质文化需求来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
但21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科技时代,而科技时代给生产力带来的提高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多是生物科技、精密科技、航天科技的飞跃。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生存资料的增长相比于前两次工业革命贡献微乎其微,而世界人口的增长却没有得到相应节制,原本依靠过剩生产力构建的欧美粗放式国际社会制度开始迸发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美国体现尤甚。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和中国相差不多,但人口只有3亿,似乎离"马尔萨斯陷阱"很远,但美国的问题在于美国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制度。
美国奉行政府弱管制的自由主义体制,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强者无可避免的剥削和压迫弱者,80%的人为20%的人卖力工作,80%的人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部分人的资源占有量低下,而"马尔萨斯陷阱"的核心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下带来的危机。
美国内部的黑人运动、女权运动、种族歧视等等都是对不平等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制度的反抗,美国的军费开支世界第一占世界军费开支的40%,美国的监禁率世界第二,以世界上不到5%的人口囚禁了世界上23%的囚犯,而这次疫情更把美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治理能力展露无疑。
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大大超过消费能力时无法暴露出这种粗放式社会结构的弊端,而如今工业革命的红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美国的粗放式社会结构已不适应正常发展的社会常态。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条件下,以美国式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制度为主导的国际形势是极其不稳定的,不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上,必定摩擦、波动不断。全人类迫切需要新的稳定的国际格局和和平发展的国际形势。
而格局变动之中必然伴随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有一些国家复兴也必然有一些国家衰落,这就是我们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部分西方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剥削地位,限制技术流通、商品贸易。只愿维持自身的霸主地位不愿做大全人类蛋糕不为世界人民考量,将大部分资源分配给少数国家、少数人,使大部分人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下,导致世界一步步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六、新时代的危险与机遇在这样由于西方粗放式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制度而导致世界已滑入"马尔萨斯陷阱"的大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治标":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也要"治本":改变不合理的霸权国际格局,引领建立新的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和能实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的国际格局。这既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危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
我们国家站在历史前进的浪潮之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是在构建全人类大工业社会格局,通过制度分工分配设计消除剥削达到人类总体生产力的最大化,提高全人类人均资源占有量,把世界总体蛋糕做大以逃离马尔萨斯陷阱。
在这个危机并存的新时代,坚定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坚持创新不断汲取新知识,时常关注国家的政策风向和国际新闻,从中找到脱离"内卷"的黄金奋斗赛道。是我们在国际格局改变带来的产业、经济变动中转危为机乃至于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阶层跃迁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