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出自洪应明的《菜根谭》。
意思是: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 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表达了对待事物淡泊自然的豁达态度。
这一说法,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视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泊自然。
很多时候,人们患得患失,焦虑着孩子的成绩,担忧着自己的工作,为不可知的未来劳神,结果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火药桶”。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都会背井离乡,追逐心中的梦想。漂泊在外,那么我们的心是否一直都在飘荡呢?
“此心安处是吾乡”,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安心静气。方能过得踏实,过得轻松,过得愉快。
凡夫俗子尚且如此,那些伟大人物呢?他们更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为了自己的理想,身心一直在路上,在远方。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
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
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做人无疑应该坚守内心的原则,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不能因为屈服于压力,或贪图物质利益的享受,就轻易地妥协,甚至出卖自己的良心。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安心,从小处理解,就是跟着感觉走。在可行的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顺其心意。
开心时开怀大笑,难过时流泪哭泣。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唯有如此,方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