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现似乎没有增长,明明知识并没有学完,但就感觉自己毫无所获,这种迷惘的瓶颈期,相信我们都有过又比如做一件事情,一切也都按照你的计划在进行,但做着做着就会出现懈怠与迷茫,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坚持是否值得,从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初期的准备是否到位,而如果没有理清其中关系,很多人就会半途而废,要么破罐子破摔,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去看待这问题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欲成大事者所具备的四种特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欲成大事者所具备的四种特质
读书学习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现似乎没有增长,明明知识并没有学完,但就感觉自己毫无所获,这种迷惘的瓶颈期,相信我们都有过。又比如做一件事情,一切也都按照你的计划在进行,但做着做着就会出现懈怠与迷茫,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坚持是否值得,从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初期的准备是否到位,而如果没有理清其中关系,很多人就会半途而废,要么破罐子破摔,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去看待这问题呢?
王阳明:“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做学问必须有个根本,必须在这个根本上用功夫,循序渐进才可有长进。
心学告诉我们做学问的根本是自己,修学须明心,明心能照万物。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做事做人,这些都是以本心出发,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为,更不是做给别人看。一年有四季之分,花开花落,严寒酷暑,我们也一样会遇到各种问题,有好有怀,有悲有喜,这都是很自然规律。没有一帆风顺就能轻易达成的目标,也不可能在你坚持之下有未完成的目标。
试想99%的失败是不是都源于自己的放弃,不管坚持是否正确,在结果还未出现的时候,其实你心里已经得到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基于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真的在为这个目标所付出所努力,惟精惟一,没有做到惟精,何来的惟一?
王阳明:“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有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只是无不可能;皆是旌旗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死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本原。”
就拿仙家用婴儿来做譬喻,是一个道理。婴儿在母腹中的时候只是一团精气,能有什么知识?出生后,才能啼哭,不久又会笑,能认识父母兄弟,后来又能渐渐的站立行走,能拿东西背东西,直到最后各种事情学会做了。这是因为婴儿的精气神越来越充足,肌肉骨骼越来越强壮,聪明才智也日益增长。不是一出生就能知遍万物,无所不能,所以需有个根本。
过程,是我们做学问做事必经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过程中的收获,也决定了我们最后完成的结果如何。但我们必须有个准备,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还会有所波折,不一定是康庄大道,也可能荆棘密布,想来每次我们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做事前都有这个心理准备,可在行动之中却还是容易打退堂鼓,不是因为我们心理准备不足,而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外物的影响,此心不明。
王阳明:“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圣人能让天地各安其位,让万物依本性生长,也都是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培养出来的,后儒不明白格物的学问,看到圣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就像一次把学问都掌握,难道还有这样道理吗?
现在社会有很多成功人士,大家都只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表面,没有看到他们背后为此所付出的精力。更多的是一种断章取义般的鸡汤学习法,不是参照他们说的一两句话,也不是模仿他们几个举动,就想着自己也能如他们一般成功,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就是怀才不遇,一身本事无法得到发挥。请记住,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如果你真有本事那真的不会埋没。
而且别人的方法再好,别人的计划在怎么可行,这都不属于我们,更不适合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阅历,境界等都不同,你只是简单的自以为有用,而且做学问做事,如果私欲太重,完全不是从本心出发,结果可想而知。
王阳明:“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立志用功做学问,如种树一样。刚开始只是个根芽,等到开始有个树干时,还没长出树枝,长出枝条后,才会生出叶子,有了枝叶以后才会开花结果。刚刚生根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着发枝、长叶、开花、结果。作这些空想有什么用呢?只要你时时刻刻不忘栽培灌溉,精心保养,还怕没有枝叶、花果吗?
做事做学问,我们都要保持纯粹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也许过程会缓慢点,但是每一步的收获都是坚实的,不会是那空中楼阁。也不要生出太多妄念,保持本心的清明,我们只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自然就会得到应有的结果,不需要去羡慕任何人,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相信一点,你的努力不会陪你演戏,也不会骗你,既然有所行动,必将有所结果,只是取决于你如何行,知晓知行合一的含义不难,难的是如何真的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