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国还有另一位数学家陈省身。但是,事实上,陈省身的成就,比华罗庚和陈景润要高得多。外国有研究机构,根据狄多涅纯粹数学全貌、岩波数学百科全书及苏联百科全书的分析,对20世纪的数学家,进行了一个排名。其中,华罗庚排在第90位,陈景润排在第1500位,而陈省身则排在第31位。可见,陈省身所取得的成就,确实是非常高的。
那么,既然作为大数学家的陈省身,他的排位比华罗庚和陈景润都高得多,为什么他的名气,反而没有华罗庚和陈景润大呢?
实际上,陈省身是在中美建交以后,才回来和祖国接触的。1949年,作为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所代理所长的陈省身,随着研究院,一同迁往台湾。接着,受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的邀请,举家迁往美国。随后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1961年,陈省身被推举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加入美国国籍。1963年到1964年,陈省身担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
虽然陈省身于1949年就去了美国。但是他的学生时代,以及青年时代,都是在中国度过的。
根据陈省生母校的老师和同学回忆,陈省身从小就是一个学霸。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能做很复杂的数学题。
其实,陈省身不但理科思维很好,他的兴趣还非常广泛,知识面很广。他看了《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很多文学作品,文才也很好,文章也写得很漂亮。
1926年,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那一年,他还不满15岁。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同学们遇到各种理科方面的难题,都会去问他,他都能够一一解决。前面我们说了,陈省身的文才也很好。写文章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当时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他往往能够一口气写好几篇。除了自己留一篇以外,其他文章,他都送给了同学。那些同学偷懒,就把他的文章当成自己写的,交了作业。最终,让陈省身颇觉尴尬的是,其他同学拿他的文章交作业,他们的作业得分,往往反而比他自己的作业的得分还高。
陈省身的文才很好,事实上可能正是他后来能够成为大数学家的重要原因。因为数学除了演算能力外,表达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些数学家,其表达力不强,因此就算他们很有想法,最终也无法转换为定律,失去了取得成就的机会。
那时候,看到国破家难,很多有识之士人都有“科学救国”的理想。陈省身也是和他的父亲都觉得,要想“科学救国”,取得更大的成就,读物理、化学是最好的。可是,陈省身却不爱做实验,而且更喜欢推导。因此,在大学一年级分科的时候,他转到了数学系。
当时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是姜立夫。由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因此,姜立夫决定亲自教授陈省身。他给陈省身及另外一位弟子吴大任开小灶。姜立夫给他们设置了一些非常高深的课程,比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而且姜立夫还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帮助自己批改作业。甚至其他一些数学教授,也让陈省身帮助批改作业。同时,他们还给陈省身每月10块钱酬劳。陈省身获得这笔酬劳,得意不已。
1930年,陈省身南开大学毕业以后,考入了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陈省身在清华以微分几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始在国际上发表论文。他曾经听过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的课,并且还当过杨振宁的老师,那时候,杨振宁还是一个本科生。1934年,陈省生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以后,转到巴黎读书。1937年他又离开法国,去美国留学。接着又回国,成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1938年,陈省身因为抗战,随学校迁到昆明。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回到上海,后来担任南京科学研究院数学所代理所长。1949年,他迁到台湾,再转到美国。
陈省身虽然身在海外,但是他一直关注着新中国的建设。
1972年2月,中美建交以后,陈省身于1972年9月回到中国访问。他受到了热情接待,当时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还专程会见了他。
1977年,小平复出后,立刻会见了陈省身。那时候,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分子,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就是小平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所以那时候,他召开了全国性的科学大会,不但要求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待遇和科研环境,而且对陈省身这样的华裔科学家也极为重视。1977年他一复出就接见陈省身,就是他很重视人才的表现。
而陈省身也非常激动,那时候不断奔波与美国和中国之间,积极推动中美两国在数学方面的学术交流。
1984年,小平再次设宴招待了陈省身,支持他担任南开大学数学所的所长,1986年,陈省身夫妇又获得了小平的接见和招待。
而这次事件后,国家就出台了提高国内知识分子工资待遇,以及颁发国务院特殊津贴等一系列重视科技人才的措施。
此后,陈省身还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到2000年的时候,陈省身和夫人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定居。流浪海外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04年,陈省身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数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为人类数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除此以外,陈省身一直心系祖国,尽可能创造条件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的精神,可以说,也给咱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陈省身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