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培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每一次政策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市场草木皆兵。
7月23日,针对教培行业监管的“双减”文件(中办发{2021}40号文件)在坊间流传。 该文件不仅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学科类培训的时间,还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与资本化运作,也禁止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变相突破。
当天,港股在线教育股集体下挫。截止收盘,新东方收跌40%,盘中股价一度腰斩,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记录;新东方在线收跌28%、思考乐教育跌近29%,卓越教育集团跌21%。美股教育中概股盘前也出现集体跳水。好未来、新东方、高途集团盘前曾暴跌近50%。
不过,最新消息是,据财新网报道,上述文件已正式落地,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市级地方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均确认,已收到相关文件,正据此开展监管工作。
校外市场培训总量将减少
据上述文件,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此外,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对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以K12教育培训为主的机构将是一个重大打击。此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谈到相关话题时,对南都记者预测:“校外培训市场总量将减少,未来培训机构会规范化推进,校外非正规培训机构将被加速淘汰。”
他也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学的补充,要规范其运营,强化校内教学,但政策不会一棍子打死,未来线上教育将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主流模式。
可能有公司去避税地设立主体上市
上述文件也提到,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这意味着,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上市之路不会那么容易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对南都记者表示:“起码在A股上市是不行了,不排除有些机构在避税地设立主体在美股或港股上市。如果在避税地设一个主体,作为境内实体的母公司,然后境外主体在美国上市,监管的难度会增加。”
那么, 如何更有效地监管?他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其实很多房企选择境外发行美元债,也是避开国内限制的一种方式。”
不过,余凌曲建议可以对资本出入境再加一道管制,即便可以境外发行股票、债券或者借贷融资,但只要国内主体是教育培训机构,就可以拒绝资金进来。
他补充道:“另外,对上市公司的规定,也将上市公司涉足学科培训的路给堵死了,他们难以再通过资本运作变相突破。”
抑制资本在民生领域的垄断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则对南都记者表示,该政策跟前一段时间打击互联网巨头、学区房等其实是一个思路和政策线,“是要防止资本的长期渗透和垄断,以防范教育的过度商业化和产业化,保持教育的公平和公益性属性。
“在线教育上市公司的背后是资本,资本的诉求就是垄断,攫取巨额的暴利,他们希望把市场上最好的老师招募旗下,希望学习他们课程的孩子成绩特别好,当然学费也是越贵越好。要实现这个想法很容易,几轮融资就有几个亿,就能用高薪获得最优质的老师和教育资源,“ 陈洪斌说,在很多民生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不能被资本这样去渗透,要实现教育的公平,避免资本的垄断。
他判断,接下来还会更多类似的政策出来,以抑制资本在一些重要民生领域内的延伸甚至是控制。
不少教培机构将转型?
政策监管一直是悬在教培机构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并非教培市场首次受到政策的影响。此前,5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海淀教委即将出台“双减”政策,且随着新政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将面临假期不得上课,学科类和素质类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上市,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做任何广告。受此消息影响,跟谁学、好未来和新东方等中概在线教育股当天开盘大跌。
不过,海淀教委次日辟谣称, 2021年5月24日网上出现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开会,教育机构暑期不许开课”等不实消息,系某培训机构员工将其内部沟通群中部分聊天内容未经当事人许可外传所致,该机构及当事人并未参加5月23日的会议,其聊天内容系个人分析和推测,并非海淀区教委官方发布。
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层对校外培训机构频频出手。4月25日,因涉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高思、学而思等四家校外培训机构被北京市场监管局通报,并被顶格罚款50万元。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等。
可以预见的是,上述“双减”文件一旦正式落实,风起云涌的在线教育业将迎来巨震,资本退潮,泡沫被挤出,一大批教培类机构也将面临转型的命运。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