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热度最高的两部韩国电影,一部是《寄生虫》,不仅入围了各大年度榜单,甚至入围了金球奖的最佳电影。
另一部就是这部《82年的金智英》
电影改编自韩国女作家赵南柱的同名小说(她另一部关注女性权利的小说集《你的名字是》,也很受女性观众好评,并且都有中文译本),从立项之初就持续热度,几度引发韩国全民探讨。
跟《熔炉》一样,探讨远远超过了作为娱乐产品的电影本身,而是直指积怨已久的韩国女性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各种压力。
甚至,连主演都“照搬”《熔炉》。
女主角是83年的郑有美,她越来越美。
比在《熔炉》里,美多了。
现在的有美,似乎有点像年轻时候的郝蕾。
男主角孔侑,完美男人这次饰演一个完美丈夫,用豆瓣评论的话说就是,他的角色是个BUG,因为不存在这么完美的丈夫。
电影的片名即故事,82年的金智英,是韩国一名普通的全职妈妈,她原本也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遇到了自己美妙的爱情并且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
可怀孕后,因为现实原因,她辞去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妈妈,独自把娃带到了3岁。
电影多方位展示了一位全职妈妈承受的压力,来自自身的,来自孩子的,来自婆家的,来自原生家庭的,来自社会的。
最终,金智英被压垮而不自知。
坦白说,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82年的金智英》算不上优秀,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搭建即缺乏纵深也缺乏变化。
但没关系,它真实,仅仅因为真实,就足以打动所有的女性观众(以及像我这样的妇女之友……)。
我一直认为,当代女性承受的压力普遍比男性大,因为至少,男人有很多被默许的解压方法,比如喝酒、打牌、游戏,以及“工作太忙了,回家就让我歇会吧”。
而女性的解压通道则窄的多,当代女最重要的解压方式是什么?大概是看综艺和总裁剧吧。所以,综艺一年火过一年是有社会原因的,而且这些节目必须节奏慢,慢到一边带娃一边做家务一边看都不会跟不上。
其实,类似“反婚反育”的影视作品,今年我已经推荐过2部。
年初塞隆主演的《塔利》。
春季档爆款日剧《坡道上的家》。
说的都是一个事,当代社会,女性压力很大,生育女性压力更大,全职妈妈的压力极其巨大。
但《82年的金智英》相比上述两部作品,枪口抬高了一截。
它不再把某个具体的男性——通常都是丈夫,作为责难对象,它把枪口瞄准了由来已久的男权文化。
《塔利》里,我们尚可以尽情憎恨那个一回家就玩游戏对哭娃置之不理的丈夫,甚至还可以来一句自嘲:呵,欧美男人也一个德行。
《坡道上的家》里,我们也可以尽情责难那个只会对妻子说“别管那些社会上的闲事,把孩子带好就行了”的丈夫,然后忍不住发问,身为妻子,凭什么就要如此卑微?
可《82年的金智英》展露给我们的是,即使把这种负分丈夫换成孔侑般帅气温柔活好、每天下班准时回家、不应酬、不沉迷游戏、抽尽可能的时间帮你带娃、照顾你的感受、会讨你爸妈喜欢的完整丈夫,全职妈妈遭遇的困境也很难消失。
这困境首先来自于全职妈妈7x24的心理 生理的双重高压,尤其是婴儿期的全职妈妈,基本上都是吃不好、睡不好、作息紊乱,如果再来任何一点额外的外界压力,非常容易崩溃。
然而,金智英,或者说所有全职妈妈最根本的困境并不在此,而在于长期和婴儿相处导致的成人社会关系的丢失。
通常来说,母亲对婴儿的爱,是巨大到无法想象的,会比最炙热的恋爱还要炙热一百倍。这本是身为女性独有的生命体验,也是人类繁衍本能所决定的。
可问题是,全职妈妈很难单纯从带好孩子这件事上,得到家庭之外的社会评价体系的认同。
这个时候,如果家人随口来句“不上班就只带孩子还不轻松吗”,或者冷漠的路人随口吐槽一句“妈虫就别出来找麻烦了”,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这才是金智英们和男权社会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能解决的。
电影里,金智英的丈夫准备请自己的育儿假,帮忙缓解金智英的压力,以让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我们智英,也跟一路辛苦读书上来,曾经有过作家梦想的独立女性,凭什么只能在家带孩子呢?”
可丈夫的同事说,“育儿假当然可以请,确实是有那样的规定,可你请完假回来之后,就不能保证你的位置还在哦。”
即使丈夫自己愿意,对他们这个普通家庭而言,财政上也不划算。
“我重新出来工作,月薪或许还不够请保姆和托儿费用。”
电影的结局看似温暖,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无奈。
智英的困局,最终只能靠自己的看开,靠丈夫和家人的反省来解决。
而孔侑这种极品丈夫,得上辈子扶多少老奶奶过马路才能遇到呢?
最后,虽然很少,但我们身边也出现了一些“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也就是女性在外挣钱男人在家全职带娃,比如我喜欢的毛利老师,她的老公就在家当全职爸爸。
我比较好奇的是,相比于全职妈妈,全职爸爸在心态上,是更焦虑呢,还是更会自我调节呢?
不管怎么样,多关爱女性吧,她们是世界之光,男人整体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