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李宗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有什么意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有什么意义
陕西省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李宗叶
前几日,在一本漫画故事书上看到一篇关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漫画故事,题目为《口角升级成群殴》。故事内容大概是:某大学附属中学发生一起恶性校园暴力事件,造成1人死亡,10多人受伤。高一(1)班的学生中午在学校里踢球时,该班学生王亮与一名初二(1)班的学生董卓发生口角,打了董卓一个巴掌后,王亮的同学周明又用手指戳了一下董卓。董卓说:“你们有能耐就别离开学校。”随后就离开了。王亮和周明以为没事就回教室上课了。下午英语课刚上15分钟左右,10多人拿着棍子由董卓领着冲进教室,上去就开始打人。其中,学生张扬被打得头破血流冲出教室后,又遭到追打,到处血迹斑斑。
最终,这起校园暴力事件的案例中的初二年级学生仅14岁的董卓却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董卓受到法律的制裁应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再犯下这样的错误,但是这教训却是由他失去青春的惨重代价换取的,一念之差使人生最宝贵最辉煌的时代要在高墙电网里度过了。这也给其他同学造成了人身伤害、扰乱学校秩序、影响正常教学等等。青少年本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预防犯罪的能力,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可为何会用如此偏激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又这般脆弱?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与青少年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都有关。
第一,从主观因素上看,由于青少年年龄小,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导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不清,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知识掌握较少,法律意识淡薄,对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不了解,这种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甚至漠视法律,对违法犯罪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因而在不良社会风气和部分不法分子的误导中,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有计划性、针对性、持续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及社会责任感,对其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具有积极的作用。他们懂得了自己享有的权利,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能使青少年摆正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激发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行为,并且在学习中和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实践证明从小进行过法制教育的青少年,长大后其社会责任感一般强于未经过任何法制教育的青少年。而从小就进行过法制教育的青少年人群,违法犯罪率也大大低于未进行过任何法制教育的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很大。
第二,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失当。一方面,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娇惯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在家是“小皇帝”,出门便要当“小霸王”,从小就养成了任性和好逸恶劳的恶习,稍不遂意则不计后果横加发难,甚至动刀动手打架、闹事;令人堪忧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有的甚至在孩子犯错或是违法犯罪之时,为其四方求情,百般开脱,大包大揽扛起所有责任,却舍不得批评孩子一句,在这种过分的溺爱和保护下,恶性难改,最终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一味的忙自己的事业,对孩子仅仅是经济上的各种需求,还美其名曰: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我锻炼,导致这些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一味追求物质利益或自身“潇洒”,放纵了孩子的放荡习性及其膨胀的物质欲望,忽略了文化知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误导孩子形成“金钱是万能”的错误意识;二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欠缺。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部分学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都做的是一些表面工作,让学生读一读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真正发挥其法制教育的作用。始终把追求学生应试考试成绩作为奋斗目标,以致学校教育活动重心偏移,重智轻德现象较为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对优生宠爱有加,对差生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厌恶训斥,在不良教育方式影响下,一些学生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反而逆反心理滋长,厌学、旷课、泡网吧、玩网络游戏,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但如果学校积极对宪法组织学习,能使青少年懂得作为公民依法可以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使其懂得和明白其行为对自己和家庭的影响,使他们从小就有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而加强对未成年保护法的学习,更能使青少年体会到国家法律对他们成长的关怀和保护,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的感情和热爱。也不至于是部分学生结交不良少年,染上恶习,最终走向犯罪。三是社会文化环境中消极面的误导。文化市场受到严重的污染,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家长也怨声载道。一些电子游戏室、网吧的经营者,视法律而不顾,采取种种手段放纵青少年,在电脑中安装一些暴力游戏,使有的学生旷课,夜不归宿,沉迷于网络,使他们产生了暴力倾向。有的影片或是电视剧中的暴力片段,只是为了达到影视效果,科部分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想象录像中的镜头那样去尝试、体验甚至模仿暴力游戏场面或是影视剧情,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要想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要和青少年一起努力才能做到。
首先是青少年要有预防犯罪及保护自己的意识。青少年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如被敲诈、被殴打或是被抢劫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但不提倡青少年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歹徒,保护好自己。之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当然,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要正确使用报警电话。也一定要相信法律才是预防侵害和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同时,要学会分辨美与丑及如何应对丑恶的行为。如发现自己或是身边的小伙伴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告知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的法定监护人,由家长、老师或学校等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我们既要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又要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解决"的错误做法。总之,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决不能用个人粗暴简单的不法行为来私下解决。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广大青少年需要要机智法子、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其次,家长、学校和社会要相互配合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不能溺爱要真爱,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因此给予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科学教育方法,引导他们正确交友、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真爱;学校不但要让学生学到一些法律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敢于在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时勇于抗争,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做到知法、用法,敢于在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面前说不。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掌握防卫方法,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决不姑息养奸,绝不向暴力低头。让学生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当文明学生,做守法公民,接受健康的思想,并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监督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应密切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做好普法宣传,严厉打击各类不法行为,及时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与青少年一起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创建平安校园,维护和谐幸福家庭,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