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第三位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作家和作曲家。
神圣罗马帝国只能由皇帝兼任的德国国王和波西米亚国王担任,因此只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能够成为这两块地方的国王。1701年前,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分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两部分,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选侯国,普鲁士是波兰的一个公国。
而腓特烈一生的精力在于求得封王,但是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德意志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他最终是要反抗制度的,因此,在他任内,他采取了非常多的行动。
腓特烈统治时期普鲁士军力大规模发展,领土大举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其使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并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向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迈出第一步。
在他统治时期,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其本人也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和音乐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大规模发展军力、扩张领土,使普鲁士国力迅速提升,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腓特烈二世是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汉诺威的索菲亚·多萝茜娅的儿子。他的父亲对他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管教,这使得他在童年时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腓特烈二世曾试图摆脱他作为王太子的生活,他觉得那样的生活很无聊,他想要的是放飞自我的生活,他曾经也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他爱上了一个叫卡特的女子,于是,他被囚禁了,按照王室的传统和观念,王子是不能和平民在一起的。
在他的恋人卡特死后,腓特烈性格开始转变。在向父王道歉并得到宽恕后被从监狱释放。作为交换,其父不再干涉其爱好与研究,之后被勒令进行军事和政治学习。
后来,在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的契约下, 年轻的腓特烈二世娶了远房亲戚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一开始,他们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恩爱的画面,私底下里却非常不睦,最后还分居了。(这是多么熟悉的剧情啊?)
此后,他对女性比较疏远,希望在女性身上也看到他在男性那看到的勃勃生机。在他身后做的尸检并未发现他患有性病或畸形。
1740年初,腓特烈写下了其第一部著作《反马基雅维利》(Anti-Macchiavell),标志着其政治思想的成熟,昔日的毛头小子终于成长为了大人。
有趣的是,腓特烈二世还和俄国著名女皇叶卡捷琳娜有一腿,他们曾经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而叶卡捷琳娜是东普鲁士人,这简直就能拍成电视剧了。机缘巧合的的是,不知道多少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进攻俄国带的50万法军中大部分都是普鲁士人。
德国国王腓特烈二世逝世后,他的遗愿是在无忧宫露台他的爱犬旁下葬,但他的继任,也是他的侄子却将他葬在了波茨坦格列森教堂的地下墓室里。后来, 那些仰慕他的人才实现了他的遗嘱,把他葬在了他想要葬在的地方。
人们在英灵殿(Walhalla)为他塑半身像以作纪念。在他过身后人们树立很多纪念碑,最有名的是在柏林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腓特烈大帝骑马像。二战时塑像幸存,并在民德时期重建。
欧洲版的宫心计——叶卡捷琳娜
腓特烈大帝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确是那个时代欧洲少有的全才。他是军事天才,音乐才子,和语言狂魔(他会八国语言,简直就不要太优秀了)。
身为一名能同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和拿破仑齐名的军事天才,腓特烈大帝率领军队取胜的罗斯巴赫会战中,腓特烈大帝让普鲁士彻底站稳了同法、奥和俄国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一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甚至被列入西点军校的教材中。
身为语言狂魔,腓特烈大帝在外交方面也有颇高的建树,在他任内,德国的文艺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身为一名被国王事业耽误的天才音乐家,他除了欣赏音乐之外, 他还懂得创作音乐,他于1747年在无忧宫与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会面。腓特烈即兴给出了一段自己的旋律,并表示希望巴赫能够将这段旋律改编为赋格曲,巴赫对于国王的音乐天才深表赞赏,但是由于改旋律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巴赫随后才将改编好的六声部赋格写完并寄给腓特烈大帝,并题名《音乐的奉献》。
腓特烈大帝的努力没有白费,让德国人有了归属感,有了民族认同感。直到今日,虽然德国版图距离全盛时期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自从东德和西德统一后,德国仍然是一个完整而又统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