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某匪报名了某培训活动,很荣幸拿到了一个名额,有幸参加。活动一共四期,由影视圈知名一线工作人员现场授课。
某匪混迹在朝气蓬勃的学生当中,跟着一起回炉再造。年轻的时候没有当过真的学霸,上了年纪依然可以是个不放弃的学渣。
第一期的主讲张凯,来自于承接若干知名综艺的剪辑公司,现场讲出了很多有趣的幕后故事。
如果喜欢开着弹幕看综艺节目,会发现剪辑师们的存在感经常体现在“我要寄刀片给剪辑”之类怒气十足句子里。听了这一期分享,直接的感触是,可以考虑少给剪辑届Tony老师们寄点刀片,适当加点鸡腿。
综艺后期制作目前在国内能成规模,离不开国内综艺业态的井喷式增长。2013年,《爸爸去哪儿》播出第一季。2014年《奔跑吧兄弟》播出第一季,从此一批国产综艺进入大家视线。
起初后期制作都是小团队起家,经历过起步期凭本事吃饭,从十几人迅速成长成几十人的团队,成了有名气的大公司。他们和综艺节目经历了红利期的互惠共生,一起野蛮生长有了规模。
通过三小时深入浅出对剪辑届Tony老师们工作的了解,适当加点鸡腿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1.工作耗时巨大,需要团队协作,劳动量堪比知名劳模程序员。
后期剪辑工作从收到巨量原始素材开始,对现场的了解往往来自于几十个机位几十个小时不停歇的工作影像记录。两个几十相乘,听起来就是很直接的工作强度了,另外综艺有上线时间压力,所谓“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加班加点不在话下。
张凯老师现场讲到了实习生小盆友们经历过的惨剧,刚刚实习就赶上了热门综艺,于是先连轴转24小时,好不容易能睡几个小时,很快就又被“薅起来”干活。
和其他品类影视剪辑不一样,综艺节目剪辑必须是团队合作,因为工作量超大,一期节目剪辑师们每个人剪出十分钟已经是饱和的工作量了。
另外综艺节目的属性也使得分工合作变得比较可行,虽然每一集综艺时长都在几十分钟,但综艺比影视剧更加碎片化,可以随时看起随时暂停,两位剪辑托尼老师的作品衔接起来问题不大。
2.综艺看点需要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剪出来,理顺靠逻辑,非常费脑。
每一集综艺的各种亮点,其实都是从大量原始素材里刨出来进行再次加工的产物。原始素材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上帝视角,剪辑要靠自己的理解理顺人物关系,突出看点呈现给观众。虽然干的是高度娱乐化的工作,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反而是理性思考和逻辑,否则很容易被巨量原始素材淹没,找不到头绪,或者因为漏洞产生影响理解的bug。
张凯老师提到了真实的工作经历,2个资深剪辑师带着手下8个剪辑师,前后整理了13天才出故事线,最后成片时长10分钟……
3.剪辑师面对的不仅是逻辑要求,还有更多是情绪上的配合,每天苦逼依然要活蹦乱跳玩梗。
逻辑理顺之后,细化执行就到了添加工艺阶段。拿到的原始素材有的时候会非常受限,翻新提升工作就全都落在了剪辑届Tony老师们身上,素材取舍也全在他们一念之间。
有时候,他们会在原始素材上“绣花”一样分镜加特效,甚至手动达成“推拉”镜头效果。这是因为和影视剧相比,综艺走向有很多不可预知的的因素,镜头也没有办法在拍摄当中全部捕捉到,锦上添花或者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就都落在了后期身上,手段重复多了难免变得有点像烂梗,但套路还在用,证明确实是有效的。
另外影视剧往往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音效,综艺后期剪辑多数时候也要顺带搞定配乐,外加设计好配字动画等等需求交给其他部门配合,是个对多项技能都有要求的工作。
对比其他门类的剪辑,综艺剪辑对小朋友们很友好,因为年轻人懂得玩梗,不缺脑洞和幽默感。综艺剪辑师非常需要换位思考能力,才能做出年轻人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不断榨干自己……
听完本次分享课程,其实也更能理解观众想寄刀片的根本原因何在。
剪辑届Tony老师们为了节目效果要处理大量素材,所谓“真人秀都是有剧本的”这种言论,剧本感一部分来自于前期策划,另一部分来自于后期剪辑。剪辑老师们往往没有拿到编剧的钱,还干了编剧的活。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有“爆点”,调整素材顺序“移花接木”,通过调整播放速度、添加音效来增加仪式感吸引观众都是家常便饭。对剪辑届Tony老师们来讲,这是技术,对粉丝来讲会有更多感情介入,往往也就会有“我想寄刀片”的冲动,说到底,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碰撞。
算算看,国产综艺迎来爆发也不过短短几年,市场还在进一步成熟当中。路还挺长,还是得更好爱护剪辑届的Tony老师们,期待迎来更多牛X的国产综艺呐~
欢迎关注57线自媒体土匪撸剧,某匪陪你一起调侃吐槽( ̄(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