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蝉歌
(本文原创)
七月的泉城,炎炎烈日,骄阳似火,外面传来一阵阵的蝉叫,将我的思绪拉回了七年前,那一年的夏天,为了寻找清凉之地,我来到老家西边的“古沙洲”林场避暑
之所以称为“古沙洲”,是因为这里曾是几百年来就有的黄河故道。远古时,中华“母亲河”的一次最大改道,便留下了这条贯穿东西,绵延数百里的沙丘带。由于地广人稀,这里十几里不见一个村庄,只是一条勉强能行车的沙土路,可以将车开进密林深处。那天没有风,只见沙路旁错落有致地长满了几丈高的杨树,最初还成行成排,走进十多里之后就成了原始风貌的野生杨树林了。
这些树很高,长的又很密,沙丘也一会高、一会低。低凹处生长着半米高的杂草,空气也渐渐清新、凉爽起来。于是我停下车,从封闭的车里走出来。啊……只听见树林里传来一阵阵高亢的天籁之音,难道是蝉鸣吗?那蝉鸣不似小时候在乡下捕蝉时边飞
边叫的浮躁声,更不是城市花园里树梢上一两声似有若无的尖叫,而是像一阵风、一支乐队在合唱、在共鸣、没有马达声的嘈杂
伴奏,没有面对人世的惊恐,这里是真正的大自然,是它们的祖先、以及祖先的祖先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乡间记忆”了。车继续前行,爬上了一个沙丘,一片墨色松林出现在沙丘上,路人告诉我,这已经存在几百年了,是特地留下的,因为树林里还有
座古庙,供奉着几尊古代留下的石像。人不能忘记祖宗啊,所以,这些松树再高,再粗也不能砍伐,要留给后人呢!听了这话我十分感动,我知道,这古沙洲中的居民生活还处在逐步改善的过程中,过去全村一百多人,只有几口小水井,由于水位下降,不能取出更多的水来浇地,所以,沙丘上的农作物只能零星种植,甚至只能自生自灭,为改变这种情况,村里正在统一规划挖几条水渠,深挖几口机井……
说着说着,这位当向导的农民眼睛里充满着希望的光芒,我心中也轻松了许多……从沙丘向远处望去,小村坐落在不远处,绿树成荫,我禁不住脱口而出: “小村真美呀”,当向导的农民转起头来说:“今年儿子上了大学,要出去见世面了。还有这里的花生、西瓜都被城里人看上了,每天都有人上门来收,价格比别处高不少
呢!”他笑了,“就是这些蝉虫,也卖到六七毛一只哩,嘿嘿…”我们的心情也轻松起来。是啊,这样的原生态农业已经不多了,当外面花花世界的西瓜都大水大肥,甚至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的时候,这里还有最憨厚的乡农用最原始的方式种着花生、西瓜,这花生能不香、西瓜能不甜么?说话间,朋友们从不远处的草丛中发现了几丛瓜秧,顺藤寻去,几只大小不一的黑绿色的西瓜被发现了,农民说,这些西瓜几乎不用管理,无需人工浇水,野草又茂盛,全是近乎野生的状态。
你们城里人来了,可以随便摘!不会有人管,你们看,上千亩呢!”是啊,放眼望去,沙丘无际,除了一片片古老的杨树林,就是杂草丛生的沙坡了,里面不仅杂生着西瓜,还有花生,毛豆,甚至甜瓜。说来也怪,这里的树、苗以及草,几乎看不到虫害。“有无
数的鸟儿保护着它们呢!”农民说。
离开了松林和沙地,在蝉鸣声中沿路前行,要走过一条更大的沙丘,只见这条沙丘高达数米,南北走向,一眼望不到尽头,我知道,这里快临近“水浒传”里描述的“十字坡”了。数百年前的北宋年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百里外的梁山泊上举起了“替天行
道”的义旗。当时这里是“古官道”,是连接晋冀鲁豫的必由之路,身为阳谷县“教头”(公安局长)的武松打死了与西门庆通奸的嫂不远的塊嫂,被两位官差押解着经过这里。那时宋江领导的起义军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路边店,作为“耳目”。那男掌柜是“菜园子”张青,女掌柜便是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
斗转星移,几百年过去了,这里已是人迹罕至,举目荒芜。农民介绍说,上边能捡到一些古代的瓷器残片和刀剑呢!可是沙丘有些高,走上去会有些困难,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让这些历史风干在这里吧!
汽车又缓慢前行,我已不忍心关闭车窗了,任外边新鲜的空气、波涛般的绿色涌进车里。车在沙丘上起伏,蝉声在树林中激荡。古老
的沙丘啊,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里,你能留下来陪我们,也许是彼此的一种庆幸,尤其是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如潮的蝉歌啊,使我们每一个久居城里的人,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乡情
浓浓的田野里。
转眼几年过去了,听一位朋友说,那片沙丘己建成了休闲林场,可以采摘和参观,也有了大片大片的花由供人们拍照留念。还有一条人工河,道路也修好了,周围建起了许多砖房和旅游宾馆,为了留住乡愁,景区特地留了一片土坯房子和院子片区作为民俗参观的场所,我暗自叫好。
古沙丘,你见证了几百年来的沧海桑田,我也想在今年的夏天再去看一看,看一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古沙洲新貌,再听一听那如潮水般涌来的蝉歌……
壹点号 荆山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