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腔十大名丑之一(甘肃曾经有个人)
甘肃秦腔十大名丑之一(甘肃曾经有个人)
2024-06-29 11:48:33  作者:漫长尽头  网址:https://m.xinb2b.cn/life/ymw375720.html
警官父亲要将儿子扔黄河 丁振华演旦角轰动兰州靖远城 最终挣死于舞台

——《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10)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撰文|武 永 宝

甘肃秦腔十大名丑之一(甘肃曾经有个人)(1)

秦腔戏剧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一、丁振华生平及艺术成就简述

丁振华(1912~1956),甘肃靖远乌兰镇城关村人,后,搬家至屈吴山下丁庄湾居住。这里属于高湾乡。乳名:孩儿。出身警官家庭。

1.丁振华一代秦腔巨擘。丁振华当年在甘、宁秦腔戏苑的地位甚高,艺术成就非凡。他与黄致中、袁天霖、王化礼、孔新晟、牛利民等人齐名。是响当当的一位大腕儿。旧社会,戏子匠地位低下,留下来记述他们事迹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靖远籍省文史馆馆员张尚瀛先生(1921~2005)曾写过一篇:《甘肃近代秦腔多面手——丁振华》,刊发在《白银风情》第二辑上。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一篇描述丁振华先生生平事迹的专著,较为详实。

此外,张慎微先生的《甘肃秦腔随笔》一文,刊发于《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上,其中也记述了丁振华的一些信息。张慎微说,丁振华与黄致中为师兄弟,同时受教于西北须生泰斗麻子红。丁振华须生的戏路,依然是郗派的路子。还说,丁振华与田德年和他的女儿田小兰曾合作,在宁夏中卫、中宁、银川、吴忠、阿拉善等地唱戏。而丁振华就是这个戏班子的班主。张慎微评价丁振华:“大有声誉”。

这个戏班子其他知名成员有:陈化礼,艺名:富贵子。系王福成(水涝)的徒弟。朱化民,号称:小麻子。系文汉臣的嫡传徒弟。演须生戏水平次于丁振华。青衣旦吕少亭,艺名:金页子。武生宋乐民,靖远人。高正保的徒弟。武功特别好。解放后,曾加盟靖远靖丰剧团、靖远县秦剧团。为著名的武生教练。享有一定声誉。丁振华为首的这个剧团,曾独霸银川新华街戏园子多年。与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主导的“觉民社”戏班子相抗衡……

近来读到一篇回忆寇世英先生的文章,反映出,丁振华系寇世英的过门师傅。也就是说,丁振华与麻子红都曾给寇世英教过戏,尤其丁振华,给寇世英教戏颇多。寇世英于此受益匪浅。两人一二十年间都在搭班子唱戏。彼此时分时合,常年奔走于兰州、宁夏、靖远一带……

2.饰演旦角起家,差点被父亲扔进黄河。张尚瀛著《甘肃近代秦腔多面手——丁振华》一文记述,丁振华自幼酷爱秦腔艺术,十一二岁幼小年纪,即沉浸于戏园子里,悉心揣摩戏路,观察大腕儿们的演技,遂熟记于胸……关娃(关雪亭)、梓娃(朱怡堂)、牛佰顺、麻子红(郗德育)、王文鹏等陕、甘巨匠来靖远演出,他更是亦步亦趋临摹之,学习不怠……

后来,丁振华又上兰州专门学戏,拜刘金荣为师。这个刘金荣,有来头。1927年,他随王德孝戏班子从陕西来兰州,乃是在兰州走红十几年的一流须生演员。代表戏有:《双灵牌》、《烙碗计》,金沙滩的《点将》、《舍子》等。刘金荣到兰州后,又曾到文化社、维新社搭班唱戏,故,丁振华随师傅先后在文化社、维新社跑龙套。一边学戏,一边谋生计。

初,工青衣旦和须生。张尚瀛记述,丁振华为了学好旦角戏,期间,还观摩、吸收了旦角名家关雪亭、张雨亭诸先生之长,演技水准大涨。先是演侍女、丫鬟之类的。后来,终于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优秀青衣旦方家。1937年,维新社在靖远演出,丁振华搭班饰演《放饭》中朱春登之妻赵金堂一角儿,轰动靖远。可是,差点被父亲带人将他绑起来扔进黄河……父亲是没落旧警官,以为儿子唱戏辱没门楣……后经多方协调,风波方才平息。父亲自此,彻底放任不管他了,任凭他在戏苑的天地放飞自我。

3.很早就组织起丁家班。按照有关资料,1933年的时候,丁振华就已经在靖远拉起了“丁家班”,并做了班主。这个时候,他年仅21岁。恐怕是最年轻的戏班主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享誉西北的大明星花旦杨金凤女士,此时,年仅10岁,她与胞兄杨金民于这一年自宁夏中卫逃难而来,遂入丁家班学戏、谋生。期间,杨金凤正式拜师丁振华、吕少亭(艺名金叶子)、寇银川(艺名大嘴旦)学艺。

吕少亭、寇银川为当时甘肃驰名旦角艺人,杨金凤、杨金民兄妹之名,就来自于师傅吕少亭的艺名——金页子。属于“金”字辈儿。杨金凤后来大红大紫,以《柜中缘》、《捡柴》、《放饭》等戏开门,12岁即崭露头角,人称“小十二红妹子”。1941年,杨金凤进入兰州,演出《阴阳河》中的“挑水”,反响强烈……又获美誉:兰州红。资料还显示,抗战期间,杨金凤与父母一家人曾落户靖远,由于靖远生活情况好,杨金凤母亲在靖远还染上了大烟瘾。期间,杨金凤曾屡屡回靖远搭班抗战剧社等戏班子演戏……

由此可见,靖远丁家班乃是杨金凤这只金凤凰起飞的初始巢窠。

4.生旦净丑无所不能的全能手。丁振华特别善于学习、吸收别人之长,行行学,行行通。集导演、生、旦、净、丑、司鼓、乐器等于一身。时人称之为:“全台转”。演出中戏班子里缺啥角色,他就能立即替补之。缺乐器手,他就立即操起乐器……这实在太难得了。这样的全能选手,在近代西北秦腔史上都很罕见,似乎具有唯一性质。后来的秦腔巨擘李发民、王华民二人号称全才演员,但他们旦角戏却唱不了。也不会摆弄乐器。可是,丁振华则不同,李发民、王华民精通的导演、胡子生戏,丁振华不比他们差。他们不会的旦角戏,丁振华却把青衣旦、老旦等角色皆演得风生水起、水平上乘。再说,司鼓、二胡、板胡,丁振华更是样样精通。这一点,李发民、王华民就更望尘莫及了。故,丁振华的全才,那真不是盖的,确实具有唯一性。

当年,秦腔艺人谋生很不易,故,戏子匠必须演技过硬、超群,才能混到饭吃。再就是如丁振华这样,能够具备多面手,方大受欢迎。有他这样的多面手在场,戏班主心里就踏实多了。再不怕个别难伺候的坏仔罢演闹事了。张慎微《甘肃秦腔随笔》记述了这样的谚语:七紧、八慢、九消停。说是,当年的戏班子为节省成本,尽量少聘请演员。有七个演员,每人在一场戏里串演好几个角色,就能勉强凑合演完一台戏。八个演员,就轻松一些。而九个演员,则会更潇洒自如地演完一台戏。因此,丁振华这样的“全场转”人才,在戏班子里非常受欢迎。

张尚瀛先生记述,当年,丁振华看了名家霍振川(霍三娃)主演的《背鞋》、《打路》、《铡八王》等戏的老旦演出,吸取其精华,加上自我感悟、创新,这些戏,后来都成了他的代表作。霍振川,民国早期为中卫刘家戏班的台柱子,一代名家。

再后来,他感觉自己青衣旦的舞台扮相不佳,遂钻研老生和须生戏,饰演《烙碗计》中的刘自民,《劈门》中的白茂林,《走雪》中的曹福,成为拿手戏。另外,须生戏《逃国》、《九莲灯》、《四进士》、《胡蝶杯》吸收陕西、兰州、陇西、陇南各戏路之长,演来头头是道……

由上可知,丁振华秦腔角色全能手,可谓名不虚传。

5.丁振华演《背鞋》,胜过陕甘名旦“杨猴儿”。张尚瀛记述,丁振华饰演《背鞋》中的老母,跋山涉水,千里寻儿……这角色真让他给演活了,也演绝了。这戏基本是独角戏,没有绝技吸引观众,枯燥乏味,观众会离席而去。丁振华的高超演技,竟让观众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看完戏,最后掌声雷动……真不容易啊。当时人们评价:丁振华的演技水平,已经超过了当年闻名陕甘的名旦“杨猴儿”。

我老婆今年七十七,

却怎么越走越有力。

……

昨天走了九十九,

今儿天要走一百一。

丁振华饰演的一位慈母颤颤巍巍赶路寻儿,唱作念打,每一戏细节都是精准设计,步步到位,让观众倾倒、悦服……这一幕,给张尚瀛先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故,提笔记录了下来。

那么,“杨猴儿”又为谁呢?据张慎微《甘肃秦腔随笔》记述,杨猴儿,真名失考。其为民国初年通渭来靖远演出的络络班的当红老旦,演《钓金龟·背鞋》是一绝。其唱腔表情均极出色,且颇有创新精神,表演与众不同。老旦的演出自成一派。公论:百看不厌。张慎微对杨猴儿有此评价,真不低。

张尚瀛则认为丁振华演老旦的艺术水准,更胜于杨猴儿一筹,实在是难能可贵。

6.全家上阵的戏剧世家。张尚瀛记述,麻子红和丁振华都曾前往峤山寻访秦腔史上的奇人田犏牛,拜师向他学习过。丁振华从田犏牛这里学到了《太湖城》的“踏罡布斗”的程式,《五雷阵》中的“打雷碗”、“甩麻鞭”等绝招。还向靖远自乐班的好家牛仲彦、尚斌、阎德臣、刘文富等,学习他们常演出的《铁兽图》、《江流生》、《春秋配》的本子戏和折子戏的演唱技巧。

张尚瀛先生还记述,丁振华全家都是秦腔演艺的行家里手。凡有演出,自己和老婆、儿子等,全家齐上阵……自己是“串班长”(导演)、司鼓,儿子丁有恒则敲小锣,老婆在台子上搞后勤服务,忙前忙后……偶有某角色缺席,别人拿不下来,丁振华则亲自粉墨登场,又变成了演员。故而,丁振华全家人都在一场戏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各司其职。他们一家人都为秦腔演艺事业做出了贡献。有人称丁振华个人演戏,为:全场转。称他一家人齐上阵演戏,为:全家转。

7.众人说:孺子可教也。值得一提的是丁有恒,据王兴隆先生说,丁振华儿子丁有恒,10岁左右,即在舞台学敲小锣,在舞台上憨态可掬。幼小年纪,懵懵懂懂,加上半夜演出,似乎嗜睡,一副未睡醒的样子,人们担心他敲锣走样,搞错了赶不上节奏。结果发现,凡在节骨眼上,丁有恒猛然醒悟,竟然将锣儿敲得有板有眼,分毫不差……间隙中,又抱着小锣打瞌睡。当时,靖远人看了,都感叹道:这娃看着迷者呢,吹起来却利者呢。面傻,心不傻,透亮得很呢……

是块敲锣打鼓的料,将来必成大器。后来,丁有恒果然成为兰州市秦剧团的司鼓。即靖远人俗称:打头首(手)子者。这也算是继承父业吧。

8.劳累过度,英年早逝。透支身体,苦累交加,是旧时代困扰大牌秦腔艺人的魔咒。尤其须生、大花脸、净角等台柱子演员,他们是养活整个剧团的主力军。其演出特点,也是声嘶力竭地吼唱……所谓吼秦腔,主要是指这类胡子生的戏。每场演出,这类角色均须卖力地吼,若是夹杂武戏,还须大动作死命地折腾……且,有时候连轴转,一天竟连演好几场……这样天长日久,往往导致身体提前垮掉,英年早逝。其他生、旦、丑等角色的演员,则长寿者相对较多。须生、大花脸、净角演员多短命,活活被挣死、累死。这也是一大特点。

解放前后,丁振华常年流动、奔走于兰州、靖远、中卫、银川、阿拉善等地演出,早把身体累垮了。得了严重的肺病……1951年,他与田德年、杨金凤、李发明、丁醒民等在中卫组织了新民社,后,他被吸收进中卫剧团,成为有正式编制的演员。时,配合当时土改等形势,在演出秦腔传统古剧的同时,丁振华他们还排练了《白毛女》、《大家欢喜》、《血泪仇》、《穷人恨》等现代戏。有篇《漫话中卫的大秦之腔》的文章,对丁振华这样表述:须生泰斗丁振华、丁醒民、袁新民……须生泰斗一词,用得好。充分说明,丁振华在中卫享受崇高的声誉,为陕甘宁观众所认可。

1954年,丁振华和寇世英欲加入银川市秦剧团,因严重肺病,未能录用。寇世英被录用。丁振华遂返回靖远。此际,他联络管育中、田筱莲等拉起戏班子深入乡村演出。1956年,在家乡高湾塬丁庄湾村演戏,因用力过度,肺心病恶化,一幕戏演刚演完走下舞台,未卸妆,即溘然长逝……死后,老婆改嫁糜滩独石头。

9.斯人已去,英名长存。展学昌先生说,自己10多岁年纪,只看过丁振华一场戏,即:《杀庙》。是在东湾岳家台子演出的。王兴隆先生则说,由于丁振华去世较早,加上他常年在外四处流浪唱戏,在靖远城里演出较少,故,像他这般年纪的靖远人亲睹过丁振华戏者甚少,他自己只看过《抱火柱》、《抱火斗》两折戏。但是,丁振华鼎鼎大名却是如雷贯耳的。展学昌还说,麻子红的徒弟,临夏州秦剧团的团长王化礼先生,就曾很推崇丁振华的演技。曾多次当着展学昌的面,大加赞许丁振华……对于王兴隆而言,有关丁振华的故事,更多来自于长辈们的讲述、传说。

甘肃秦腔十大名丑之一(甘肃曾经有个人)(2)

张尚瀛著《甘肃近代秦腔多面手——丁振华》资料图片。

二、丁振华打驴学戏 挣死一头驴

1.秦腔百事通讲述的新故事。这个故事,乃笔者近期新搜集而来。讲述者,就是王兴隆先生。他可是靖远秦腔史上的百事通。他给笔者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秦腔故事,笔者均一一录存下来。同时,结合展学昌先生讲述的辅证,还有其他方面资料,汇集于一起,反复比较,去伪存真,最终整理成一篇篇可信的文章,刊发、流传于世。笔者相信,这些东西必将成为后世研究陕、甘、宁秦腔史难得的资料。

2.打驴学戏,挣死一头驴。丁振华幼年时,家境困难,父亲虽说曾为警官,但早已失业,家道败落了。家中止有一头驴子,父亲督促他用驴驮水,满街吆喝,卖水挣几文钱,勉强糊口度日。关于丁振华幼年卖水谋生一事,张尚瀛的文章里也有记述。当年,靖远城里的市民吃水,靠的是黄河水。一般须前往河边挑水吃。家里没有人力可挑水者,则只能在家门口等待买水了。黄河水浑浊,须澄清后再卖于人家。

丁振华每天赶驴驮两个木桶,可卖三趟水。这天,却意外卖了五趟水,多得了十几文钱。何故耶?原来,都是他痴迷学戏所致。丁振华年纪虽小,却是超级戏迷。无论白天黑夜,一有空,就钻进戏棚子不出来,给戏班子帮忙当下手,死乞白赖不走,目的就是为了赖着看戏、学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丁振华后来能成为闻名西北的秦腔巨擘,当年学戏入道儿,就靠的是这种倔强的韧劲儿、钻劲儿。

丁振华有天赋,看过牛佰顺、麻子红、王文鹏等人的戏,随手就能学通透,在大街上赶驴卖水,学着他们的声嗓吼唱起来,真是像模像样,分毫不差。街上的人听了,大感惊奇……不仅唱,还有忘情的动作,旁若无人。丁振华能做到学谁像谁……学麻子红,声嗓、做派就是麻子红的。学王文鹏,则全是王文鹏的路数……初学者,能做到高度仿真,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独特本事。

这天,丁振华看过《马潜龙走国》的戏,在大街上卖水过程中,忘情地死命打驴,将驴儿当成戏剧中急奔逃窜的骏马,边打边唱……驴子被频频抽打,遂加速快跑。丁振华则在驴子后面追赶,口中的乱弹声震天响……路人见之,皆惊避之。感觉这娃疯了……这样一天下来,竟然多卖了两趟水。晚上回家,父亲发现驴子浑身汗水湿透,肌肉颤抖,口吐白沫,不能吃料。问之缘故,方知是儿子痴迷学戏所致,遂暴怒,上前将丁振华狠揍一顿……第二天一大早,家人发现,驴子已经死了。驴子硬让丁振华学戏给活活折腾死的,父亲和家人悲伤不已。这样,贫寒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

3.痴心不改,出外学戏。驴子死了,此后,丁振华卖水的生计算是干不成了,遂毅然孤身上兰州城,一边打工谋生,一边拜师继续学戏……因为,丁振华实在放不下唱戏的爱好,不让他学戏、唱戏,等于要他的命啊。这决心和毅力,真是神仙也挡不住的。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年苦练、滚打和磨砺,丁振华终于成为一代秦腔演艺界的大哥大,走上了职业演艺之路。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死在舞台上的……丁振华,可谓:为戏而生,为戏而死。这种敬业精神,古今罕有。

上述,就是丁振华打驴学戏,留在秦腔史上的一段佳话,辑录于此,必成宝贵的文史资料。

2022年5月26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甘肃秦腔十大名丑之一(甘肃曾经有个人)(3)

张慎微先生所著《甘肃秦腔随笔》,关于丁振华、黄致中系同门师兄弟的记载。见《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234页。

甘肃秦腔十大名丑之一(甘肃曾经有个人)(4)

作者(中)采访民国时期靖远筏子客大帮主魏玉珠的后人。杜树泽拍摄于2014年春。

作者简介

武永宝,1963年生,甘肃靖远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财会学校教书5年。后,调回甘肃白银工作,曾长期从事白银市平川区的基层档案、宣传、文化、文联等工作。分别担任各部门的负责人。曾连续四届任甘肃省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网络长篇小说《独石记》,在起点中文网推出。长篇小说《黄河远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等,发表于《飞天》、《大家》等杂志。创作取向以反映西部黄河文化、黄河人生为主。其中,中篇小说《虎豹口》为其巅峰代表作,曾被某中国作协会员、某地作协主席抄袭重复发表于《红岩》杂志1998年6期,以及收录进其2005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无羽之鸟》。

反映黄河筏子客生存状态的中篇小说《西部国风》,获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白银市凤凰文艺奖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北京等方面有关文化公司曾多次筹划将《西部国风》拍成影视剧……同时,由作者授权,该公司将《西部国风》的名称作为知名文化商标,2018年5月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成功。之后,在这一栏目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总之,《黄河远上》、《虎豹口》、《西部国风》被媒体誉为西部黄河文化三部曲。近年,作者创作了二三百万字的西部黄河文化题材的散文、随笔,以及纪实文学等。其中,已完稿的50万字的笔记小说《独石方域搜奇记》、30万字的《1958~1961靖远人走洮河纪事》、15万字的《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三部专著,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 猪年洋气的男孩名字(简单好听的小孩名字大全猪年)
  • 2024-06-29简单好听的小孩名字大全猪年简单好听的小孩名字:宝丽、茹钰、小群、琛瑞、丽芳语嫣、可颐、为云、佳卓、妮雪、萱琳、弦燕冰兰、咏梅、峻妍、光霁、文曜、高芬经艺、翰音、晴霞、玉轩、梦呤、晴雪曼吟、航德、杰浩、中岚、歌泰、袁轩瀚东、鸿和。
  • 45岁前港姐近况(效力无线五年月薪仅5千)
  • 2024-06-29效力无线五年月薪仅5千近日有不少香港网民浏览无线Tvb官网时,在女艺人一栏中发现了前港姐何婉盈(Elaine)的档案资料,目前她是无线旗下基本合约艺人事后,有媒体求证无线高层,对方亦是证实Elaine“回娘家”重返Tvb的。
  • 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励志句子(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励志句子推荐)
  • 2024-06-29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励志句子推荐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你无法找到捷径努力的原因是希望死后的墓志铭可以有底气刻上: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生活并无完美,与其让生。
  • 分析沈嘉柯的性格(沈嘉柯谈卧虎藏龙)
  • 2024-06-29沈嘉柯谈卧虎藏龙作者:沈嘉柯这个故事一开始,就结束了李慕白牵马而来,过了桥,进了宏村,走在水墨画一般的房屋下,然后在镖局的屋子里对俞秀莲说,“这次闭关静坐的时候,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
  • 六种实用方法可消除口臭(6个方法教您消除顽固性口臭)
  • 2024-06-296个方法教您消除顽固性口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关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识,同享健康生活欢迎收藏转发!医学知识科普我们是认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很多人在睡醒之后,口腔里的怪味就会特别明显,就像是什么东西腐败了一样其实这就是口。
  • 博人传大筒木50话(新OP片头曲里川木和大筒木一式)
  • 2024-06-29新OP片头曲里川木和大筒木一式人气动漫《火影忍者》,动画《博人传》这次更新的第151集非常有看点,是怎么回事呢?OP片头出现川木和大筒木一式原来在新的OP(片头曲)里出现了相当多的人物,酱铺君来一一解读下吧首先,新OP开始的阶段,。
  • 被蚊子咬过的人会怎么样(太过瘙痒怎么办)
  • 2024-06-29太过瘙痒怎么办被蚊子咬了以后,通常患者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蚊子的毒液刺激皮肤,导致组胺的释放,引起局部的皮肤变态反应,从而导致皮肤的瘙痒当然如果蚊子之前还叮咬过染病的人畜,还可以通过叮咬人体来传播细。
  • 几种象征爱情的花(哪些花代表爱情)
  • 2024-06-29哪些花代表爱情如果你接触过花,你就一定记得,玫瑰、绣球、雏菊是爱情鲜花的主角事实上,这些花有着非常浪漫的意义,但你很快就会发现,它们不是唯一能代表爱情的花材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有意义的和充满爱的美丽花朵,它们都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