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24卷 汉纪16
【原文】及征书至,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日中,王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王吉奏书戒王曰:“臣闻高宗谅闇,三年不言。今大王以丧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发!大将军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闻;事孝武皇帝二十馀年,未尝有过。先帝弃群臣,属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将军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虽周公、伊尹无以加也。今帝崩无嗣,大将军惟思可以奉宗庙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岂有量哉!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愿留意,常以为念!”
【译文】召刘贺继承皇位的诏书到来时,正值初夜,刘贺在火烛下打开诏书。中午,刘贺出发前往长安,黄昏时就到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里,沿途不断有随从人员的马匹累死。王吉上书劝戒刘贺说:“我听说商高宗武丁在居丧期间,三年没有说话。如今大王因丧事而受征召,应当日夜哭泣悲哀而已,千万不可发号施令!大将军仁爱、智勇、忠信的品德,天下无人不知。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余年,从未有过过失。孝武皇帝抛弃群臣而离开人世时,将天下和幼弱孤儿托付给大将军。大将军扶持尚在襁褓中的幼主,发布政令,教化万民,使国家得以平安无事,即使是周公、伊尹也不能超过他。而今皇上去世,没有儿子,大将军思考可以继承皇位的人,最终选拔了大王,其仁义忠厚的胸怀岂有限量!我希望大王能依靠大将军,尊敬大将军,国家政事全都听从大将军的安排,大王自己则只是垂衣拱手地坐在皇帝宝座上而已。希望大王注意,常常想到我这番话!”
【背景】汉武帝死后有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但是没几年汉昭帝就驾崩了,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已经大权在握集权成功的大将军霍光,于是征召刘贺为新的皇帝。这就是刘贺接到去做皇帝的诏书之后,身边的王吉给他提出的战略。可惜的是,刘贺没有听,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废黜了。
【解析】王吉给即将做皇帝的刘贺做了整体的规划,可以说这规划,就是做傀儡领导的自我修养,任何一个没有实权的领导,都要遵守这些原则,否则,职业生涯也就葬送了,不要以为有位置就有权力,这是极大的错误观念。我们来看看王吉的分析:
一、刘贺的当下正确做法
1、三年不言
权力依靠的是势力而不是能力和位置,刘贺尽管有了皇帝的名号,但是没有势力,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最为重要的是摸清楚各种关系,寻找各种机会。而不是随便的发言,暴露自强弱。
2、哭泣悲哀
很多人不理解,即使汉昭帝死了,也不是亲爹,有必要日夜悲哀嘛,其实这是一个不断的提示大家自己的合法性的问题,尽管是霍光征召过来的,但是通过这个守孝的行为,让自己的合法性更加稳定。
3、毋有所发
什么事情都不要发表意见,原因就是自己没有权力,发表意见之后,就会触动利益的变化,而利益变化之后,就会产生矛盾,自己位置不稳,而激发矛盾,对自己的未来集权是不利的。
二、背后权臣的实力分析
1、名望
“大将军仁爱、智勇、忠信的品德,天下无人不知。”政治最讲究的就是威望,这段话,就是提示刘贺注意,这背后的霍光有着极大的威望,你现在和他这个方面没有任何可比性,名望上你差的远。缺乏政治威望,也就意味着缺乏权力的号召力。
2、能力
“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余年,从未有过过失。”汉武帝手下那么多的能臣、酷吏,大多数宰相都无法善终,就是写《史记》懂得政治司马迁,都没有逃脱被阉割的命运,而霍光的能力滴水不够。一个这样办事谨慎的人,你想找到漏洞或是错误收拾他,这个机会几乎没有。
3、权力
“大将军扶持尚在襁褓中的幼主,发布政令,教化万民,使国家得以平安无事,即使是周公、伊尹也不能超过他。”大将军霍光已经全面的掌控了权力,在汉昭帝时期,已经全面控制着政治,周公的权力都没有他大,你凭啥和他争夺政治权力呢?
三、傀儡应该的政治修养
1、权力,事之
基于上述的分析,王吉最终提出了傀儡的三大政治修养,排在首位的就是“事之”这里的意思就是服侍的意思。不要把自己当做皇帝,把自己当成霍光的臣子,好好的服侍他。
2、地位,敬之
不但权力定位上,去准备服侍霍光,而且,在行为语言上,也要对霍光尊敬,不要自己摆谱拿架子,任何时候都要在霍光面前谦虚,皇帝这个牌子,其次并不管用。
3、办事,听之
“国家政事全都听从大将军的安排,大王自己则只是垂衣拱手地坐在皇帝宝座上而已。”什么事情都不要自己处理,即使不涉及权力,都要听霍光安排,就坐在位置上就行了。
王吉在分了整个的形势,为刘贺制定了当下的行为方案,和未来的做皇帝原则,在进言的最后还不忘谆谆的教导“希望大王注意,常常想到我这番话!”不过很遗憾,刘贺并没听,其实换谁可能都不会听,因为任何人都不希望做傀儡,不过,很多人时候,不知道如何做傀儡,自己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而后继者的汉宣帝,没有人教他,但是却从实际上践行了傀儡的做法,最终得到霍光死后,彻底铲除了霍家的政治势力,把权力完全收了回来。每个在位置上,没实权的都该学些这个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