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青年感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红旗渠基础设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红旗渠基础设施
【一线讲述·青年感言】
接力奋战,让红旗渠安全高效运行
讲述人: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宏伟
2017年,在红旗渠引水工程修建60周年前夕,我有幸参与了“红旗渠安全评估服务”工作,亲身体会到了先辈们修建“人工天河”的艰辛与顽强,感受到了这一工程的伟大。在工作中,我随着指导老师们身背检测仪器、头顶炎炎烈日,勘察红旗渠总干渠、第一及第二干渠。在勘察红旗渠总干渠时,渠道大多位于半山腰,临空侧的渠顶仅1米宽左右,无法行车,不少老专家沿着总干渠连续3天徒步70多公里,对主要干线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全检查,磨坏了鞋、累弯了腰,却毫无怨言。我们这些后辈看在眼里,敬在心中。
我负责的主要工作,是红旗渠引水工程中曙光渡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安全评价。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许多设计资料已经缺失。我在红旗渠管委会的协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尘封已久的纯手绘图纸。那规范的线条、工整的文字,处处展现了科研人员严谨用心、精益求精的精神。
为了真实还原曙光渡槽的细微构造、复杂地层及运行条件,我根据图纸开展现场勘察、安全检查,耗时数月,一点点构建起曙光渡槽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咬着牙始终坚持,最终获得成功。当该项工作被评价为“对曙光渡槽的超龄运行与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时,我感到无比快乐与充实。
每每想起这段宝贵经历,我都骄傲不已。能够与先辈们接力奋战,服务红旗渠引水工程,我倍感自豪。对我们新一代水利人来说,矢志科研攻关,以新技术、新方法确保红旗渠引水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是光荣的职责,也是巨大的幸福。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王胜昔、张哲浩、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郭山宝、叶树峰、钱友辉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2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