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吴宝俊
理论物理博士
当你点开自己发出的微信语音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这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吗?为什么和自己平常声音不一样?为什么不如自己听到的好听?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发生振动。当你听到呼呼的风声,这是空气在振动;当你弹奏吉他拨动琴弦时,琴弦在振动;当你在说话或唱歌时,你的声带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语言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的典故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水中的鱼儿听到岸边有人高声说话会游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而宇航员在太空中虽然面对面,但是说话交流需借助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介质进行传播,从而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传播介质不同,感知到的声音也会不同。
感觉录音里自己的声音,不如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好听,正是因为声音在传入内耳的过程中,传播介质不同。
声音传入内耳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
来源 | sqhearing
当自己听自己说话时,声音主要依靠骨传导。
骨传导,简称“骨导”,指声音经颅骨传至内耳,使内耳淋巴液产生振动,螺旋器随之振动感应声音,随后听神经将声音传至大脑,从而引起听觉的一系列过程。
在生活中,当我们用双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语时,无论多么小的声音,都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所说的内容,这就是骨传导作用的结果。
波长越长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低音,更容易穿过身体组织到达耳朵,因此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更有磁性且更低沉。
另外,骨传导可以更为直接地将声音传至内耳,音量损失较小,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更为响亮。
当自己听自己的录音时,声音主要靠空气传导。
空气传导是我们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简称“气导”。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由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又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在经过空气传导的过程中,因受到空气阻力,振幅逐渐减小,能量逐渐衰减,因此通过空气传导进入人耳的声音会显得比较单薄且音量较小。
来源 | 根据查询信息自制
对比两种传导方式,骨传导更为直接,而气传导会受空气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录音里的声音“变得”不好听了。
导致语音难听的其他因素>>>>环境因素
当周围环境太过嘈杂时,你的声音会被其他杂音所干扰,语音中的声音会变得杂乱。
>>>>设备因素
录音设备也会对声音的音质有一定的影响。
若录音设备质量较差,声音被设备转化为模拟信号时,频率过高或过低的声音,都会被过滤器过滤掉,这会造成声音失真,使声音产生很大变化。
来源 | Pexels
>>>>心理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偏爱自己熟悉的事物,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曝光效应”,又称为“熟悉定律”。
相比于语音中的声音,我们更习惯于直接听到的声音,于是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更好听,而语音中的声音较为奇怪。
来源 | 根据查询信息自制
其实,录音里的声音更加接近现实中你真实的声音,也就是其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两者都是通过空气进行传导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曝光效应”,多听一听语音里自己的声音,慢慢习惯。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音技巧,改变自己在语音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