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思维法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其他属性,推测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种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常用的为直接类比法、间接类比法、形状类比法、功能类比法等。由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确,但富有创造性,往往能将人们带入完全陌生的领域,给予许多启发。
类比思维在创新和解决问题时,具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得到了思想家、科学家们的高度评价。
天文学家开普勒说:“类比是我最可靠的老师。”
哲学家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现代社会,随着日常创造的增加,类比的作用尤其得到重视。如日本学者大鹿让认为:“创造联想的心理机制首先是类比使人们已经了解到了创造的心理过程,也不可从外面进入类似的心理状态因此,为了给创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得采用一个特殊的方法,就是使用类比。”
瑞士著名的科学家阿·皮卡尔就运用类比法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只自由行动的深潜器。
皮卡尔是位研究大气平流层的专家,他设计的平流层气球,曾飞到过1.569万米的高空。后来他又把兴趣转到了海洋,研究海洋深潜器。尽管海和天完全不同,但水和空气都是流体,因此,皮卡尔在研
究海洋深潜器时,首先就想到利用平流层气球的原理来改进深潜器。
在这以前的深潜器,既不能自行浮出水面,又不能在海底自由行动,而且还要靠钢缆吊入水中。这样,潜水深度将受钢缆强度的限制,钢缆越长,自身重量就越大,也就容易断裂,所以过去的深潜器一直无法突破2000米大关。
皮卡尔由平流层气球联想到海洋深潜器。平流层气球由两部分组成:充满比空气轻的气体的气球和吊在气球下面的载人舱。利用气球的浮力,使载人舱升上高空,如果在深潜器上加一只浮筒,不也就像一只“气球”一样可以在海水中自行上浮了吗?
皮卡尔和他的儿子小皮卡尔设计了一只由钢制潜水球和外形像船一样的浮筒组成的深潜器,在浮筒中充满比海水轻的汽油,为深潜器增加浮力,同时,又在潜水球中放入铁砂作为压舱物,使深潜器沉入海底。如果深潜器要浮上来,只要将压舱的铁砂抛入海中,就可借助浮筒的浮力升至海上。再配上动力,深潜器就可以在任何深度的海洋中自由行动。这样就不需要拖上一根钢缆了。第一次试验,就下潜到1380米深的海底,后来又下潜到4042米深的海底。皮卡尔父子设计的另一艘深潜
器理雅斯特号下潜到世界上最深的洋底—1.09168万米,成为世界上潜得最深的深潜器,皮卡尔父子也因此获得了“上天入海的科学家”的美名。
类比思维法在运用时就要寻找事物的相似点,并且要对“相似性”保持敏感,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医生常用的听诊器的发明就源于类比思维的运用。
一个星期天,法国著名医生雷内克瓦带着女儿到公园玩。女儿要求爸爸跟她玩跷跷板,他答应了。玩了一会儿,医生觉得有点累,就将半边脸贴在跷跷板的一端,假装睡着了。女儿见父亲的样子,觉得十分开心。突然,医生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睁眼一看,原来是女儿用小木棒在敲跷跷板的另一端。这一现象,立即使医生联想到自己在诊察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当时医生听诊,采用的方式是将耳朵直接贴在患者有病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学。
医生想:既然敲跷跷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听到,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某样东西,使病人身体某个部位的声响让医生能够清楚地听见呢?
雷内克瓦用硬纸卷了一个长喇叭筒,大的一头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耳朵里,结果听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就这样产生了。后来,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纸做成了单耳式的木制听诊器,后人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现代广泛应用的双耳听诊器。
类比思维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教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的熟悉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