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牂牁,说起夜郎,说起夜郎文化,绝对是绕不开郎岱的。
那里的人文,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沉淀的厚重历史,阳光、雨水、空气也浮动着夜郎王气,回环在郎岱上空,沁人心脾、荡涤人心。郎岱镇西距六枝特区城区约40 公里,曾经的古城,兵家必争之地,商业贸易且几度繁华的中心带,至今还不曾因历史的车轮辗轧而失去自我,商贸还依然辐射周边毛口、中寨、洒志等乡镇,保持自有的、独立的经济模式,特定的扇形地域特征注定它古时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郎岱八景古有“郎岱八景”,分别为东山朝霞、南岳飞仙、西陵晚渡、北驿文峰、云盘古树、月朗平桥、岩疆锁钥、陇箐连云。
来到郎岱镇,最为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记忆便是北驿文峰,又叫文笔塔,尖尖的如一支笔又如一把利剑高高地耸立在镇政府东北方,直冲云霄,与白云为伴,与蓝天作邻,在阳光的映衬下,微风轻送,向天问向天笑向天傲。蓝天白云,陪伴文笔塔走过斑驳岁月,已有沧桑已有衰老,清风明月,还庇佑着一方百姓,庇佑子孙学业功成,历朝历代果然人才辈出。
文笔塔当然不是哪一个地方想有就能有的,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没有郎山岱山风水的清秀,没有乡绅贤达的开明,没有传承文化的渊源,哪来的北驿文峰?形容它为郎岱的岳阳楼一点也不为过。
其余七景各异,多见经典记载,此引不述:东山紫气,在城东二里,山不高而秀有古木参天,藤萝缭绕,苍翠欲滴。南岳飞仙,在城南八卫(今洒志乡境内),山巅有石如两人并肩而立,名目灵岩,又曰双仙。西陵晚渡,在城西四十五里之茅口河上(今毛口乡境内),此处水流湍急,非舟楫不能过,清乾隆初云贵总督鄂尔泰改驿道设官渡于此,名西林渡,渡去峡口十余丈,峭壁千尺,朝晨则云烟缭绕,不识苍岩面目,暮则夕阳倒影,一日之间,朝暮小同。铁锁雄关,在城西约十五里,俗称打铁关,两峰夹峙,如铁铸成,上下皆险要之地,古为滇黔军事要冲,同治十二年(1874) 郎岱司马喻怀信书“岩疆锁钥”四字刻于半岩石壁上,至今依稀可见。月朗平桥,在城北约二十五里,平桥数洞,横跨波心,明月当空。云盘古树,在城西约五里,五峰巍峨,极其险峻;春秋季节,烟雨去来,时隐时现。陇箐连云,今郎岱西山,山形如睡狮,为当年郎岱土司陇大官人的驻地,昔千年古树,遍山皆是,遮天蔽日。追寻夜郎秘踪,终不得要领,其中月朗平桥、云盘古树、陇箐连云已不能觅影。
郎岱七味细数郎岱风情,掰起手指头是不够用的,细描郎岱人文故事,一瓶墨水是不够用的。郎岱最起码具有所有古镇的元素,富于灵气和福气,神韵缭绕,以旋风的姿态似龙卷风般裹挟。如果得闲十天半月,感知郎岱、体味郎岱,就有了起码的对郎岱七味的认同感:仁、和、义、商、香、古、文。独特的味道也是独有的味道,值得咀嚼与回味,慢慢下咽之后,那七味混合而成一种清新的禅语,令人有振奋,令人有觉悟,令人有所放弃,令人有所给予,从而沸腾起来!
仁。仁者爱人,慈爱,关怀,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自古郎岱人就有由安乐驿路通往安顺,通向外面的世界,敢于走出去,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也敢于放弃再回来,回来干什么,一茬又一茬的郎岱人总有自己的姿态改变着郎岱和郎岱的历史,始终在历史的前列或时代的前列,从衣着服饰、从饮食消费、从娱乐玩乐、从流行色彩,足以窥斑见豹。正因为有高度和冷静的表情,仁味无敌。
和。和是一种状态,和是一种态度,和是一种风度。郎岱和郎岱的历史,从古至今,飘扬着一种正思维与正智慧,凡事从好的方面去分析和估计,变坏事为好事,郎岱和郎岱人长于“四两拨千斤”,一代代接着传承着和文化。亲和,和和气气,和气生财,和睦相处,邻里和谐,家和万事兴,和为贵。有“仁”必有“和”,有“和”定有“孝”。一个灿然的微笑,就有了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就有了打破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气概,为六枝的最后解放及今天六枝的发展注入了希望和活力,是的,那些事也有我们的微笑。和,为最佳的沟通方式,一个笑容,在清晨,一天就有了好心情。
义。有仁必有义,义薄云天,天高云淡,云淡风清,仁义从来就没有分过家。郎岱和郎岱人说干就干,看准了就干,没有回头路,开弓从来就没有回头箭!小家如此,大家如此,天上有雨,浇不碎的是那义胆擎天,浇不灭的是那赤心红火。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蕴含了对郎岱对家乡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与热爱,郎岱和郎岱人比别人更明白这个道理,从扶贫济困到抢险救灾,感天动地,小家如此,大家如此。
商。郎岱和郎岱人自古以来便有经商的传统,无论老街还是新街,都是密密麻麻的商铺,一点也不含糊,随便在街上寻个妙龄女子,她便能数开生意经幺、二、三,就是这么传奇。市场经济以来,郎岱和郎岱人还就没吃过亏。也正是它东接陇脚,西连中寨,南含洒志、毛口特有的扇形地域特征,形成自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围绕这个自然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演绎了无数奇情、奇事。
香。不必到郎岱,在省城、水城或县城,在炎炎夏日,细心寻觅,也能轻易吃到一碗透心凉的郎岱凉粉。当然最为本味的还是在郎岱当地吃香香的郎岱凉粉。郎岱小吃丰富,油粽粑、肉粑、牛打滚(汤圆)、达乐粑,吃法花样多。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要亲自尝一尝,享受还要有口福。现在郎岱西瓜、郎岱枸酱也是不得不吃不得不带的,一个字“香!”
古。古文、古碑、古城墙,东门南门西大街,古色古香,这个扇形的聚宝盆聚集了众多文物。原先郎岱四周砌着厚厚的城墙,把方圆不大的小镇围得铁桶般,一到夜晚,年近古稀的老人三五成群聊三国、讲一百单八将、谈英雄儿女;尤其是没有灯光的岁月里,月儿煞地明,这情形便极别致,口口相传,传承了夜郎文明和夜郎文化,只是,类似一些古朴风气十分鲜见了。好在古镇保护已提上日程,借牂牁江景区旅游开发的“势”,造郎岱古镇保护开发之“势”。
文。在同学中,在朋友中,在党政机关同事中,来自郎岱的兄弟,写的字龙飞凤舞,飘逸凝练,一曲一弯一横一拐,熟能生巧,大方简约,捡拾的毛笔字也有书法的韵味。“字是打门锤”,郎岱和郎岱人始终具有这个观念,幼儿教育起,对自家孩子常常念叨的就是“字是打门锤”,练字、练毛笔字当作一种基础训练。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文化气氛浓起来,众多热爱家乡的人物,文字的、剪纸的、拓片的等等热闹起来,收集文化、传承文化、推动文化。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安乐主义决定到现在的郎岱安乐村走一趟,因为安乐古驿道是郎岱和郎岱人取得与时消息而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从青菜塘岔路进去,道路正在平整硬化,向安顺延伸,一如既往地向外界延伸,向现代化大步迈进。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一是“新”,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整洁,寨子青幽了远,风格雷同且整齐划一,都在忙着自家儿个的新农村建设;二是“变”,在清晨,喝一碗青茶,一咕噜儿下去,准备建房的、正在建房的、已经建好准备娶新媳妇的,办搬家酒席的,沿路都有喜气洋洋的,突出的还是那个字:“变”。
同行的杨刚书记介绍,沿途的花脚村主要居住布依族,绘画刺绣为长,积极性很高,比如对家园围墙的美化,要求自己来完成,镇里因势利导,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将要接近安乐村的地段,一行人对一座山竟发出“啧啧”声。山名曰“轿子山”,活脱脱一处仙界盆景。“轿子山”在贯境的“水黄路”下面,如果在“轿子山”靠前一点用水泥硬化一道弧形的圆圈,混然不知是真盆景还是假盆景,那么“水黄路”上肯定就有了一条非人为的“减速带”,慢下来再慢下来,驾驶员和车上的人会一探究竟……
“轿子山”,顾名思义像一乘轿子,在“水黄路”和安乐古驿路间悠然前行。近观一壁岩石,如一羞涩的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季节,轻抚自己的头饰,似笑非笑间美眸传情,远观那壁岩石,却如西毒欧阳锋内息一口长气深蹲中,即将跳将起来,攻击性特别强,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也青来水也秀,纵成我辈绘成就。安乐地名是否大有来头呢?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将原先古驿道改为新道,由安顺镇宁白水河开凿新道,途经坡贡,郎岱,永安,刘官屯,最终至海子铺,与古道交会。按照清沿途建营、建塘的惯制,“五里一营,十里一塘”,于是设安乐塘,“塘”是什么呢,笔者的理解无非相当于现在的加油站,有家把两家便利店,方便旅客上一上厕所之类的。“塘”没了之后呢,安乐安乐的叫开来了,——这是说法之一。据六枝政协文史资料《古镇郎岱》记载,“塘”没有异义,“安乐”却是“阿乐”误读而来。且不管“安乐”怎么来的,安乐是多么好的名字!安居乐业,平安快乐,至少隐喻了郎岱和郎岱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良好愿望,以此祈愿上苍。
在安乐村居住着一支特别的“歪梳刺绣苗”,古老而神秘,2011年牂牁江摄影大赛这儿也是一个采风点,有幸听到30人左右合唱的《麻布歌》,如天籁之音,原滋原味,一等一的原生态,余音绕梁,记忆犹新,如果着以简单的舞蹈动作,策划、包装和打造,则是“多彩贵州风”的另一个“侗族大歌”。
此行收集到《麻布歌》歌词,由歪梳苗自唱自译,未加任何“添加剂”,包括标点录如下:
我们是人,我们是天,我们人做事要做像,你等鸡叫鸡不叫,你等天亮天不亮。鸡叫你要梳头,天亮你要忙,有老在院子里的流浪人,谷饭谷种在干巴头,太阳来了要晒砸巴。下雨要收满楼。几千几万你要搓完。有钱的人吃好穿好,流浪的人还在后面站着。
我们是伤心的人,读的书你要记在心。我们是伤心的人,上花场花场响,上街街响。花场老都来有钱的人。一起去吃一顿饭,流浪的人在花场流泪。
歌唱平实、祥和的生活,祈福安安乐乐,直抒胸臆。虽不大雅,却也不低俗。是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郎岱传说贪财毁路:在郎岱至洒志乡仙人庙(地名),很久很久以前,此处名叫塘坊尚,是个进出山的丫口,自然就是交通关键。一到赶场天,人来人往,特别热闹。两旁的道路,全是由坡顶下到坡底。周围树木葱郁,一片青绿。
相传一位修炼高深的道士深感世风日下,人们见利忘义,其耳闻目睹了不少家庭因分祖宗财产而搞得乌烟瘴气,便暗自思忖:要给见利忘义的家伙厉害瞧瞧,于是悄悄地作了法。
人们在经意不经意的时候,发现塘坊尚这个地方多出一块浑体通红的木风碑。碑文是一行字:前柒里,后柒里,金柒里,银柒里,金子银子柒柒里。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来观看是否有其事的人不计其数。见利忘义的家伙肚皮里打起了算盘,算盘“骨嘟嘟”响过,扛起锄头从风碑旁开始着手挖掘。而后来的见别人提前行动,败兴离去;终究没有听说谁已经得手,便又鼓足干劲参加挖路行列。不久,前七里后七里的道路被挖个稀巴烂,——哪个不想发财?
虽说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寻宝的人越来越多,越挖不到希望越大,人也就越陷越深,路越来越烂。金子银子的诱惑力毕竟还是巨大的,老、弱、病、残甚至连妇孺也以寻宝为己任,还越传越玄乎。方圆七里翻了一番,结果依然如故,那金银财富依旧“水中月、镜中花”不见踪影。贪财的乡民们胡思乱想,进一步争吵辩论,金银究竟在何处?“柒柒里,应该是肆拾玖里!”,“不,当为方圆柒拾柒里。”面红耳赤,青筋暴跳。挖路的范围真的扩展到柒拾柒里,路一天比天烂,探宝人一茬接一茬……
一天,照例有一群贪财鬼迷心窍的人聚于木红风碑旁,时而冥思苦想,时而侃侃而谈,时而灰心丧气。唯一未曾参加掘宝的中年男子王明,历来不信邪,家境贫寒却安心劳作,在家侍奉父母是声名远扬的孝子,偶过此地,见此情景,摇摇头,嘲讽地笑出声来。沉入发财梦的人们似乎清醒了一些,带他来到碑前,王明认真望望碑文,突地一声朗笑:“哈哈,就是它了!”背起碑就回家。原来,他读到的碑文是这样的:“前漆里,后漆里,金漆里,银漆里,金子银子漆漆里。”打碎碑来看,金银果藏里面。
九层山的来历:一条异峰突起绵延百余里,横亘六枝、晴隆、关岭的山脉,浩浩荡荡气势非凡,整整有百座山头。而充满神秘色彩的老王山、王子坟就在这片处女地上,这便是九层山。
在当地,流传着这座奇山异岭的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重视发展农业,其时人心思定安居乐业。作为一代帝王枭雄,他野心大得很呢!以为要啥有啥,拥有一切。初期,确实替人民着想,思虑如何让国家歌舞升平,人民有更多的土地种呢?
始皇帝不知从何处神仙那儿借来一威力无比的“赶山鞭”,对准山脚狠抽,群山立刻像长了脚似的马,奔跑向前。就这样推一座座山峦进东海。这天,始皇赶山歇两次。一次是在毛口帮德大寨,当地海拔近海平线,气温很高,蚊虫嗡嗡上侵,始皇无奈,用鞭抽了几抽,蚊虫四面逃遁,从此该寨不管春夏秋冬再无蚊蝇(据传迄今如是,现在毛口乡境内)。另一次,正赶到洒志,已是夕阳辉映傍晚时分,始皇累了,几乎躺倒即眠;左顾右盼,突然眼前呈现一所富丽堂皇的房屋,推门而入,却未见人之踪影;桌上摆满了腾腾热气的的饭菜,山珍海味一应俱全,还搁着一瓶散发香味的佳酿;管它三七二十一,吃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酒足饭饱,便直拐卧房,揭开软被,一位白里透红浑身赤裸的女子展露在始皇眼前,柔柔的媚媚的笑颜。始皇贪色,扑了个满怀……,凌晨,他醒来发现,自己竟躺在厚厚的草坪上!摸摸“赶山鞭”还在,正欲向东行程,孰料,山已不动。
传说东海龙王获悉秦始皇移山填海,眼巴巴见地盘一天比天减少;无可奈何陷入绝望,哭得死去活来。三女儿知晓缘由,劝慰爹爹道:“怕啥!他究底是个人,女儿对付得了!”于是,匆匆赶到洒志,变化出房屋、媚人勾魂的美女,待始皇沉睡后,换了“赶山鞭”钻回东海向龙王爷复命。所以,直到今天,一百座山头岿然不动。
许多年过去,朝代换了又换,夜郎王听说洒志群山秀色可餐,很想迁都于此,就亲来看看。他站在最高的山头上,数山头有多少座,反反复复数了好几遍,均为九十九座。迷信的夜郎王长叹一声:“要足一百座多好啊!”败兴而归,后人以讹传讹,称作九层山。糊涂的夜郎王啊,你数自己脚下的那座山头了么?(摘自《中国凉都》何爱蓉)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谢谢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