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猫,我们总能想起它们那萌萌的形象,但是你知道吗,在它们可爱的外表下,潜藏的是致命杀伤力,研究表明,无论是家猫还是野猫,都能对鸟类种群数量造成巨大影响,一种仅生活在新西兰斯蒂芬岛的鸟类如今处于灭绝的边缘,其“始作俑者”便是家猫的后代。又如前段时间澳大利亚野猫泛滥,直接导致新月甲尾袋鼠、大耳窜鼠等被捕杀殆尽。
黑足猫
今天要提到的这种“猫咪”,与我们常见的家猫虽然在外表上有很大的相似度,但却是不同的物种,属于猫亚科猫属里面的黑足猫种。
黑足猫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小型猫科动物,被称为非洲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外表与普通猫咪极像,如果对野生动物不是很熟悉的人,会将它们认为是野猫的一种。
不过尽管黑足猫体型小,但杀伤力却非常大,在博茨瓦纳,布须曼人甚至相信它能够捕杀长颈鹿。
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之一现代猫科家族里面的所有成员,都来源于真猫类,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其中猫亚科和豹亚科大约在1150万年前就分开了,相较于猫亚科,豹亚科里面的成员数量则比较少,除了我们熟知的豹属里面的五种(狮、虎、豹、雪豹、美洲豹)之外,就还有云豹属里面的两种(云豹、马来云豹)。
猫亚科里面的所有物种,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不能像狮虎一样吼叫,只能发出嘶嘶声,包括猎豹这种较大的猫亚科成员也不能。
猫科动物家族
黑足猫是猫亚科里面的猫属里面的物种,根据系统进化可以看出,它与丛林猫、沙丘猫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属于小型猫科动物里面的一员,成年雄性个体平均体重为1.9千克,头体长36-43厘米,雌性平均体重为1.3千克,最大的头体长仅有36.9厘米。
从体型上看,黑足猫与锈斑豹猫差不多大,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之一,其最大个体才2.45千克。
黑足猫
黑足猫外形长得十分可爱,矮胖矮胖的,耳朵圆润,眼睛较大,相较于身体来说,其头部显得较大,有一股呆萌呆萌的气息。浑身的被毛浓密且柔软,颜色从浅黄色到黄褐色不等,上面遍布黑色条纹或者点状斑纹,尾巴有黑色环状条纹,尾尖全黑,其脚掌的肉垫也为黑色,并且长有长毛,防止在炽热的沙子上行走时烫伤脚掌,也令其在匍匐潜行时的动静更小。
黑足猫的生存现状黑足猫仅在非洲南端有分布,主要国家是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有少量分布,安哥拉南部可能存在,而博茨瓦纳只有历史上有记载,如今已经没有权威详细地记录了,人们甚至怀疑在当地的黑足猫已经消失了。
黑足猫主要生活在一些灌木丛、半荒漠地带、干旱但有少量树木的草原上,尽管黑足猫不太依赖水源,但并不代表它不需要水分,所以在极度干旱的地带,则不能生存下去,在特别开阔的地带,由于缺乏遮蔽物,它也不能生存。
黑足猫分布图
相较于非洲其他的猫科动物,黑足猫的分布十分受限制,主要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卡鲁和卡拉哈里的一些地带里面,受栖息地丧失、人类杀肉取皮等因素的影响,黑足猫目前的生存状态十分不乐观,野生个体只有16853只,其中成年黑足猫有11797只,没有任何一个亚群的成熟个体超过了1000只。
也正因为黑足猫数量稀少,且目前种群数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所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定为易危物种。
由于黑足猫体型小,速度快,不易被红外相机捕捉,所以想要详细观测到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对南非北开普省两个地区的监测数据显示:
1998-1999年间,Ben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0.17只每平方千米;2005-2014年间,Ben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0.08只每平方千米;2009-2014年间,Nuwejaars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0.06只每平方千米。从数据上看,黑足猫在其栖息地的密度呈现了降低的趋势,代表着其种群数量在减少,另外还有一个不幸的消息,那就是这两个地区由于环境气候适当,人为影响因素较低,所以在密度上比其他环境恶劣地区的要异常偏高,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映射到黑足猫整个栖息地密度的话,0.03只每平方千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高密度数值,即0.03这个数值都算是比较高的了,另外中等密度的数值为0.02只/平方千米,低密度值为0.01只/平方千米。
土豚
对于黑足猫来说,最严重的长期威胁则是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导致栖息地退化,这不仅直接影响着黑足猫的个体数量,也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资源,其中包括猎物与洞穴。
黑足猫不会掘洞,主要依赖于土豚及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作为巢穴,一旦栖息地被破坏,黑足猫能够捕食的猎物及能够利用的洞穴也将减少。除此之外,疾病、偷猎等因素也在影响着黑足猫的生存。
黑足猫的习性黑足猫的大部分栖息地都是一些人迹罕见的地区,加上它们昼伏夜出,行动隐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们被认为是孤独的夜行性动物,白天主要躲在豪猪、土豚、跳兔等动物的废弃洞穴里面,带到黄昏时出来捕猎。
这种生活习性几乎是环境造就的,因为在黑足猫的栖息地里面,白天由于太阳的持续照射,地表温度很高,为了躲避酷热,黑足猫及大多数动物只能潜伏起来。
捕猎后的黑足猫
成年黑足猫每晚会在8公里的范围内搜寻猎物,如果猎物数量达不到自己的所需,则会扩展搜寻范围。黑足猫主要的食物是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比如一些老鼠,占据了它食物来源的65%,而一些昆虫、蜘蛛等,在黑足猫的饮食结构中,占的比重就非常少了,只有1%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黑足猫虽然体型小,但却能捕杀一些体型比自己大的猎物,比如开普野兔、跳羚幼崽等等,也是黑足猫常捕食的对象。
黑足猫具有藏食的习惯,有观察发现,黑足猫会将一些猎物藏起来,以便日后取食,而不是当场吃掉。通常来说,黑足猫不太需要饮水,它们日常所需的水分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当雨季来临时,或者地表水源比较充足时,它们也会少量喝水。
跟大多数独居的猫科动物一样,只有当需要交配的时候,两只黑足猫才会走到一起,雌性黑足猫的孕期大约两个月多一点,一胎产子1-4只,雌兽独自抚养,幼崽大约3个月后离开母亲独自生活。
黑足猫
一般来说,小型猫科动物大多数都是爬树的高手,但黑足猫矮胖的身躯和短尾巴显然不适合爬树,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在地上行动。雌性黑足猫的活动区域大致是10平方千米,雄性活动区域是22平方千米,雄性的活动区域一般会与1-4只雌性黑足猫的活动区域存在重叠,它们用气味标记领地。
黑足猫性格凶悍,领地意识很强,一旦遇到入侵,会奋起抵抗,战斗过程非常激烈,通常情况下都能将入侵者击退。
天生猎手关于黑足猫,大多数资料都会提到一个方面,那就是“天生猎手”,黑足猫的捕猎能力有多强?或许能从一组数据对比上看出来:它一晚上能够捕到10-14只老鼠,平均每50分钟捕获一只,捕猎成功率达到了60%,是狮子的三倍有余,所以在非洲大陆上,最致命的猫科动物不是疾驰的猎豹,也不是“草原之王”雄狮,而是这种可爱的“猫咪”,不过相对应的,由于其体型太小,对瞪羚等体型较大的食草动物够不成威胁。
黑足猫
很多时候人们探求黑足猫明明只有一两千克的体重,为何需要大量进食呢?研究表明黑足猫的新陈代谢比其他动物快,所以需要大量进食以补充能量,每晚大约能够进食250克左右的食物,占其体重的1/6。
黑足猫的高捕猎成功率源自其独特的捕食技巧,一般来说,独居的猫科动物大多采用伏击的方式,而黑足猫有所不同,它通常采取跟踪突袭的方式来捕猎。
黑足猫利用黑暗和身边可用遮蔽物的掩盖,悄悄接近猎物,如果猎物有所警觉,黑足猫则会静止不动或者通过快速移动来躲避猎物的视线,以便能成功接近猎物到合适的距离。
黑足猫的弹跳能力很强,奋起一跳高度可达1.4米,距离超过2米,相较于其自身体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也正是凭借这些出色的本领,黑足猫才能捕捉一些小型鸟类,才能以捕猎才能闻名于世。
左:黑足猫 右:兔狲
很多人看黑足猫外形可爱,萌生出了“想养”的念头,但是实际上它与兔狲一样,属于性格凶悍的小型猫科动物,普通人家无法饲养。
目前黑足猫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针对性的人们也颁布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在南非和博茨瓦纳,禁止人们狩猎,但是保护黑足猫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为即便是现在,在非洲某些地区,黑足猫仍是人们毒杀狞猫时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