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超过正常,但在38度以下称为低热。很多种疾病都会引起人体低热,低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如果病人此时服用退烧药,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反应。低热持续不退在中医上如何治疗呢?听听国医大师张琪有何经验!
张琪
1922年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
药方
【名称】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斤黄岑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案例
刘某,女,56岁。2005年5月5日初诊。主诉:低热10余天。患者2周前因受凉后高烧,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不详)。3天后体温下降,仍有低热,体温最高38℃。现患者自觉咳嗽,痰量不多。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出汗,纳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缓。张老认为,患者是在外感高热多日后出现的低热,目前已无外感表证,热邪停留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故发低热。拟方小柴胡汤加减,清热和解。
柴胡6g 酒黄芩6g 太子参15g 陈皮10g 青蒿10g 地骨皮10g 茯苓12g 麦冬10g 大枣4枚炙甘草6g 炙黄芪10g 牡丹皮10g 连翘10g 薄荷5g,后下
7剂,水煎服,日1剂。
2005年5月12日复诊,患者诉,服第3剂中药时即不再发热,但自觉腰痛乏力。继服前方加当归6g、熟地黄12g、玉竹12g,10剂,以资巩固。
按语
张老认为,该患者属气分有热,未入血分。无寒热表证,热在半表半里,故以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为表药,黄芩为里药,半夏先降后升。用柴胡、黄芩、半夏祛邪,用太子参、黄芪、生姜、甘草、大枣甘温以扶正。加青蒿、地骨皮、牡丹皮清虚热,麦冬、玉竹、熟地黄养阴清热,扶正与祛邪并用,共成和解之剂。
图文药材快捷购买:
方式一: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选购
方式二:登陆康美健康商城:
www.km1818.com
▼
康美药业(KM-PHARMACEU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