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山水唤新翠,正是植树好时节”今年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与往年一样,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热热闹闹的植树活动人们相携而出,挥锄执锹,种下一棵棵树苗,为城乡添上一抹绿色,为家园植入一份美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植树的深刻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植树的深刻内涵
“孟春山水唤新翠,正是植树好时节。”今年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与往年一样,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热热闹闹的植树活动。人们相携而出,挥锄执锹,种下一棵棵树苗,为城乡添上一抹绿色,为家园植入一份美好。
就植树本身而言,种下一棵树,大自然就可以收获一丛绿。数据显示,一棵树平均一天能吸收15公斤二氧化碳,一公顷森林一天所造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此外森林的种种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对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善待一棵树,就是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近些年来,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上升为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重要国家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绿色发展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产业绿色转型特别是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面大旗,也是一盘“大棋”。如果说,植树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鼓励人们绿化祖国、保护环境,那么在一脉相承的新时代,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活动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脚踏实地,更应在观念的植入上有所提升和创新。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官和“十四五”的开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逐步进入到乡村振兴的“大考”行列。一张好的答卷,展示的是浓墨重彩的美丽乡村“三农”新风貌,反之则有可能落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窠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外延主要体现在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重要的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的产业振兴。因此,如何立足乡村自然禀赋和顺应资源、人文本色,寻求产业优势和致富途径,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令人欣喜的是,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里,我国许多地区在乡村振兴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和经验,如安吉模式、婺源模式、柞水模式等等,这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富,也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乡村振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蓝图亮眼。尽管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历史欠账所造成的现实,以及我国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秉持敬畏之心,自觉自愿地遵循天、地、人的和谐共处。
大自然演化规律告诉我们,久久为功才能沧海桑田。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绿色发展面临着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如一棵树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小小一员,我们不妨把植树节视为一次征战的号角,挽起袖子来,把这一天的行动力,化作一次次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创新实践。(寇 勇)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