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国家,历史长达八百余年,长期屹立于地图的南边,统领着南方的广袤疆土这个国家就是楚国乍一想楚国,感觉这个国家似乎存在感非常低它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这个国家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功绩呢?好像都没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屈原九歌怎么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屈原九歌怎么记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国家,历史长达八百余年,长期屹立于地图的南边,统领着南方的广袤疆土。这个国家就是楚国。乍一想楚国,感觉这个国家似乎存在感非常低。它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这个国家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功绩呢?好像都没有。
说起名人,也只能想到给现代人带来每年固定三天假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和美名流传千古的西楚霸王项羽。当然,非要算的话,建立汉王朝的刘邦也能算是楚国人。这样想来,楚国凭什么历经两大混乱时代而屹立不倒呢?
一.《离骚》:“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如果说对这个存在感颇低的历史强国有什么认知,基本上都是来自屈原和他的文学作品。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屈原的作品,目前共流传下来二十三篇。其中《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首先关于屈原,大家普遍将其认作是“爱国主义诗人”,尤其是当这个名号被编入各学校教材后,似乎就此成了定论。但在经过一番查证后,我比较认可刘毓庆先生的观点:比起爱国主义诗人的名号,屈原更适合“忠臣”二字。
汉讫唐代,诸多典籍都有对于屈原先生的评价。学者们除了极力赞扬他的文学成就外,大多称道他的“志洁”“尽忠”的伟大人格。刘安赞扬他“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东方朔称屈原为“忠臣”、“孤圣”;司马迁称他“志洁”、“行廉”,“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孟郊称他“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瑜”。但不曾见有称道他的“爱国”思想者。
不仅如此,而且对今人所谓的屈原的“爱国”行为,古人还颇多微词。贾谊说“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大不以其眷恋故国为然。司马迁曾道:“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之才,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贾谊、司马迁都是有正义感的学者,对于屈原的爱国行为,字里行间不仅不认同,甚至还隐隐有些责怪屈原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文采,这就说明“爱国主义”作为道德美学观念,不仅先秦时不存在,到汉代也同样不发达。约到宋时,民族矛盾加剧,才有人正式将屈原的行为与“爱国”精神连在一起。
但是,就如同儒家“言必称尧舜”,墨家言必称夏禹一样,并不能因此就说尧舜是儒家,夏禹是墨家。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宋儒称道屈原的爱国精神,而就说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
我认为屈原之所以被后人如此推崇,并不在于他的“爱国”,而在于他已大胆探索与追求的精神,结束了诗歌史上群歌互答的阶段,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绝代的艺术天才,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唱出了震荡乾坤、卓绝一世的人生之歌;以光与剑的生命,创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与邪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
他的人格是伟大的,节操是高洁的,志尚是坚贞的。这一切正是他光焰万代的根本原因。而今人所大力宣传的爱国精神,不过是他身上相较其他方面来说微不足道的一点罢了。甚至因为这一点,导致诗人成为了历史保守主义者的基因。
人类的的良心与道德,往往与历史的的前进相矛盾,在屈原的身上,则表现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理智上屈原很清楚,自己留在楚国对楚国现状并没有任何能改善的地方,他的国家是人间最黑暗、最丑恶的地方。
但情感上,他舍不得离开祖国,他无法说服自己的良心与道德。事实上他的爱国精神——为腐朽的宗国殉命的精神,不仅反映了他贵族阶级的对腐朽意识,而且影响了民族的大统一。
作为意识、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是应尊重其当代或去其时代不远的人的认识为妥,而不应将今人的意识强加在古人身上。
二.楚人的文化与思想:楚国神话屈原高尚的品格,在他高超的写作技艺下融进了他的作品中,使得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对中国文学影响如此深广的人,也没有第二个诗人能像屈原这样在中国传统士大夫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家。他不甘心自己政治上的失败,也不满足于文学上的成功。他以文学倾诉政治失败的痛苦,以诗人的激情,面向惨淡的人生。同时又将政治家的生命投入于文学,在文学领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革命。
屈原在《九歌》中塑造了大量的神话人物形象: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等等共九位,东汉王逸认为《九歌》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而现代普遍观点认为是放逐前所作,仅做祭祀之用。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以认定的是,这都是一部祭神作品。
在谈论《九歌》中众神的渊源之前,我们要先找到楚国的文化起源。根据资料查证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楚文化多源于商。如商人多称官吏之长为尹,周人则很少有这类称呼,楚则有令尹、县尹等等诸多称谓。除此以外还有诸多细节上的对比可以显示楚承商文化远高于周文化,而细读《九歌》后发现,所祭诸神,除湘君、湘夫人、国殇外,其余具见于殷商祭典。
l 东皇太一——成汤太乙:太一古与太乙相通。成汤大乙是商王业的奠基者与开创者,其地位在商人心中与周文王之于周人,夏禹之于夏人一样,有着极高的威望,商人每以为其子孙而感到自豪。而在楚演变为“东皇太一”,则是因为成汤太乙是商王国的开国之君,商王国又是东方崛起的部族,故可称之为“东方之王”。
在地为王,在天为皇,故称之为东皇太一,在情理之中。武丁曾派商贵族于楚地,这正是楚彻底从属于商的纪实。从此以后,楚王族即由崇拜龙图腾的芈姓氏族,变为与商同宗的熊姓氏族。因此楚尊成汤为东皇太一,正是尊自己的祖先神为天帝。
三.总结楚人的文化承袭自商,而屈原以自己的才能,将源自于商的神话传说应用于当世,不可不谓之天纵奇才。通过《九歌》等作品,我们既可以体会屈原在文学上的超凡造诣,也可从中体味楚国的风土人情,甚至从中得以一窥殷商的面目。
参考书籍:
[1]谭黎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王伟:《楚国简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3]易中天:《从春秋到战国》,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4]刘毓庆:《诗骚论稿》,商务印书馆,2017